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如果说这还不影响士气,那就纯粹是骗人了。

晋绥军不能打,西北军撑不住,老蒋就讨便宜了。

(84)

首先是在北上的19路军和韩复榘部的联合进攻下,晋绥军抵挡不住,率先丢失济南,撤往黄河以西。

东线完了。

接着,西北军发起的八月攻势受挫,两军在陇海线上会师徐州的计划破产。中线随即面临瘫痪。

现在只剩下了西线。

老蒋抓住机会,将原来布置在津浦线上的精锐部队抽调出来,分别充实到平汉、陇海两线,并且调整了进攻重点——从陇海转移到平汉。

目的很明显,那就是要准备在西线关门了。平汉线一断,西北军连回老家的后路都没了。

西线战场,这个大家都曾经忽略的地方,如今成了左右战局的要害。

打到这时候,攻守双方终于调了个个。

蒋介石变成了攻,冯玉祥变成了守。

老冯不得不缩短平汉、陇海两路防线,以便集结兵力做最后的抵抗。

但是,一个人的意外出现,终结了老冯的“最后”。

这正是最要命的时候,冯阎都已经精疲力竭,只需要从背后轻轻一推就可能摔倒在地。

何况这个人可不是轻轻一推,他用的是脑后狠狠一板砖。

这个人,叫张学良。

他一直在观望,并且给自己确定了一个心理基准线。

就好象炒股一样,如果大盘在基准线以下,他会把手中股票紧紧捂着;而如果大盘已经涨到基准线以上,就可以把筹码全部抛掉。

股票,他最后看好的是老蒋的那一支。

所谓心理基准线,特指济南的得失与否。

晋绥军丢失济南后应该是获利的最佳时机,但他仍不急于抛售。

在此之前,张学良已把他的心理基准线告知了南京的来使。所以,老蒋在拿下济南后,马上派人送来了上千万银元的入关开拔费,并许诺在张出手相助后,将把华北地盘交给东北军掌控。

是时候了。

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发表拥蒋通电,声称要派兵进行武装调停。

第二天,10万东北军入关,并迅速占领天津、北平和河北,使阎冯联军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形势立刻急转直下。

9月18日。

这是一个很具讽剌意味的日子。

一年后,同样的“九一八”将使入关的东北军彻底失去自己的家园。

张学良的通电,对阎冯联军来说不啻一场精神大地震。

首先是阎锡山再也支持不住了,率先做了缩头乌龟,密令陇海线上的晋军全部撤往黄河以北。

接着,石友三宣布反水。

这位一向以金钱多少为转移的仁兄,其实早就对他参加“反蒋联盟”的价码不满了,80万突然变成30万到现在还牢牢记得。

眼看30万就快花光了,是找一个新买家的时候了,于是他也如法炮制,发了个通电,表示拥护张学良,让手下套上东北军的服装,“改衣换帜”,又换了一个新主人。

最无退路的是冯玉祥。出来时他可是把全部家底都掏出来了。眼下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撒开丫子往回跑。

但是西北,回不去了。

(85)

截断西归之路的正是西北军的旧将,如今何成浚的当家杂牌——杨虎城。

其实他不截,也没多少人真想回去。到东边来逛了一圈,觉得怎么过都比西边强。尤其西北军的大本营之一陕西省刚刚闹过旱灾,饿死了很多人。现在灰头土脸地跑回去,难道再等着挨饿受苦不成。

大难临头,西北军固疾重演,开始盛行倒戈热。

大家都知道老冯最恨部下倒戈,所以都预先编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来骗他。

其中,数吉鸿昌的理由最具创意。

当有传言说“十一口”(吉鸿昌的吉是十一口笔画)可能有变时,老冯还不相信,亲自打电话过来询问。

吉鸿昌吃过这老头子的苦头,害怕他再让自己跪下来接电话,赶紧分辨说传言有误。

据他说,真实情况应该是这样的:我,吉鸿昌,这次打定主意,一定要扮一回三国时的东吴大将黄盖,用苦肉计为掩护(没有说清楚是什么苦肉计),准备跑进曹营(指老蒋那里),反过来赚它一把。

老冯听后,不能说信,也不能说不信,只能说吉鸿昌“脑筋复杂,想入非非”。

未几,吉鸿昌果然向蒋介石接洽投诚。

众叛亲离之下,冯玉祥惨淡经营二十余年的西北军终于宣告关门歇业,清资破产。

西北军残部除被老蒋收编外,另有一部退入山西境内,被已执掌华北大权的张学良改编为第二十九军,虽然仍称西北军,但已与原来的西北军概念没有多大关系了。

冯玉祥和阎锡山随即联名发表通电,声明“即日释权归田”。

曾经叱咤风云的冯玉祥从此再未能真正执掌过类似西北军的军事集团。

中原大战,所有人中,数老冯输得最惨,可以说把所有能输的一家伙全都输掉了,可谓清洁溜溜,干净彻底。

他的老搭档阎锡山虽然也下野了,但他还有重新登台的机会。

这个任何时候都会给自己预留后路的人,在最后时刻没有像冯玉祥那样选择一条道走到黑(冯曾劝他在河南共同作垂死抵抗)。

他保留了实力。山西军政各界仍然布满他的亲信,只要遥控得当,迟早还有再次亮相的一天。

没有枪杆子的汪精卫同样只能通电下野,并宣布解散改组派。那个成立三个月还不到的“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自然也寿终正寝。

最大的胜利者无疑是蒋介石。

得胜还朝时,由于兴奋过度,老蒋一改往日的不苟言笑,居然一个人哼上了小曲。

但卡拉OK这东西你平时不练,临时抱佛脚就难免会露出破绽。

老蒋一路上唱歌走调,而且走得快连家都不认识了。这使他的随从参谋们表情非常难做,想笑吧不敢,不笑吧又实在坚持不住。

中原大战之后,中国又由分走向合。

从此,再没有一个像冯阎李这样的大军事集团敢向南京中央政府叫板,也再没有发生过具有如此剧烈规模的军阀内战。

大家都快醒醒吧。

让我们把眼光从中原移向东北。

那里,强敌正在一步步逼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即将接受最严峻的考验。

除了蒋介石,中原大战还有一个胜利者,当然是暂时的。

(86)

这就是张学良和他的东北军。

伴随着入关,权位、金钱、荣誉扑面而来。

参加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张学良受到各界隆重欢迎。党政军界,报纸舆论,无不认为张少帅学良为结束内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个月后,南京国民政府明令褒奖张学良,并在北平为其设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

五个月后,张学良将他的大本营由沈阳移至北平。此时,除东北四省区(除三省外,还包括东省特别区)外,东北、华北共九省区军事均由其一体节制。

在从父亲手中接掌权柄后,东北少帅张学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到达了成功的巅峰。

1931年春天,南京政府召开国民会议。张学良出席。随后就因“患伤寒”而住进北平协和医院。

从此他再也没有回过东北。

与此同时,外交部长王正廷决心继续推进他的革命外交政策。目标便是东北。

自从田中内阁倒台后,跟中国打交道的是滨口内阁。

在日本所有内阁之中,滨口内阁应该算是一个苦命的内阁。因为在他们上台后,十年一轮的经济大风暴已经卷土重来并影响到东瀛列岛,这就是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

在这种严峻情况下,滨口还需要为他的前任田中买两个大单,其一就是财政失控(钱都流到了军部),出现了金融危机,其二就是由于实行对华强硬政策,在外交上陷入了更大因境。

此前由于日本出兵济南和炸死张作霖,两国外交基本停顿。在中国国内,反日示威、抵制日货运动此起彼伏,更使日本在对华输出贸易上不进反退。

政府跟军人毕竟不一样。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了家才知道光靠打打杀杀,既换不来柴也弄不来米。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日本国内经济困顿,且长时间看不到复苏的迹象。有些地方也出现了和邻国中国一样的情景:饿死人是常有的事,买卖儿女成了朝阳产业。

这就是历史上的“昭和恐慌”。

滨口决心把日本带出灾难的汪洋大海。

他采取了两个政策,一个是财政紧缩,一个是协调外交(又称币原外交),即对内压缩战争开支,对外改善关系。

最后的结果是,两个政策都很失败。

因为滨口内阁要想真正地实行这两个政策,就必须与军部相对抗,而早在田中内阁时期,军部就用他们的铁腕证明了,政府要想与军队博奕,那是绝对要输得一塌糊涂的。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3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