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摩西是一个处事低调和谦逊的人。当上帝凭借荆棘中的烈火告诉他,离开米甸的羊群,回到埃及把自己的同胞领出来的时候。摩西首先感受的不是一朝权在手的痛快淋漓,也不是四十年磨一剑的壮志凌云,他首先担心的是自己拙嘴笨舌、难以说服自己的同胞更难以说服埃及的法老。当百姓一次次攻击摩西的时候,他没有选择争辩也没有采取任何障眼法来暂时平息人们的怨气,而是在绝望中时时不忘记上帝的存在。因此,当我们从事正义的事业、帮助困难中的人们却会遭遇困境、不解甚至谩骂与攻击的时候,不要忘记在我们背后还有一个超越一切的伟大力量,他给予我们坚持正义的信息又给与我们坚守道路的信心和力量。他所唯独要求我们的,是不要与那些诽谤和谩骂者同流合污,更不要在陷阱与恶势力面前动摇和胆怯。有时候,为了正义与正直,我们不得不选择牺牲和放弃一些我们自身的利益,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心有不甘。但是,即使是从最低的标准出发,为了今后几十年的心理平安和每晚幸福的安眠,这些放弃与牺牲似乎也是很值得的。

话说远了,我们该来关注一下摩西的情况了。

本来想要继续写下去,既然淡淡的心香有些疑问,我们就暂且回答一点点自己的体会:

首先,摩西时代的迦南地区地广人稀,十拉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足够各个民族和平相处。即使到了今天,在中东各方势力角逐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人口密度过大也没有作为一个战争的理由过。

虽然国家的疆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是在摩西时代,迦南地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划出一条明显的边界线和国家版图,其状态更像是17、18世纪的北美大陆,大有跑马圈地之势。换句话说,在那个盛行丛林法则的时代,为了争夺生存土地发生的战争很难说出谁对谁错。即使到了现代,各国的边界与主权稳定,也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国际条约和国家间条约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这种类型的条约,国家之间互不承认,那么彼此对于对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不能做出承诺。现代尚且如此,远古时代更是不能与如今的情况同日而语。因此,进入迦南似乎也找不到什么违背道义的地方。

另外,之所以会发生入迦南的战争,其根本原因是各方势力不愿意以色列人进入这个已经平衡的“体系”中来,这就自然会发生冲突。住在这里的一方要通过杀戮来阻止新人的进入,新来的呢则同样通过杀戮来保证自己的生存——虽然残忍,但是人类的局限就在于此,无奈也是如此。这个道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公司,几乎都差不多。

战争就会有流血,杀戮就会有悲剧。人类的局限决定了这种惨剧的周而复始,也决定了自身和他人的无奈。古往今来,许多英雄企图通过一场大的杀戮换来永久的和平,事实证明这完全是徒劳的。从犹太人的历史,从圣经中我们无时无刻不能看出在通过鲜血与烈火中透射出来的人类自身的局限于无奈。

第二天一早,可拉领着250为精英领袖们来到会幕前。

这会幕实际上就是安置耶和华圣约柜的地方,也就是以后以色列人圣殿的前身。以色列人的生活围绕着会幕,以后则围绕着圣殿。受此传统的影响,基督教地区的人们,其聚居地中心往往是教堂;穆斯林的聚居中心则往往是清真寺。

可拉不但带来了250位领袖精英,还召集来大批的以色列百姓。他和那250个候选人每人都拿着象征圣洁的铜香炉,里面点燃着沁人的馨香。现在,摩西、亚伦、可拉还有那250人,都手持香炉站在会幕前。周围是密密麻麻的百姓——那场面的火爆程度恐怕超过了如今的超女选拔现场——每位候选人身后大概都有为数不少的“粉丝”加油助威。其声势恐怕颇似如今的台湾倒扁大游行。与众多的所谓竞争对手和对手狂热的“粉丝团”相比,摩西与亚伦显得身单势孤。

对于可拉来说,他对于摩西的信任决不会超过后来太平天国的杨秀清对于洪秀全的相信。人多势众的压力面前,今天让摩西和亚伦交出权力是难以避免了。在可拉等人看来,今天的仪式,不过是摩西等人装神弄鬼、给自己下的台阶罢了。既然如此,逼人不能太甚,给他们一个面子好了——作为胜利者,可拉自认还是有这个风度的。

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禅让者先宣读一篇类似于罪己诏一样的东西,自我批评一下(至少可拉认为摩西可写的东西一定很多),然后再推荐新的人选或者宣布放弃权力,由大家重新推选。从现在的人气来看,可拉很可能直接成为被禅让的接班人或者当选新的领袖。

然而,此时可拉看到的摩西与亚伦却丝毫没有马上作出禅让的意思,这令他非常诧异的同时也感觉非常不满。既然两个老头子不懂事,那就发动群众来逼迫一下——自己不知道下台阶,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可拉是发动群众的高手,只要稍加授意,群情激愤的场面就被调动了起来。而且,如今的可拉的确是人气冲天,连大丹和亚比兰身边的群众都聚集过来了。逼宫开始了,奇怪的是:摩西和亚伦居然还是不表态。

凡是群众运动,都要搞清敌我关系。而敌我关系的确认与同盟的产生则大多以利益为基础。如今的以色列人难以接受眼前的现实——迦南虽美好却不能进入,不但如此,更糟糕的是:20岁以上的男丁基本上全部要倒毙旷野。而带来这个糟糕消息的人是摩西。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不对产生噩耗的原因加以分析、找出自身的问题,反而转身迁怒于带给我们消息的人。如今的以色列人就是如此,他们对自己曾经的动摇与软弱不加悔改,反而把怒火发泄到摩西和亚伦身上。他们的口气往往是:如果你们不把我们领出埃及,我们就不会有这些苦难;如果你们不把我们领出埃及,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多牺牲;如果你不把我们领出埃及,我们就不会......。总之,出埃及仿佛成了他们最不明智的行为,埃及仿佛成了最美好的地方。

然而,他们似乎忘记了永远都做不完的苦工;忘记看见自己孩子被活活夺来丢进尼罗河时心中的悲伤;忘记了被埃及人耻笑为奴隶的屈辱。他们也许更忘记了壁立分开的红海之波;忘记了铺天盖地的大群鹌鹑;忘记了磐石中的潺潺细水与遍布营地之外的晶莹的吗哪。眼前的挫折和困难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忘记了一切值得他们记住并且坚定信心的东西。其实,又何止他们,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和何尝不是如此呢。

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虽然不能移山填海,但是推翻个把领导者似乎不在话下——真是这样么?恐怕也不见得。

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凡是枪杆子对枪杆子的政变往往哪一方都得不到相应的同情;而枪杆子对民选领袖的政变,则几乎毫无例外地会受到各方的批评。这是对于政权来说。要是对于摩西本人呢?他从来没有称王、称帝,没有强迫别人对自己效忠,更没有向以色列人征来哪怕一块钱的税——他的地位、权威与能力来自于上帝的许可和百姓的爱戴——在这样的情形下,这政变还有什么发动的意义呢?摩西和亚伦还有什么台可下的呢?他们从来没有在台上过啊。

现在又回到实质性问题上来了。以色列人到底算是一群无组织的松散联合体还是有组织、有结构的民族实体呢?换句话说,现在的以色列人算不算有国家呢?我们记得,在以色列人克服了一系列困难、战胜了强大的敌人之后,他们在西奈山接受了“十诫”,并由此接受上帝为他们自己的元首——这实际上就是此时以色列人的国家形式。摩西和亚伦不过是上帝指派的执行者罢了。如今的政变,看上去是针对摩西和亚伦的,其真实的目的是为了摆脱上帝,以可垃等人的意愿建立新的国家体系。当然,你可以说事易时移,需要与时俱进了。但是即便是对一份合同的违约尚且有可能被送进班房,如果真的想要改变约定就要付出代价,更何况信仰和国体这个东西可不是闹着玩的。

由此可见,可拉等人的政变实际上是一场闹剧——是做出来欺哄普通百姓的。虽然大多数百姓搞不清楚其中的深意,但是摩西和亚伦实在再清楚不过。上帝更是不可能被蒙蔽。

在人们的喧闹与狂躁中,一道耀眼极了的光照耀在会幕上,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如此近距离地见到这些奇特的景象,所有的人都面面相觑。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情况,连摩西和亚伦都是瑟瑟发抖地进入会幕之中。

会幕门外的人们惶恐而好奇。他们不知道摩西进入会幕去做什么。全场的狂热粉丝们在此刻突然安静了下来。此时,恐怕只有可拉心里在暗暗冷笑——魔术要登场了。可拉几乎可以预测后民发生的事情:摩西和亚伦走出会幕,宣布上帝的旨意——可拉来继承自己的位置......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前面的沉默也许是某种特意魔术的倒计时吧——可拉开始真正佩服起摩西的老谋深算了。会幕外面的另外250个人呢,则是各怀心思。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预感到此次自己难免要“陪太子读书”——继续成为可拉这朵新红花的绿叶。但是,既然来了总还有一丝希望。既然摩西他们是必然要下台的,不管是不是真有那个无所不能的上帝给摩西指导,至少自己在摩西的眼里印象总会比可拉好些,说不定命运之神会光顾自己呢。再者。即使是可拉或者别的什么人上台,自己作为拥立有功的开国之臣,总会有些优待吧。

犹太人的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5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生玄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犹太人的历史第5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