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张柬之年轻之时,在许王府上任职,曾怂恿许王向高宗皇帝密呈什么《忠孝论》。”武则天想起这茬,依然耿耿于怀。

“陈年旧事,圣上何必记挂于心,”狄仁杰劝道,“再说张柬之当时是许王属官,不过尽臣之忠,并无半点非分之想。”

“话虽如此说,”武则天无以驳斥,只好让了一步,转而说道,“张柬之比国老还要年长,恐难作长久之计。”

“陛下,”狄仁杰提高了声调,“张柬之年老是实,但此人有宰相之才,微臣也未必能及也。若陛下能知而用之,必能尽忠于国家。良臣难求,陛下不必计较时日长短。”

“好了,朕自有区处。”

尽管狄仁杰竭力举荐,武则天还是觉得张柬之年纪太大,过去又发生过一些不快之事,便只将他调任至洛州司马。

过了一段时间,武则天又让狄仁杰举荐担任宰相的合适人选,狄仁杰回道:“微臣已举荐了张柬之。”

“国老这是怎么了?朕不是将他擢升了吗?”

“微臣举荐张柬之,乃宰相之位也。区区洛州司马,非当其用。”

武则天违拗不过,又不肯“就范”,遂擢升其为秋官侍郎。直到狄仁杰去世之后,在时任宰相姚崇的竭力举荐之下,武则天才下定决心,拜张柬之为宰相。当时,张柬之已经八十岁高龄了。

张柬之的名声,狄仁杰早有耳闻,故而不弃其年老,竭力举荐。狄仁杰率军北御突厥时,还发现了一个人才,此人便是明经出身的敬晖。

默啜南侵时,敬晖出任贝州刺史。此时的贝州,与当年契丹南犯时的魏州如出一辙,前任刺史将十里八乡的百姓赶入城中,习武修城,搞得怨声载道。敬晖到任之后,与当年的狄仁杰一样,认为“无粮,则城坚人众亦不可守”,遂果断将百姓放回乡里,平息了民怨。狄仁杰如获至宝,举荐敬晖到洛阳任职,后迁任夏官侍郎、秦州刺史、洛州刺史、中台右丞等职。

除了张柬之、敬晖,还有宦门出身的桓彦范。此人曾荫补右翊卫,后任司卫寺主薄。狄仁杰慧眼独具,认定桓彦范才识颇著,必能自致远大,遂举荐其为监察御史。另外,袁恕己、崔玄暐也因忠直、清廉而得到狄仁杰的赏识,分别擢升为司刑少卿、天官侍郎。

久视元年,已经是七十高龄的狄仁杰渐渐感觉到来日无多,而匡复庐陵的事业尚未底定,只得郑重地托付给张柬之等五人。

狄仁杰满怀期盼又不无遗憾地嘱咐张柬之等人道:“所恨狄某衰老,恐怕不日将身先朝露,不得见五公之盛事,望各位务尽本心。狄某泉下有知,定然欣慰不已。”

“国老!”张柬之等见狄仁杰说得悲怆,不由得落下泪来。

临终之际,五人前往狄府探望,狄仁杰默默无语,两行热泪顺着脸上的皱纹滑到枕头上,湿了一大片。从清早到傍晚,狄仁杰不发一言,就是这样与他们对视着。

天色渐晚,张柬之等人只得告退。走到院中,袁恕己满心疑惑地说道:“国老此状,似有言耳,莫非自知气力不济,须问家事?”

张柬之听言,侧身否决道:“国老乃社稷之臣、大贤之人也,岂会废国谋家?”

几个人你言我语地缓步而行,刚走到门口,便被狄仁杰的管家叫住了。张柬之见状,迫不及待地问道:“国老是不是对我等有何话说?”

“老爷交待,请张侍郎、袁少卿、桓御史进屋一叙。”

张柬之、袁恕己、桓彦范听言,慌忙回到狄仁杰的榻前,气若游丝的狄仁杰方才开口道:“方才无言,皆因敬、崔二公之故。二人忠而能断,惟不能密,若先与议之,事必外泄。此事非同小可,一旦泄露,则国异而家亡也。”

“二人在门外等候,国老有什么话,但说无妨。”张柬之热泪盈眶地说道。

“狄某重病在身,想是命不久矣,匡复庐陵,全仰仗诸位了!”狄仁杰感慨道,“然兹事体大,万万不可草率鲁莽,狄某有三事相托,还望诸公切记。”

“国老请说,吾等肝脑涂地,定不负国老之托。”袁恕己带着哭腔道。

“柬之,诸公,”狄仁杰强撑着起来,靠在枕边说道,“二张恃宠而骄,狄某每想劝谏,然念及圣上已至暮年,对二人依赖有加,冒然犯上,恐适得其反,故而一直不言。如今要成大事,需先将二张收而治之。”

“下官谨记。”张柬之点头道。

“再者,圣上乃大唐天后,又是当今天子,为人虽有失狠毒,亦是不得已而为之。狄某本人亦受酷吏之祸,但不可意气用事,圣上治国有方,天下承平,官民有目共睹。匡复庐陵之时,务必善待之,让圣上得以颐养天年。”

“国老放心,再怎么说,圣上也是太子的亲母,臣等岂能陷太子于不孝之地?”张柬之回道。

“尔等心怀社稷,明辨是非,以上两桩事,狄某倒不担心,惟独还有一桩,狄某始终放心不下。纵观如今的朝廷,太子继承大统,已是大势所趋,然梁王武三思大权在握,将来恐生祸端,务必收之而后行,否则必有遗患。”

“国老之言,吾等铭记,定不负国老之嘱托!”三人齐声呜咽道。

狄仁杰长篇传记小说连载》小说在线阅读_第9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雯撕扇201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狄仁杰长篇传记小说连载第9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