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从人数上看:这支部队“人数多如海边的沙”;从武装水平上看:这支部队不但拥有常规武器,还拥有马拉战车、弓箭手这样的特种部队;从士气上看:这支联军确实是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因此已经没有什么退路;从作战水平来看:由于长年征战,这些军队都是能征惯战的战士,同时由于职业军人的出现,使得其中一些城邦和民族派出的部队的训练水平高超、战斗力极其强大。

如此巨大的规模的一支军队出现在以色列人面前,实在是令以色列人大吃一惊。

如果我们是这支部队的指挥官,当遇到如此情势的时候会怎么办呢?大多数人的答案大概都是:分析敌我局势!是的,约书亚也这么做了;接下来呢?绝大多数人恐怕都没法回答了。因为,在我们眼前的这支队伍实在是太强大了。

若是让我们进一步来决定下面该如何做呢?一般来说,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有保留地退却,另一部分人会建议就地防守,更少的人会选择发起进攻......虽然各有不同,但是肯定各有各的道理。相信此时约书亚的参谋们也在为此而争论不休。

时间不等人,当以色列人在指挥部里争论的时候,联军队伍已经在夏琐附近的米伦河谷集结完成,准备向南面的以色列人发起进攻了。

此时的吉甲,以色列智囊们乱作一团,各种作战理论和作战意图正在反复推演。猛然间,参谋们发现他们的首领——约书亚失踪了。

此时的约书亚深知这一战对双方彼此都是生死存亡的一仗。此仗胜利了,以色列人进驻迦南的伟业基本奠定;失败了,他们已经取得的成果将全部丧失,甚至连河东都不再有他们的立足之地。各派观点都是理由充分而确凿的,但约书亚不可能兼顾而行。现在,他必须选择一个最可行的办法和战术。约书亚不再去动脑子推演了,因为这些推演看上去都是那么有道理,而这样一来反而都没什么道理了。于是,约书亚离开众人向上帝祷告。

当约书亚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他的眼睛再次恢复了神采奕奕的光芒,雪白的长胡子威严地飘动。他只轻轻地说出一句话便彻底结束了争吵:“集合队伍,出击。”

短暂的沉默过后,以色列人匆匆散去,各就岗位地为马上就要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出征去做准备了。

这一仗将会是什么样的场面,约书亚不知道,因为连他也从来没见过如此巨大规模的战争。但这并不会动摇他最终胜利的信心。尽管他知道:将会有许多人流血、牺牲,但他更清楚,以色列人新的一页将会在此战之后彻底展开。

一场大战就要开始了。

米伦河是巴勒斯坦北部、靠近非利士平原的一条小河。千万年来,这条时旱时盈的不知名的小河,一直默默地静卧在约旦河西侧、加利利湖北面。如今,人马的喧闹与战车掀起的滚滚尘沙打破了溪谷的静谧——联军部队在此集结,他们公推夏琐王耶宾为盟军统帅,准备对以色列人发动攻击了。

当以色列人前进到米伦河南岸,与联军隔河相对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如果说对于以色列人来讲,此前与五王联军的战斗是他们见过的最大规模的战争,那么此时眼前的敌人则是他们连做梦都没想到过的对手:铺天盖地的招展旌旗、日光下耀眼的刀枪盔甲、一眼看不到头的庞大军阵,还有他们的移动战斗堡垒——战车,以及风驰电掣一样的骑兵......对于这些习惯于徒步作战的以色列人来说,眼前的一切景象简直令他们恐惧得发抖。他们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对付骑在马上、如同天神一样的敌方骑兵,更不知道如何对付那些发出雷鸣般声响的冲阵战车。在如此阵势面前,有些胆小的人甚至打算掉头而逃。

可是,向哪里逃呢?逃到吉甲去?只要以色列人一有溃败的迹象,风驰电掣一般的迦南骑兵和战车就会追上来,象砍瓜切菜一样把以色列人屠杀得尸横遍野;一旦兵败逃遁,以色列人的吉甲大本营根本保不住,甚至连他们在约旦河东岸的固有领土也一样保不住。以色列人又被推上了这样一种境地:不战则亡,不胜则亡。其实,北部迦南各国联军的情况也差不多。在迦南人眼睛里,面前的以色列人队伍也实在庞大。几十万人的队伍驻扎河南岸,也着实令迦南联军一惊。那么,也只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了。

凡是打仗,没有勇气是不成的;但要是光有勇气,没有智慧恐怕更是危险。战争首先是一门需要使用头脑进行计算和推演的艺术,交战双方的武力冲击场面虽然宏大震撼,但若是没有前期枯燥的运筹帷幄和细致演算,也只能是一场杂乱无章的群殴。一般来说,战场首先是双方统帅头脑博弈的棋盘。一场战争的胜利,往往是从事先背靠背的棋局设计开始的。在棋局已定、战略已定的情况下,将军们带领士兵所作的是完成统帅的战略意图。

当然,这都是理想状况。事实上,士兵的战斗力、意志品质也起到十分突出的作用。此外,战争考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双方的组织力。再好的作战部署、再高素质的将领战士,如果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没有对统帅决策坚决的执行力度,而是各自为战、不相呼应,很多好的决策都无法顺利下达,战场的瞬息万变的情况又没法迅速上报——如此状况下,再强大的军队也难免崩溃的结局。我们熟悉的淝水之战就是这个反例的典型。

现在,让我们来盘点一下以色列人和迦南联军的实力状况:

以色列人:

人数:军队近50万左右

武器装备:步兵常规武器

战士来源:单一以色列民族的十二个支派

战斗统帅:约书亚

迦南联军:

人数:军队数量众多,总数应当不少于以色列人

武器装备:战车、战马、步兵、铁质武器、长弓大箭,特种部队数量较大

战士来源:整个迦南北部20多个城邦、7大民族

战斗统帅:夏琐王 耶宾 (名义)

当仔细审视双方的优劣局势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数字化的统计面前,以色列人丝毫占不到便宜,甚至还要吃亏!他们没有先进的武器和数量众多的特种部队,从人数上也不占优势。如此一来,似乎以色列人此次在劫难逃了。

但是,当我们再次分析对阵双方的时候,却会发现:以色列人与对手最大的区别还有两个——单一民族对多民族联军;实际领袖与名义统帅。

自古而来,凡是联军出动,看上去人多势众,但却难逃各自为政的局面。从我们熟悉的中国历史来看,虽然有春秋霸主齐桓公小白九合诸侯、救邢存卫、帮助燕国僻地千里的壮举,但其指挥的统一化基础则是齐国一家独大,他国弱小、唯唯诺诺;而那场九国叩关、共伐秦国的大战役,却因为各国势均力敌、不相统属,造成将令不一、各怀异心,甚至发生了自相残杀的情况,结果是秦兵一个小小的冲锋就造成九国联军土崩瓦解。

如今,北方各国为了绝地求生,尽遣主力前来,有的国家甚至是倾巢出动、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老本!如此一来,即使是尊耶宾为盟主,恐怕从自身安全和保存实力两方面考虑,各城邦也不太可能把实际的指挥权力交给与自己实力相仿的夏琐人。当然,耶宾的存在也是有重要意义的,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的召集人,他的名字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号召力。

与迦南联军不同,以色列人拥有非常高效的管理机制。统帅约书亚是继摩西之后唯一的军政领袖,也是以色列人的上帝代言人。约书亚的所有战略意图和思路,都可以通过这个高效运转的指挥体系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通过几十年的体制改革,此时的十二支派长老,已经只是具有象征性的血统宗族意义,而不再有太多的领袖权利。这一点从什亭事件之后处死长老可见一斑。因此,军队将士也不再有太多彼此实力保存的隔阂,而是在约书亚的统一指挥下完成战略安排。

从这里来看,以色列人还是具有优势的。

好啦,双方强弱、实力情况交代清楚了。后面就看双方怎么出牌了。

从记载来看,彼时迦南诸国的交战方式很可能是如同我们常在评书话本里听来的那样:先是两员大将通名报姓,马走连环杀上一阵,然后一方落荒而逃或者战死,另一方以一人带头冲阵、后面大部队呈楔形冲击掩杀。这种战法的确很耐看也很体现英雄主义精神。在以色列人进驻迦南之后的几百年里,以色列人似乎也接受了这种战争文化和礼仪。比如说少年大卫单挑非利士巨人歌利亚的故事就有这个背景。

犹太人的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生玄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犹太人的历史第7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