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久视元年九月,狄仁杰在洛阳府邸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与世长辞。

噩耗传入宫中,七十七岁的武则天双眼紧闭、神情恍惚,一句话也没有说。沉吟半响之后,两行热泪从武则天的眼睑之间挣脱出来,划过布满皱纹的脸颊,滴落在皇袍之上。

武则天强撑着病体,在侍臣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挪步前往大殿。曾经娇美的身躯,如今已似垂杨败柳,那缕缕银丝,还有蹒跚的背影,令人不忍直视。

她艰难地挪动着沉重的双腿,脑袋不听使唤地摇晃着,皇冠上的垂帘哗哗作响,干裂的嘴唇轻微地蠕动着。垂帘的响声并不大,侍臣还能依稀听见,武则天反复念叨的是四个字:“朝堂空矣!”

望着阶下肃穆而立的群臣,武则天悲由心生,仰天叹道:“天夺朕之国老,何太早焉!”

武则天下旨,辍朝三日,以示哀悼,追赠狄仁杰为文昌右相,谥“文惠”。

五年之后的神龙元年初,病重的武则天深居于洛阳迎仙宫,日常政务皆由张昌宗、张易之二人执掌,已搞得朝野怨声载道,张柬之等人开始秘密谋划发动政变。

为了掌握羽林军,张柬之早先已安排杨元琰出任右羽林将军。杨元琰是张柬之的故交,曾接替张柬之出任荆州长史,二人当年在荆州乘舟泛江,言及武周革命,嘘唏不已,早已抱定复唐之志。除了杨元琰以外,李多祚、李湛、薛思行等深怀匡复之志的人也在羽林军中任职,随时可以按张柬之的号令,调兵发动政变。

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率五百余名羽林军士兵,以张昌宗、张易之意图谋反为由,前往洛阳皇宫北面的玄武门,并派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右散骑侍郎李湛、王同皎前往东宫,迎接太子李显。

由于事发突然,即便是自己的女婿亲自迎接,李显不敢贸然行事。王同皎见状,愤然奏道:“先帝以神器付于殿下,然殿下横遭幽废,人神同愤,屈指算来,二十三年矣!如今奸逆欲行不轨,众臣议而杀之,复李唐社稷,望殿下即刻动身,前往玄武门,以慰众心。”

李显思忖片刻,回道:“奸逆当除,然圣上龙体欠安,恐有惊扰,诸公当从长计议。”

“殿下”,李湛上前一步跪拜道:“吾等不顾家室妻小,舍身匡辅社稷。殿下不行,岂非致将士于谋逆受死之境地?殿下若要大家伙散去,还是亲自去解释吧!”

李显闻言,觉得有些道理,准备出去告知大家不要冲动。刚走出门,只听王同皎喊了一声“殿下恕罪”,旋即将李显抱起来,跨马扬鞭,奔向玄武门。

众将士在张柬之等人的号令之下,斩关而入,在走廊里将闻乱而来的张昌宗、张易之二人诛杀,提着两颗人头,冲向武则天居住的长生殿。

武则天躺在榻上,只听见外面吵嚷不堪,不知是何因由,刚起身准备察看,只见张柬之等人提着二张的首级闯了进来,寝宫四周已布满羽林军的士兵。

“何人作乱?”武则天惊慌失措地喊道。

“启禀陛下,”张柬之跪拜道,“张昌宗、张易之意欲谋反,臣等奉太子之命,将其诛杀。因事发突然,恐有泄露,未能事前请旨。如今在禁宫兴兵除逆,惊扰圣驾,实乃不得已之举。臣等万死,望陛下恕罪。”

武则天看到李显低着头,站在张柬之的后面,遂冷冷地对他说道:“是你下的令?这两人已受诛,你可以回东宫去了。”

李显正不知如何作答,桓彦范上前一步道:“太子既出,断无再返之理。昔日天皇以爱子托付于陛下,如今殿下年齿已长,又久居东宫。天下臣民,心思李氏亦久矣。臣等不忘太宗、天皇之圣德,故奉太子之命诛杀逆贼,惟望陛下传位于太子,以顺天下臣民之心!”

武则天彻底明白了这些人在禁宫大功干戈的目的,却依旧泰然自若,没有半丝慌乱。她用浑浊的双眼扫视着眼前的这一干人等,不住地点着头,不知是赞许还是失望。

半晌过后,武则天的目光停在了李湛的身上,冷笑道:“李湛,朕对你父子二人不薄,想不到你今天也跟着凑起了热闹。”

李湛闻言,不知如何作答,埋着头不敢望武则天一眼。

武则天并不理会,又将目光转向崔玄暐,痛心疾首地斥责道:“他人皆是因人举荐而致高位,唯独崔爱卿乃朕亲擢,竟然也在此!”

武则天此言不差,崔玄暐因狄仁杰的举荐擢升天官侍郎之后,因性情忠直,遭到诸多权贵的忌恨。当他调任文昌左丞时,天官的上下官员还大肆设斋庆贺,为武则天所察,让崔玄暐继续出任天官侍郎。这些年,弹劾崔玄暐的奏章不计其数,若不是武则天护着,崔玄暐恐怕早已凶多吉少。

面对武则天的质疑和斥责,崔玄暐慨然道:“陛下昔日擢臣护臣,乃虑及社稷。微臣今日所为,正是报陛下之大德也!”

武则天再无话可说,默默地接受了这个既成事实,宣布传位于太子李显。

神龙元年十一月,幽居于上阳宫的武则天黯然离世。临终之前,她向儿子李显提了两个请求。一是废其帝号,恢复大唐皇后的身份,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二是在墓前立一座无字之碑,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

复唐之业终于大功告成,武三思却依然大权在握。

对此,袁恕己等人曾提醒张柬之:“国老曾有遗言,若要成事,必先收武三思,吾等岂能不遵国老之言?”

张柬之却回答说:“大事已定,梁王武三思不过如机上之物,无处可逃也!”

其实,张柬之没有忘记狄仁杰的临终告诫,但他有自己的想法。李显复位,总得做一些“破旧立新”的事,否则何以立威以服天下?

张柬之原本想着,李显登基之后,由新的天子下旨抓捕武三思,以彰显天威。可是,李显生性懦弱,于心不忍,错过了诛杀武三思的最佳时机。

事情果然如狄仁杰所预料,留下武三思无异于养虎为患。没过多久,武三思便与韦皇后私通,“武氏”与“外戚”两大势力互相勾结,把持朝政,并构陷罪名将“五王”及其他复唐功臣诛杀殆尽,甚至皇帝李显本人也遭到毒害。

李显死后,幼子李重茂继位,朝政继续由韦氏、武三思等人把持。数月之后,李旦的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在太平公主的支持下,率羽林军发动兵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人,拥立唐睿宗李旦复位。

唐睿宗李旦复位之后,下诏为遭到武三思陷害的“五王”彻底平反昭雪,并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以彰显其复唐之首功!

景云三年,懦弱的李旦不忍直视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无休止的争端,遂禅位于太子李隆基。李隆基迅速除掉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之后,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贤相,继承并发展了武则天在位时的执政思路,励精图治,开创了继“贞观盛世”之后的“开元盛世”。

开国百年的大唐,终于迎来了新的春天。

(全书完)

狄仁杰长篇传记小说连载》小说在线阅读_第9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雯撕扇201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狄仁杰长篇传记小说连载第92章

书籍
上一章
92/92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