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这边兄弟之间的内战打得如火如荼,那边一个又一个兴起的强国磨刀霍霍。在犹大王亚撒统治期间,古实大军入境侵略,双方发生激战并以亚撒的胜利而告终。关于这次战争 ,有人认为是埃及法老派遣的附庸国军队进攻,也有人认为就是一支沙漠的游牧民族寇边。至于说其100万军队的规模,大多数专家学者均认为不太可能,根据圣经原文查考,其记载实际为1000勇士之意。而真正的士兵数量想必也不会过多——看来,读任何历史文献,认真深入考据的确十分重要。

真正在南北两国的战争引入外来力量并最终导致外部势力习惯性地插手犹太人事务,也是从亚撒开始,尽管其中有许多的不得已。

公元前899—898 年,犹大王亚撒第16年,南北分国之后约36年,篡权夺位的以色列王巴沙对犹大国展开绞杀战。此前亚撒治理下的犹大国国力正稳步上升。自从打败古实人的进攻之后,亚撒致力于国内信仰纯洁化运动,全国上下风气为之一新。从罗波安时期就甚嚣尘上的异教淫风和娈童恶行被涤荡一空。在多次的南北对阵中,犹大一方节节胜利,攻占了不少以色列的地盘。亚撒没有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的高傲,而是摆出宗教和王权正统姿态,将归并入其版图的北国同胞团结在自己周围——可以说其此举是十分成功的。于是,对北方不稳定政治局势不满的以色列人纷纷越境迁徙或者逃入犹大,造成以色列境内更大的社会恐慌。

巴沙的进攻是在犹大一方势头正盛的时候发生的。面对上升之中的敌手,北国以色列的君王实在是寝食不安。耶路撒冷圣殿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当然远远超过自己这边两头模棱两可的金牛犊像;大卫家族血脉的正统性本来就比耶罗波安看上去正宗,更何况自己这个中途篡权的谋逆者。原先唯一让北方放心的是自己一方的军事与经济优势,而如今南方犹大在战场上的一系列辉煌战绩则向以色列人的所谓优势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成群结队的越境投敌者则正表达了人民对巴沙政权的不信任。

巴沙是一个行伍出身的人,对于政治权谋、人际关系他似乎并不在行,因此除了打压对手之外他并没有过多考虑外交途径解决矛盾争端。巴沙不愧是个将军,做事果断但是太不留余地:他在南北要冲——拉玛修筑了坚固的城池。这拉玛城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一方面是南方犹大人北上与腓尼基、亚兰人交往、贸易的唯一陆路通道,同时也是北方居民南下犹大的必经之路。此刻,派重兵修筑和把守拉玛,不但是确立了进一步进攻对方的据点,更是掐断了犹大人北上贸易的生命线,是打算从经济上扼杀敌手。

此时的犹大人几乎退向绝境——迎战,没有必胜的把握;谈判,对方根本不接纳。如此一来,摆在亚撒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寻求外援,联合作战。我们在前面说过,大卫所罗门两代,与腓尼基人和亚兰人关系都比较融洽,而且由于南国犹大是继承了大卫家族的衣钵,这种天然的良好关系也就自然继承了下来。此刻敌军压境,亚撒唯有请求北面叙利亚的亚兰人帮助他们,从背后袭击以色列人,缓解其压力。

前面我们介绍过一个亚兰人——利逊,在所罗门时期统一了亚兰各部,建立起自己的王国,定都于大马士革。此时在大马士革的君主名叫便哈达,是利逊的孙子。接到犹大王的求救信息,收到极贵重的礼物,便哈达接受了犹大的求援。亚兰王调动兵马,趁以色列人不备,迅速突破其北疆,攻陷了北部多个城市。这边正与犹大人对峙的巴沙听说后院起火,迅速停下工程、撤走军队,北上驰援。留下堆积如山的建筑材料,任凭亚撒搬去,修建和加固自己的城防堡垒了。

这里的便哈达并非什么救亡扶弱的正义君子。实际上,犹大王给他送去的金银珠宝说服力才是最大的——当然,他也知道这样一来自己的政治信誉将会大打折扣。巴沙之所以放心大胆地在南方作战,正是因为他刚刚与亚兰王签订了和平条约,如今在珍宝面前悍然撕毁和约,亚兰王反复无常的贪婪本性暴露无遗。更糟糕的是:从此之后,外部势力开始染指犹太人事务,使得早已经复杂多端的局面更加混乱——犹太人从此走向了衰落的单行线,再也没有机会强盛起来。

便哈达作为亚兰王被引入犹太人事务,成为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同时也是南北国关系的一个分水岭。从此之后,北国以色列不得不面临两线作战的尴尬,而南国犹大感觉压力大减,不用再时刻担心强大的北方兄弟对他们发动致命的打击。

然而,问题其实没有这么简单。作为从一个绝对版图并不大的王国中分离出来的两个小国,只有彼此依靠才能依存共生,引狼入室的结果只会给双方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从此之后,仿佛成了传统习惯,周边的君主们似乎对于犹太人格外照顾,只要他们发生什么争端,总有一些君王们会打着各式各样冠冕堂皇的旗号侵入迦南,狠狠地赚上一笔再走人——引狼入室最终成了与狼共舞——被吃掉是早晚的事情,至少会被咬一口。

现阶段,南方的压力顿减而北方巴沙的日子实在难过得很。北面大马士革的便哈达自从撕毁和平协定、出兵占领了几座城市,就彻底与以色列人结下仇恨,双方你来我往地攻伐不断。毫无疑问,此时的亚兰实力强于北国以色列,因此巴沙只能是尽全力顶住敌人的进攻而已。这样一来,以色列人对于南国犹大的进攻强度就要大大降低,而国力大受挫折的南方已经失去了他们祖辈开疆拓土的豪迈,只要偏安一隅就算是成功了。

外部的强大压力,使得巴沙不得不执行了一个将以色列人带入混乱的宗教政策——姑息巴力教在国内的传播。虽然名义上占领了迦南,但是犹太人从来也没有成为北部土地上人口绝对多数的民族。大量的非犹太民族本地居民生活在版图内的城乡,他们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巴力教。对于巴力教,我们介绍的已经足够多了,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宣淫暴力。有人说以我们现在的标准来要求古人的信仰体系未免苛刻,但是我们现在的标准也是在不断淘汰和无数血的教训中产生的,谁又能说这些由无数次挫折和鲜血凝成的是非观与标准是苛刻的呢。现在,巴沙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外作战。我们不知道巴沙在信仰上的方向到底如何,但我们至少知道:为了团结国内尽可能多的力量,巴沙必须在一些方面做出让步。国土也好、主权也罢,作为一个君王来说是万万让步不得的,相比而言,倒是宗教信仰这看上去似乎可有可无的东西可以让步。

当然,以上这些东西里推测的成分不少。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当巴沙结束了他24年的统治,忧心忡忡地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北国以色列境内的巴力教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甚至对整个犹太民族的世界观、道德价值观以及宗教观都产生的不小的影响。

在外患不断的情况下,巴沙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以拉。

这时候的北方亚兰人的攻势似乎有所缓解,北国以色列恢复了对于南国犹大人的进攻,同时对于非利士城市基比顿的围攻也在进一步加强。我们知道,只有占领了基比顿,才能更有效地进攻南国犹大。因此,北国以色列此刻可以说是调动了相当规模的军队对非利士人和他们的南方同胞作战。

围攻基比顿的战争一点都不顺利,成千上万的军队驻扎在这座非利士人的城池之下。流血、牺牲,持续着一波又一波徒劳无功的攻击。国内,巴沙造反之前的情形又出现了——巨大的军费消耗,造成国内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旷日持久的战争则让国内大受打击的民生日渐凋敝。此时的北国以色列,军人的地位之高无与伦比,造成军队的统帅们不可一世。以拉手下的三军统帅为暗利,现正围攻基比顿城,国内留守的为半数的战车部队——鉴于围攻基比顿为攻城战斗,估计过多的战车也派不上用场,而且北国地势平坦,也确实比较适合使用战车保障京畿。此外,国内的战车军团恐怕也有总预备队的意思——一旦前线吃紧,可以抽调出相应部队进行增援。统帅国内驻防战车部队的将军,名字叫做心利。

自古而来,任何一个军人权势过大的社会都是不安定的社会——北国以色列也没有逃脱这个规律。在他们的都城得撒。几乎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心利突然向王室发难,杀死了以拉,并剿灭了巴沙全族——就如同巴沙曾经用同样的手段对待耶罗波安全家那样。

犹太人的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4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生玄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犹太人的历史第14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