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一贯爱忽悠的冯玉祥这回真没想忽悠阎锡山。一回家,连休息也顾不上,就召集高级将领开会,表示要联阎倒蒋,还郑重其事地宣传了一下这样做的伟大历史意义和深远现实意义。

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过完,下面却反响平平。

除了一个师长(还不是老冯欣赏的)发言拥护外,其他人都做了闷嘴葫芦。任凭老冯怎么点拨,愣是没一个开口的。

散会后这些人议论纷纷。

有的说,我家先生(部下背后对老冯的尊称,相当于老头子)是不是被阎老西灌了什么迷药,给弄晕了。我们吃了山西佬这么多亏,上了他们这么多当,怎么还能和他们去搞联合。

还有的则大惑不解。不是说好要联合韩石直取太原的吗,怎么说取消就取消了,这不是折腾人吗。

就连鹿钟麟本人也有点想法。

作为“驱阎取晋”方案的具体执行者,他虽然明知道这其实原本是一个“激将法”,但真正做起来后,却越做越有味道,自己也觉得欲罢不能,开始弄假成真了。

现在眼看方案都已成熟,老冯又要让他一下子扭过来,他很不适应。

听到有这么多反对意见,老冯气不打一处来。让你们在会上讲不讲,到下面乱说。

老冯在西北军中素来是以家长自居的,当手下这些将领都是他的儿子孙子。一言不合,不管身份官阶,轻则赶到门口去喝西北风,重者就要罚跪。

据说有一次,吉鸿昌不知道做错了一件什么事,他当即打了个电话过来,命令:“你给我跪下!”。

吉鸿昌没有办法,只好拿着电话机跪下。

那时候视频电话还没发明,老冯怕他做弊,竟然追问:“你真的跪下了没有?”

当着一屋子的手下,吉鸿昌赶紧一本正经地向他报告:“总司令,我真的跪下了。”

这才算完。

韩复榘自己就说过,他不是贪老蒋那点银子,也不是忘恩负义,是老冯真不把他当人看了,他才跑的。

韩石跑了以后,老冯的脾气不减反长。包括鹿钟麟在内,部下在他面前连喘口大气都不敢。

如果还要指望老长官朝你扔根香烟,跟你套套近乎,拉拉家常什么的,那更是痴人做梦,连想都不用想。

老冯认为,联阎倒蒋是我决定的,你们就得照着做。跟你们打招呼,是给个面子。怎么着,还想不干,反了不成。

调兵遣将,全给我把队伍拉上来,一个也不能少,谁都不要想保存实力。

赢了,就到江南去组织新政府,输了,就和老贼同归于尽。

(74)

老冯这回是真豁出去了,他把自己前前后后的霉运一股儿都算到了老蒋头上,誓把反蒋斗争进行到底。

就是让他撞南墙也不肯再回头了。

阎锡山这边也在积极准备。

所谓准备,其实也就是要花钱了:给自己的部队发钱,让部下去打仗;给别人的部队发钱,请人家帮着打仗。

晋绥军的实力没法跟老冯的西北军比,所以他得多拉点人马,以壮声势。这就得看孔方兄的本事了。

特使出发了,目标还是原西北军的那两个“虎将”:韩复榘、石友三。

阎老西素来以算盘打得精著称,属于那种“鸳鸶腿上割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的人。不过这回他也知道,此番非比寻常,关系到自己能不能在山西这块地盘上呆下去的问题。因此在出发前,口头表示只要能把事情搞定,特使可全权处理,也就是说该花钱时可以花。

这年头办事不容易。有了阎长官这个承诺,特使就放心上路了。

在西北军中,韩复榘向称儒将,还是有点头脑的。年轻时那也是眉清目秀,像个书生,与若干年前的少年张作霖好有一比。

他对形势还是看得比较清楚的。要他驱阎取晋,他干。

无它,有把握啊。你就看前有西北军,后有中央军,联起手来打一个晋绥军,那真是十个指头捏田螺,十拿九稳的事。

但要他联阎倒蒋就是另外一码事了。因为他认为冯阎合起来也成了什么大事。

老冯倒是打仗还行,但基本不懂政治,偏偏又喜欢参与政治,结果往往弄得一地鸡毛。老阎虽然懂点政治权谋,算得上老奸巨滑,却又是一个典型的山西老财主,只会算小帐,不会算大帐,充其量也只能守守山西那一亩三分地,要想争夺天下,那就差得太远了。

再说老蒋待他不薄。早在西北军时,蒋介石两口子就亲自陪他吃饭,席间不仅敬酒夹菜,更张口闭口恭维他为“常胜将军”。投靠中央后,老蒋私底下还称其为“宝贝”。虽然听上去有些肉麻,但惜才爱才之心仍然溢于言表。

这与他在冯玉祥手下的境遇形成了鲜明对比。

古往今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儒将韩复榘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决定死心踏地跟着老蒋干下去。

与韩复榘相比,个人的判断和标准,石友三也有,而且绝对唯一不变。

那就是钱。

阎锡山的特使一说到组织“反蒋联盟”,他就做咬牙皱眉状,一边眼望青天,一边连声叹息。

老贼作恶多端,当天下共讨之,奈何无力回天啊……

特使懂了,这就是要他助一臂之“力”了。

有了阎锡山的尚方宝剑,特使胆也壮,当即说,如果是军饷,贵军不用担心,我们山西方面自会全力支持。

多少?80万。

石友三高兴了,连声称好,冲着那即将到手的80万,又狠狠地表示了一下决心。大家这就算谈拢了。

西方人看中国的军阀大战,一般有三种角度。

第一种是普通看客。你方唱罢我登场,今天讨伐明天下野,不看不知道,东方真奇妙。

第二种是军火商人。淘汰军火何处去,这是一个问题。有了中国客人,这个问题就全解决了。

第三种是报社记者。打仗靠什么,枪?炮?都不是。

请教中国人,他会告诉你,是袁大头(银元)和烟土(这东西当年比银元还硬通呢)。

(75)

在中国采访战争,根本就不用冒上战场的危险,只需定点蹲守那些有名的烟馆和上档次的妓院。然后什么料都有了,战争娱乐,要闻秘闻,内幕黑幕,应有尽有。

今天采访伊拉克、阿富汗的那些记者,你们就眼红吧。

没那个命啊。

事情办妥,特使特兴奋。一回到太原,就把好消息给阎锡山进行了汇报。

原以为领导就是不搞物质奖励,也得口头表扬两句。没想到老阎一听到那个“80万”,脸上立刻布满了乌云。

心疼啊。

把人家老冯整到那个样子,一冲动也只不过才掏了20万,事后还被折磨得一整晚都没睡得着觉。你一个特使,眼睛眨都不眨,就许给人家足足四倍的价钱,想败家啊你?

他忘了是自己亲口答应下属可以自作主张的了。

那边石友三却从来没有忘记“80万”。

真是朝也盼来暮也想。多少天过去,竟然一个子儿都没能拿到。

其实事情明摆着,人家不想给这么多钱,那你不干不就得了。

但这位石兄不是凡人,他是靠两片嘴唇生活的人,一个嘴唇顶天,一个嘴唇顶地——基本不要脸了。

你不主动给,我就主动派人来催。

来催钱的人跑到太原,阎锡山躲着不见。他实在舍不得掏银子,一想起来就挖心掏肺地难受。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作为“债主”的石友三得知真相,大为光火,气得连桌子都差点被他掀了。

人说山西风光好,其实老阎最抠门。你们让我勒着裤带,饿着肚皮去反蒋啊。老子不干,你们自个去死磕吧。

眼看“反蒋联盟”有组不起来的危险,众幕僚和将领们都急了,赶紧劝说老阎,切勿因小失大,再说都答应人家的事,怎么着也得给上一点,不然就会殆笑大方。

万般无奈之下,阎老西总算松了口,决定为反蒋事业做出伟大牺牲,最终紧紧巴巴地掏出了30万。

石友三这才勉强答应加入“联盟”。

除冯、阎、石外,桂系李白那也是当仁不让的反蒋铁杆,思想工作都不用多做,就已经在广西遥相呼应了。

形式看上去非常有利。因为“反蒋联盟”正在以滚雪球般的速度不断扩大。

参加“联盟”的,除了军棍,还有党棍。

在国民党内,两个老牌反蒋社团——西山会议派和改组派本来也是政客相轻,彼此看不起对方的。但由于两派都受到老蒋数年如一日的打压,深感这样下去绝无出路,于是尽弃前嫌,要合力对抗老蒋。

在阎锡山电请之下,各派会聚北京,千年老二汪精卫被奉为领袖。他们弃南京方面不顾,干脆另立了一个政府和中央。

反对力量的风起云涌,军棍党棍的南北携手,让见惯大风大浪的蒋介石也倍感压力,预感到大事不妙了。

一段日子以来,由于太过得意,他差不多已经淡忘了那句老话——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元朝末年,有人曾向起事后风光无限的朱元璋提出了一个很有远见的建议:缓称王,广积粮。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2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