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在彭泽县令的任上兢兢业业,不敢有半丝懈怠,也深得百姓的衷心感念,一转眼便是四载春秋。
这些日子里,狄仁杰身处“江湖之远”,殊不知千里之外的朝廷正发生着激烈的较量。
先是性格火爆的李昭德对武则天无端贬谪狄仁杰等人不满,却又无力回天,转而秘密进谏武则天,认为武承嗣威权过重、恐生不测。
武则天对此颇不以为然,认为武承嗣乃武氏族人,忠心可鉴,委以腹心,理所应当。李昭德却套用了一句《孟子》里的话,反问武则天:“陛下以为,侄与姑之亲,与子与父之亲,孰亲?”
“不若子与父。”武则天心领神会,也跟着套用了一句回答。
“既是子与父,何故自古以来,子篡弑父者,不绝于史?父子尚如此,况姑侄乎?”李昭德顺利地将武则天引入早已设好的圈套,瞬间发力。
武则天陷入了沉思。
“陛下”,李昭德趁热打铁,“武承嗣乃圣上之侄,享魏王之封,握宰辅之权,岂是位极人臣,直与君主相媲美也。微臣冒死进谏,非为私怨,乃忧陛下不得久安天位也,望圣上明断!”
“爱卿之言甚忠,朕心甚慰。”看来,李昭德的话,又说到武则天心坎里去了。
不久之后,武则天下旨,擢升武承嗣为特进、纳言,武攸宁转任冬官尚书,实际上剥夺了两人的宰辅之权。
武承嗣、武攸宁得知是李昭德背后搞鬼,气得吹胡子瞪眼,也在武则天面前大肆诋毁李昭德。不过,武则天始终不为所动。一来二去的,武则天嫌武承嗣、武攸宁实在太闹腾,索性耍了一句硬话:“朕自打任用昭德,无一日不安寝。昭德替朕分忧,尔等无需多言!”
武承嗣、武攸宁吃了一个哑巴亏,李昭德愈发斗志昂扬。
没过几日,有人向武则天献了一份“祥瑞”,李昭德也被召去见见世面。放言一瞧,无非是一块花白的石头,上面有一些红色的纹理。
众人大为不解,这算哪门子的“祥瑞”?献者显然早有准备,奏报道:“此乃赤心之石!”
武则天尚未表态,李昭德便从人群中钻出来,呵斥了一句:“屁话!惟此石赤心,莫非天下之石皆是反贼不成?”
众人一听,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武则天瞪了李昭德一眼,拂袖而去。
这事儿刚过去没几天,一个叫胡庆的襄州人,抱着一只乌龟面见武则天。不用问,他也是来献“祥瑞”的。
胡庆当着武则天和众臣的面,将乌龟翻了过来,只见乌龟的腹部,赫然写着“天子万万年”五个红色的大字。
李昭德见状,自己乐了起来。
“李爱卿何故发笑?”武则天似乎看出了端倪。
“陛下莫急,待微臣查验一二便知。”李昭德命内侍取来小刀,在乌龟的腹部剐蹭几下,红色的字体便应刀而落,原来是用涂料写上去的。
“陛下,此人欺君罔上,当交付有司问罪。”李昭德摆出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架势。
“罢了,罢了,祥瑞虽不实,其用心却不恶,李爱卿何必求全责备。”武则天此时表现得很大度。
尽管作假的事不了了之,但两次献瑞都被李昭德当场揭穿,很大程度上使这种政治投机的把戏骤然间收敛了许多。
接下来,武则天又在李昭德的循循劝诱下,开始有限地“改革”酷吏政治。
现如今,大周一片欣欣向荣,武则天的地位空前巩固,酷吏政治存在的土壤,自然而然有所松动。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加之国事繁琐,武则天对延绵日久的告密,开始有些显得疲于应付。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治理社稷,武则天将处理告密的重任,委托给了监察御史严善思。
严善思是个厚道人,更是个不畏权贵的人。自从主理告密事务,冤假错案顿时少了许多。上任一月,严善思便在武则天的支持下,为八百多人平了反,这里面既有各级官员,也有无辜受到牵连的百姓。
面对圣上的态度逆转,群臣自然是欣喜若狂。右补阙朱敬则、侍御史周矩等官员纷纷上疏,鞭挞酷吏的种种恶行。
朱敬则以秦朝酷相李斯与汉高祖刘邦进行比较,认为秦朝推行酷法,以致土崩瓦解,汉朝施行仁政,延绵上百年。
“伏愿览秦、汉之得失,考时事之合宜,审糟粕之可遗,觉蘧庐之须毁,去萋菲之牙角,顿奸险之锋芒,窒罗织之源,扫朋党之迹,使天下苍生坦然大悦,岂不乐哉!”朱敬则如是上奏。
周矩也在奏疏中说,酷吏用刑的手段令人发指,捏造的冤案多如牛毛,希望武则天汲取秦朝覆灭的历史教训,缓刑用仁。
对于众臣的诤言,武则天一反常态,欣然接受,既褒奖了上奏的官员,也推行了建议的诸多措施。
一时之间,官员大松一口气,百姓似乎看到了清明的曙光,只有酷吏们整日萎靡不振、怨声载道。
“来中丞,再这么下去,咱们非但没有立足之地,恐怕还得死无葬身之地啊!”百无聊赖的侯思止、王弘义等人,不断在来俊臣面前发些牢骚。
“在下恨不得将严善思碎尸万段!”万国俊咬牙切齿地说道。
来俊臣看了看万国俊,不禁眼前一亮,往他的肩膀上拍道:“万兄,撰‘经’千日,用‘经’一时啊!”
来俊臣这么一说,万国俊大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对啊!此时不用《罗织经》,更待何时?”
栽赃陷害一个人,对于来俊臣、万国俊之流而言,简直易如反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他们那里有着最“完美”的诠释。
此时的武则天,并没有打算与“酷吏政治”彻底决裂。因此,在几名酷吏的构陷之下,严善思惨遭流放。不过,武则天深知严善思是冤枉的,待风平浪静之后,又将其召回洛阳,安排了一个浑仪监丞的闲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