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然而,同胞的反对也许会化为实际行动——攻占不再用心用命。但对付这一点,约书亚应当还是有办法的:只要给战士们勾画一个更大更宏伟的目标,就可以一方面巩固自身的统治、逐步集中力量肃清四境和身边的反对势力;另一方面让所有人不知不觉地走上早已设计好的道路,等他们到达尽头的时候即使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相差甚远也只好认命,并且退而求其次地享受一些二手或者三手的胜利成果。

其实,约书亚如果真的拒绝分配土地并且建立起一个自己子孙千秋万代的国家不但可行而且可以理解。古往今来,多少起义者、革命者、造反者们,对追随者们所勾勒的前景图画不也是一个比一个美好,可最终生活得到改变与改善的,还不就是只有造反领袖及其身边的一小批人么?既然不是原创,也就谈不上什么行不通,人民被骗的时间很久了,而且也会慢慢习惯,说不定还会在一些地方和一些时候迸射出一些感恩戴德的泪水与欢呼。

此时的约书亚已经接近百岁高龄,即使是头脑再不灵光的人也会想到:他现在所安排的政策与体制,更多的应该是为子孙们所作所为了。当人们对未来窃窃私语的时候,约书亚作了两件他自己认为是最重要的事情:主持十二支派分地与信仰的重新纯洁化运动。

分地,首先意味着几十年的集权化领导体制走向瓦解,以色列人重新回归支派;此外,更意味着以约书亚为代表的领袖阶层将会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重新回到原先的以色列人状态。毫无疑问,以色列人的集权化统一领导的确达到了提高效率和战斗力的目标。但是,我们不应忽视的是在这表面上的高效率背后,则是民众向往未来美好生活的原动力。民心可用的同时,民心也是不可欺的。在某种程度上,摩西点燃了人们摆脱受奴役命运、向往自由生活的火炬,而约书亚则继承了这把火炬并且接替过来坚定地走下去。如今,阶段性的终点就在眼前,做领袖的如果反悔,那么整个出埃及、战迦南的事业,则会让每一个人看上去都象是在经历一场巨大的骗局。生活在约书亚时代的以色列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的领袖公正、守信,不但坚定不移地战胜人的权利与财富欲望而分割土地,更对各方的合理要求尽可能地照顾。

有人也许会认为:约书亚的分地行为虽然在当时属于践约而行的公正举动,但从一些理论角度上来讲则属于社会的倒退。其实,任何一个政策的倒退与先进,必须要放在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来看。人民跟随领袖出生入死战斗了几十年,最后得到的仅仅是几句承诺和大打折扣的利益——莫非这就是所谓的社会进步?哪有一种所谓进步和高尚目标是建立在欺骗与自私贪婪的基础上的呢?既然承诺了,就必须践诺——这是约书亚及其领导阶层给几千年来众多领袖、君王做出的榜样——不过很遗憾,在此后的时代里,如摩西和约书亚一样公正、守信的领导人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分地之后的以色列人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各自为战又互相协助,化整为零地对付周边的异族势力。比如说,当年和约书亚一同上迦南探察情况的迦勒——他被安排在希伯伦一带。迦勒带领子孙奋勇战斗,最终驱赶了亚衲巨人,重新占领了希伯伦。人民是最知道如何爱惜自己付出生命与鲜血换来的胜利成果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不需要领袖们为此过多操心,领袖们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造福于民、做一个人民的公仆——就可以了。

另一件与土地相关的事情,是在以色列人中安排了六座较大规模的城市——逃城。约旦河西有基低斯、示剑,和希伯仑;约但河东有比悉、拉未,和哥兰。这六座逃城都是利未人的产业,它们的功用是为保护无心犯错的人而设的。在约书亚的时代,法律还很不完善,各报血仇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一旦分地之后,血仇相报的行径得不到原先集权化的制约,很容易发展为宗族支派内甚至是支派之间的巨大冲突和矛盾——这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逃城的设立也充分体现出了一种人文主义的关怀。

值得一提的是两件事:从埃及带出的约瑟的骨殖终于得以在他魂牵梦绕的故乡——迦南下葬。他的坟墓就在示剑。

另一件事情,是已经分得土地,又随着以色列大部队征战多年的河东两个半支派的以色列人终于得以完成任务、回到家乡产业了。

享有崇高威望的约书亚晚年没有更多的重大决策。如同他的前任摩西那样,他集中精力在人民中强化信仰的宣传。重新对人民申明上帝的律法。以色列人在与环厮周边的强敌对峙的同时,一直坚守自己的信仰与信念,约书亚的作用之大不可替代。

约书亚去世的时候,年纪为110岁。以色列人把他安葬在约书亚自己的以法莲支派土地上。这位承上启下的伟大领袖从摩西手中接过的不仅有权利更有巨大的挑战与重托,他用一生的时间交上了一份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答卷。

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再也没有产生出如他这样优秀无私的领袖,各个支派正式进入了各自为战的松散联盟体系中。

从此,以色列人的一个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士师时代开始了。

约书亚去世之后,以色列民族以松散邦联的形式分散在迦南大地上。形成了以支派领地为划分的生活、生产和军事集团。从此以色列人进入了“士师秉政”的时期。

“士师”的称呼是我们中文翻译的结果,其希伯来文称法是: shophetim,在古迦太基和乌加列语以及迦南语中,这个词代表了“民政官”、“行政首长”或者“审判官的意思”。而“士师”的官位则最早来自于周朝的官治。

根据周礼,周朝的中央政府官员分为:

天官冢宰

「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冢宰的属官称为「治官」。包括太宰卿一(太宰为官名,卿为爵位,以下同,只有一个名称的为爵位)、小宰中大夫二、宰夫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太宰的职责是「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其六典是: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抚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诰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可见冢宰实际上相当於首相的地位。

地官司徒

「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抚邦国」,司徒的属官称为「教官」。包括大司徒卿一、小司徒中大夫二、乡师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大司徒管理版籍、人民田土之事。小司徒管理京城以及四郊人民、田地、赋税事务。

春官宗伯

「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宗伯的属官称为「礼官」。包括大宗伯卿一、小宗伯中大夫二、肆师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大宗伯管理天子、诸侯的堞谱、继承、祭祀事务。小宗伯管理太庙神主事务。

夏官司马

「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司马的属官称为「政官」。包括大司马卿一、小司马中大夫二、军司马下大夫四、舆司马上士八、行司马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司马官就是统帅周天子的军队。

秋官司寇

「帅其属而掌邦禁」,司寇的属官称为「刑官」。包括大司寇卿一、小司寇中大夫二、士师下大夫四、乡士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司寇官的职务就是管理刑狱事务。

冬官司空

《周礼》司空篇已佚。

由此可见,“士师”大约相当于当今的公丨安丨局长这类位置。

中国历史上作过“士师”的名人比比皆是。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被我们称之为正人君子表率、坐怀不乱的柳下惠。这柳下惠不但被现在任推崇,更是被孔子和孟子尊为“圣人”的人物。柳下惠在鲁国供职多年,身当士师的职位,被三次罢免和启用,也算是个一波三折的风云人物了。当有人劝他另投明主的时候,他却说:“直道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意思就是说:正直的人受到打击是很正常的,要是想做谄媚小人,我早就飞黄腾达了。

这样看来,一个好的士师,首先应当是一个正直的人。至少从柳下惠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出来。

好啦,我们把“士师”的出处考证一番之后,可以好好看看以色列人的“士师”们职责如何了。

以色列人在各自以支派的划地自处之后,虽然还有共同的信仰生活以及共同的敬拜地点。但是从军事、政治和民生上来说,他们是彼此独立的。因此,当以色列人需要规范彼此内部关系、对抗外来敌人的时候,原先以色列人在旷野和战争中形成的官吏制度的另一种变体——士师就出现了。

犹太人的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生玄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犹太人的历史第7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