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这番喝斥与其说是针对摩西,还不如说是面对全体以色列百姓的公开宣言和声讨檄文!他们和摩西的决裂从此由隐蔽走向彻底明朗化。

此时的大丹和亚比兰可能还天真地以为摩西已经被可拉他们围困住,现在是找他们求和的。既然那边已经打响,这边不赶快表明态度、扩张势力,等到可拉众星捧月地下山,自己就没得好处了。大丹和亚比兰匆匆表态,大概也有这一层的意思。

如果大丹和亚比兰知道,摩西一句话就成功地把可拉带去的那些人分化瓦解,恐怕他们会就此装聋作哑了。可惜得很,他们的时代信息流通很差,难以时时监控事态的发展。错误的信息量往往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如今,做出错误决策的大丹和亚比兰正朝着自己的坟墓奔跑。

当你想要彻底否定一个人,如果单从细节上否定他,那么不但会事与愿违反而会徒招讥诮与蔑视。这一点上,鸿门宴上的刘邦最清楚——大礼不辞小让——为了保汉王一命,中途逃宴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积毁销骨的事情也不是没有。比如那个三国时代被董卓找茬废掉的少年皇帝——少帝刘辨,据董卓让李儒搞得那么一份东西说:“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意思是说:这个小皇帝十分的不称职,不端庄不沉稳,而且连小皇帝的亲妈也骂了:基本上就是没个太后样子。总之就是一团糟。废掉皇帝还不算完,他还来个斩草除根,把小皇帝连同废掉的太后一起毒死了。可这些小小的细节难道是可以成为废掉并且杀害皇帝母子的理由?人心之中自有公理。可是在那个军阀掌握话语权的时代,刀枪的权威性绝对大于公理人心。虽然从此之后骁勇善战的董卓众叛亲离,最后落得个死无全尸的结局,但是对于那个被弄下台的可怜小孩子,不公平也是实实在在的。因此,董卓的罪证之一就有这条。可见,一味追求细节是打不倒人的。董卓给了后世的阴谋家们一个很好的反例。

最彻底否定一个人的办法是彻底否定他倾注巨大热情和毕生心血从事的事业。此所谓诛心之法的新解读吧。因此,当英勇的红卫兵小将把一个又一个宿儒名家掀翻在地,用一知半解的理论去批驳高山仰止的大学问家们倾注毕生心血所获得的心得理论之时。相信这些人类精神世界的精英们,不但在经受肉体摧残的煎熬,更是在承受着无知诽谤的痛苦。虽然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罪恶,但是明清以降的各位所谓圣明君主,任凭自己欲求,断章取义的文字狱对文化与人类精神成果的毁坏与打击则更是无以复加。所以,就会有名家导演对网络恶搞深恶痛绝到一触即跳,其苦衷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有发言权——爱之愈深,痛之愈彻。

好的,旁的话说得太多了,来讲讲大丹和亚比兰所说的话在摩西那里的反应。

当手下人从大丹和亚比兰那里回来,转达了对方的话,摩西的悲伤和愤懑完全可以理解。试想:如果你每周工作60到70个小时或者更多,尽心尽力还不要加班费,成绩卓著却没人赞扬,你会有何感想?大多数人也许会有一丝抱怨。但如果要是你这么做了,却有人公然说你是在沽名钓誉,更有甚者说你在与外单位勾结干私活,你会作何感想?恐怕除了抱怨之外,愤怒之情难以平抑了吧。

面对这种局面,人们的反应不尽相同:有的人会选择放弃工作的热情,变得同流合污,成为他人进步新的绊脚石;有的人会选择和谣言发起者或者传播者大吵一架甚至大打出手(虽然这样一来会成为众人的笑柄,但从此以后你也成了不好欺负的角色);有的人会选择忍气吞声,韬光养晦(出发点虽好,但很可能从此成了出气包);还有的人会选择暗中捣鬼,为对手设置一系列这样或那样的障碍与陷阱——虽然在嘴头上这么作为大多数有良心的正义之士所不齿,但是很遗憾,大多数所谓正义之士都是这么做的。

但是,当你遇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请记住: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你是冤枉的,在你以前有在你以后也会有,比如说:摩西。摩西没有采取以上各种手段中的任何一种,虽然他极其愤怒、极其悲伤。但是他的抱怨首先是对上帝发出:我没有跟他们要过财物也没伤害过他们的人,为什么这样对待我!?

如果谣言来自误解,那么可以认为发动和散播者是糊涂虫;可如果是明明知道真相还要制造和散布谣言,那这样做的就一定是别有用心了。大丹、亚比兰以及可拉,作为以色列人不同支派的领袖,他们不可能不了解以色列人为什么要出埃及。他们也不可能不知道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前后从被压迫、被屠杀到成为自由人的彻底改变。在那个逾越节的夜晚,他们也曾围坐炉前紧张地等待准许离去的消息;在红海分开的滔滔波浪面前,他们也曾欢呼雀跃高声颂扬;在旷野中亚马力人队伍攻击上来的时候,他们也曾奋勇战斗不怕牺牲。然而,挫折和困难使他们丧失了信心;狭隘的权欲使他们失去了方向。他们选择了逃离家国之梦的坎坷道路而宁愿选择回到埃及去再次被屠杀和奴役。如果说当初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是选择了一条舍己之路,那么如今可拉等人选择的则是一条舍弃公众利益、换取个人目的的道路——单只是这一点,就能说明可拉等人绝不是什么人民领袖而是阴谋家。

有一句话,叫做:天怒人怨。如果说这里把“人怨”放在后面体现出人的无力,那么把“天怒”放在前面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可怕的程度。

人们在起誓的时候常常会说一些类似“天打五雷轰”之类的话。虽然这并不见得真的会因此使那些说谎的人变成一个根根引雷柱,但是至少表明了他们愿意以自己的欺骗交换承受某种理论上的风险。

“人怨”或许还好平息,因为可以采取欺骗、诱惑之类的权宜之计,即使是因此必须调动出人心深处最黑暗的东西也在所不惜;但是这“天怒”可就不好对付了:上帝可是没法收买,用几炷香、一两盘供果、一两个猪头就想要把自己所犯的罪过赎买回来?这在人看都是不可能的可笑事情,上帝岂是如此幼稚呢?于是,中国古代的先贤们即使是“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圣人也不会以自身的所谓修养而骄傲,倒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当受到委屈的时候,孔子说:“不怨天,不忧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可见,面对上帝,即使高尚如孔子也是诚惶诚恐,更何况蝇营狗苟的芸芸众生,又有何可依可凭的资本呢?

如今,这人怨正在酝酿,而天怒却是真的要来了。

没有人会在绝望与失望的联合打击下保持原来的平常心态并且对袭来的暗箭冷静应对。有时候,我们常常感佩那些英雄人物冷静、勇敢的性格和恢宏大气的风格,但是恐怕没有人会对他们内心的痛苦和软弱加以深刻的剖析与理解。

其实有的时候,这种所谓的冷静与恢弘,说不定都是用来掩盖他们内心深处忐忑不安的假象。在面对面与反叛分子“零距离接触”的时候,古往今来大多数的领袖、君王表现的往往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尽管他们平时表现得雍容高贵,但是在敌人咄咄逼人的屠刀面前,其勇气甚至往往连山野村夫都不如:从“瓜熟不代”的齐襄公猥琐地躲藏在一扇破门后边企图躲过一劫,到马嵬坡前,为了平息哗变军人无奈中勒死自己爱妃的唐明皇......平时的威严全部扫地,换上的是一幅逆来顺受的嘴脸。

凭借自己胆色闯天下的人,在某个时刻会发现自己的胆色就像扎出来的纸人一样单薄——看上去精彩纷呈,但只要一阵稍大的风,华丽的形象就会瞬间被扯出几条难堪的口子,无奈地在那里半死不活地飘扬。因此,一般来说,平时越是盲目自信的人在困境中也往往是最早倒下的。

犹太人的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生玄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犹太人的历史第4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