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天下第一的交椅岂是那么容易坐的。敢过把瘾,提前称王?说不定,没几天就会被其他人一顿王八拳给揍成烂泥。

历史上此类教训不胜枚举。

只有最能隐忍的人才能凭借积蓄起来的力量笑到最后。

现在你老蒋来个党政军一把抓,又是编遣,又是整人,其他兄弟还要不要过了。要知道,当初大家伙可都是跟着孙文出来闹革命的,打倒一个旧军阀,建成一个新军阀,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凭什么好处都让你老蒋一个人占了。不服啊。

于是,大鬼小鬼一齐上,要斗一斗老蒋这个活阎王。

(76)

起事之前,照例还是要先打打电报战,骂骂阵的。

军阀战史看多了,你会发现,交战双方使用电报的频率有时跟子丨弹丨差不多。上台要发,宣战要发,打赢要发,输了也要发,总之,那会如果你不会发电报,就跟如今不会在论坛发贴子一样,是混不下去的。

作为三巨头的阎、冯、汪各发了一通颇能代表个人特色的贴子。

老阎的贴子转弯抹角,引经据典,从君主专制,到民主政治,又讲到党国政治,到最后就一个意思:枪是我的,我的动也动不得,你老蒋想收走,纯属白日做梦。

老冯就没老阎这么多弯弯肠子了。

党国元老吴稚晖从南京发了一个电报给他,劝他不要对蒋动武,一下子就把老冯给惹火了。

他亲自写了一封复电,内容堪称惊世骇俗。

特摘抄其中精彩句子如下:

“革命六十年的老少年吴稚晖先生,不言党了,不言革命了,亦不言真理是非了,苍髯老贼,皓首匹夫,变节为一人之走狗,立志不问民众之痛苦,如此行为,死后何面目见先总理于地下乎?”

吴稚晖时年六十五岁,老冯抬举了他一把,称其五岁开始就闹革命了,真乃革命神童。

至于“苍髯老贼,皓首匹夫”,那是有历史典故的。当年诸葛亮骂死老王朗用的就是这一段。

骂人不带脏字,而且能够通过电报这样的文明形式来表达,老冯也算是独一份的了。

说起来,这吴稚晖可是党国一老怪,据说骂起人来也是六亲不认,被他骂成“猪狗”都算最轻的。

不过正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遇到老冯,歇菜了。

最具文学性、思想性的当然是汪精卫先生的大作。

一直在政府内混的老汪,对里面那些见不得光的大事小事可太熟悉了,一下笔便扬扬洒洒,什么受贿、腐败、独裁、专制,总之是什么脏,就捡什么往老蒋头上套。

电文发完,一个万恶的老蒋便新鲜出炉了。

经过一番发贴、顶贴、刷屏之后,批判的武器眼看用得差不多了,接下来上场的便是武器的批判。

1930年 3月,“反蒋联盟”发出通电,拥护阎锡山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出兵讨蒋。

国民政府随即做出反应,下令把反动派总头子阎锡山的本兼各职一并革去,同时对他本人予以通令缉捕。国民党亦决定永远开除阎锡山党籍。

此前,冯玉祥早就被“双开”。

谁都没退路了,打吧。

陈兵百万的中原大战随之全面展开。

耐人寻味的是关外张学良的态度。

从“反蒋联盟”的通电来看,张学良“副总司令”都当了,似乎已经铁定成了反蒋军事四巨头。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77)

虽然东北军在中苏之战中表现真不咋样,但毕竟拥有40万之众,比老蒋的中央军都多,而且武器又好。要说谁敢无视于它的存在,那就真成睁眼瞎了。

中原大战前,老蒋和老阎这两个对立盟主都派人潜入东北,对张学良极尽拉拢利诱之能事。

先是阎锡山送来了一张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委任状,接着蒋介石也送来了同样的委任状。张少帅脑子都不用动,双方就都认他这个副总司令了。

与老阎不同的是,老蒋除了送委任状,还专款专送,汇了几百万巨款到沈阳。

太有趣了。张学良不动声色,对老阎那边说,自己暂时不能出兵,不过必要时候可以提供弹药。

对老蒋,尽管收了人家这么多银子(从没想到过要退),还是那个态度:不偏不倚,保持中立。

他在观望。

谁说少帅没脑子,在这节骨眼上,没比他更坏的了。

我发现,如果要研究抗战,一定不能忽视这场中原大战。

不仅仅是因为它决定了抗战全面爆发时,中国究竟是以统一还是分裂的面目御敌,还因为直到抗战初期,东部战略要点和大体结构都未有大的变化。

某种程度上,你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一场攻守预演。

战端一开,桂张军(桂系和张发奎部)从南,西北军、晋绥军从北,一北一南对中央军形成夹击之势。

真个是黑云压城城欲摧。

中原大战作为蒋介石生平的得意之作,在整体谋略上的确有意无意地体现出了很多神来之笔。

他用四员将防四路兵:

刘峙在陇海线(连云港—兰州)防冯阎联军;

韩复榘在津浦线(天津—南京浦口)防晋军;

何应钦在长沙至武汉一线防桂张军;

何成浚在平汉线(北平-汉口)防西北军。

在这个任命中,刘峙是最让人放心的,因为帐下集结了中央军的精锐,老蒋最能打的部队都在这一路。

你也许会觉得奇怪,这刘峙不是被骂为“常败将军”吗,这厮也能打仗?

答案是:至少在抗战前,刘峙还是很能打打的。

想当年,刘峙也是黄埔教官,无论东征还是北伐都立下了汗马功劳。要不然,老蒋就算再眼拙,也不会把关系全局的帅印授给一个人所共知的笨蛋。

至于此君后来的碌碌有为,只能说官僚机构真是个毁人不倦的大染缸。刘峙不幸成了其中典型。

韩复榘作为原西北军的五虎上将第一名,投蒋后深受信任和重用,让他在津浦线上打晋军问题也不大。

何应钦是国民政府军政部长,让他以这样一个身份领衔湖南,足可以看出老蒋对南方桂张军实力的忌惮。

但下面的布局就有些让人看不懂了。

那就是让何成浚主防平汉线。

从冯桂大战开始,平汉线就一直是决定战局的主战场,而且此次迎面之敌是素以能攻善战著称的西北军。

何成浚何许人也?他能担当此任?

(78)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老蒋拨给这个何成浚的部队尽为杂牌军队。所谓杂牌,首先是战斗力肯定不咋的,其次,也是最吓人的——他们的立场通常摇摆不定,随时可能化友为敌,跑到对方阵营里去。

当时左中右三条战线中,陇海线居于中央,津浦、平汉只是左右两翼。因此陇海线最为重要,得失与否关乎全局。

按照田忌赛马的理论,很多人都意识到,老蒋怕是想放弃平汉,专攻陇海线了。

这也没办法,你手上就那几张牌,要想都打赢,哪有那么好的事。

按下北方不表,先说说在湖南督军的何应钦。

《人间正道是沧桑》里面,“孙红雷”在家里玩枪不慎,还打伤了人。其实这类糗事,何应钦小的时候也没少干过。

幸好是没打到人,但是把他家的屋顶来了个对穿过,。

掀房子,掘祖坟,在那年头都是要命的大事。

这小子当天就躲到了亲戚家里去了。第二天,一个人从深山跑到县城去报考县中,竟然还一考就中。

人人闻之称奇。那经历比“孙红雷”可牛多了。

“孙红雷”按剧中讲是黄埔学生。和他一样,何应钦也是黄埔的,不过他的身份比较特殊。

黄埔军校总教官!

换言之,黄埔上下,连蒋校长也得给他三分薄面。

十年植树,百年育人。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前,黄埔学生大都只是中下级军官,挑不起大梁。能挑起大梁的实际是以何应钦等为代表的黄埔教官阶层。

这批人不是保定军校出来的“土鳖”,就是日本士官学校回来的“海龟”,学过理论同时又有点实际作战经验,再加上其时国内部队军事素养普遍不高,所以应付起来还绰绰有余。

何应钦到湖南后立即组织防守,但由于中央军主力大都被调往陇海线一带,导致湖南兵力不足,被桂张军先后攻入长沙和岳阳。

眼看形势不妙,幸好这时候有人帮忙来了。蒋光鼐、蔡廷锴的19路军抄了桂张军后路,攻占了其后方重镇衡阳。

衡阳一失,桂张军顿时慌了手脚。他们原来是想和西北军夹击何应钦,会师武汉的,没想到现在反而被人家夹击了,弄不好还得被包饺子。匆忙之下,只好草草收兵,撤回广西。

对于老蒋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利好消息:南方之患暂时消除了。

但是平汉线的“患”仍未消除。强大并且杀气腾腾的西北军随时可以直扑武汉。

那个名叫何成浚的人能挡得住吗?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2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