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武则天一直密切关注的那几个皇室宗亲——绛州刺史韩王李元嘉、青州刺史蜀王李元轨、邢州刺史鲁王李灵夔、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贝州刺史纪王李慎、通州刺史黄公李譔、博州刺史李冲、申州刺史李融、范阳王李蔼,全都跟商量好了似的,一个个做起了“桃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任凭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好一个快活了得!

“奇了怪了,这不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吗?”如此戏剧性的场面,武则天也不大看得明白。

“晏子云,‘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他们选择不做无谓的抗争,自然也是好的。”武则天转念一想,自我安慰了一番。

到底是赶尽杀绝以除后患,还是得饶人处且饶人,武则天一直拿捏不定。就在武则天两难之际,虢州发生了一件并不太起眼的事情,让她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那是垂拱三年九月,虢州有一个名叫杨初成的人,自称“郎将”,公然打出“匡复庐陵”的旗号,拉上一群乌合之众,竟然奔着囚禁庐陵王李显的房州去了。

螳臂当车,纯粹是活得不耐烦。杨初成的旗帜还没摇上几天,就被官军抓来剁了。官军杀杨初成,可谓小菜一碟,但武则天越想越不对劲。

当年徐敬业、骆宾王一伙落魄官员,仅凭一州之力就妄图“匡复庐陵”,虽也是蚍蜉撼树,但多少还是有些章法,先是“矫诏”骗取扬州的统兵之权,接着写檄文争取人心。失败归失败,骆宾王这篇檄文真的是畅快淋漓,连挨了一顿臭骂的武则天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杨初成又算什么呢?一介草民,要钱无钱,要兵无兵,竟然比徐敬业“实诚”,一说“匡复”,就奔房州去了。他到底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还是吃错药成了疯癫?

不合常理的事情,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杨初成不过是一枚棋子,他背后有人!”武则天是这样想的,而且这种想法越来越坚定。

谁会拿一介草民做文章呢?在武则天看来,当然非李唐宗室莫属!

冬天过去了,春天也接近尾声,杨初成身首异处、死无对证,“幕后推手”始终不见踪影,眼看就成了一桩无头悬案。

“逆贼!我非除了你们这群逆贼不可!”这日,武则天将刑部“查无实证”的奏疏重重地摔在案上,起身踱开步来。

“太后”,武承嗣冒失鬼似地冲了进来,阴阳怪气地接了一句:“与其守株待兔,不如投石问路!”

“放肆!”武则天怒气未消,“你怎么越来越没规矩了?”

“侄儿万死!”武承嗣近前一步道,“侄儿匆忙赶来,为的是向太后禀告一桩祥瑞。”

“何来祥瑞?”

“禀太后,洛水近日浮起神石,为乡人唐同泰所获。石上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字,浑如天成,实乃古今未有之奇!”

“噢?”武则天顷刻间转怒为喜,兴致盎然起来,“神石现在何处?”

“侄儿岂敢耽搁,已命人送入宫门,请天后移步院外,眼见为实。”

“好!好!好!”抚摸着这块天赐神石,武则天难掩心中的喜悦,不停地啧啧称奇。

“对了,承嗣”,武则天突然转过身来,“你刚才说什么投石问路,是何意?”

武承嗣听闻,连忙使了个眼色,欲言又止。武则天会意,屏退左右,武承嗣方才放言道:“太后容禀。李元嘉、李灵夔等人深怀异心,过去得裴炎这些奸臣庇护,如今大局已定,若再放任自流,侄儿恐怕后患无穷。”

“嗯!”武则天点了点头,“虽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大唐立国七十载,皇亲国戚盘根错节,这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哪!”

“侄儿深知太后为难,所以有此‘投石问路’之计。”武承嗣似乎成竹在胸。

“说说看。”

“‘洛水神石’乃天赐祥瑞,各州都督、刺史,还有皇亲贵戚,自当齐聚京城,共贺‘圣母’得天神眷顾!”武承嗣似乎有些顾左右而言他的味道。他明白,以武则天的精明,只需点到为止。

果然,武则天紧缩的眉头终于彻底舒展,大笑起来。“承嗣,好侄儿!神石有功,侄儿当为首功是也!”

次日朝会,武则天当廷赐“神石”为“宝图”,并依上天之意,为自己加上“圣母神皇”的封号,并决定祭拜洛水,告谢昊天。

随即,一份诏令传至各州,要求所有的都督、刺史、皇亲、外戚,务必在拜洛前十日齐聚洛阳。

接到诏令之后,通州刺史李譔坐不住了。虽然武则天玩“天赋神权”的把戏不是一次两次了,但将所有的都督、刺史、皇亲国戚召回京城,这还是头一次,她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思前想后,李譔愈发感觉到,这将是一场血流成河的鸿门宴!可是,凭一己之力,如何能与武后相抗衡?

李譔在脑海里迅速地将宗亲过了一遍,最终停留在越王李贞的头上。李贞自幼好学,既通文史,又善骑射,历任扬州都督(遥领)、安州都督(遥领)、相州刺史(实授)、豫州刺史(实授),可谓长期活跃于政坛,而且颇有业绩,在宗室中威望甚高,是出名的“材王”。李唐宗室要“绝地反击”,非此人领头不可。

主意已定,李譔给李贞写了一封书信。为稳妥起见,李譔只字不提“起兵反武”的动议,而是用了一句暗语:“内人病重,当速诊疗,若延至今冬,恐无回天之力。”

李譔知道李贞一定会对这句暗语心知肚明,但李贞平素为人谨慎,才能有余、魄力不足,是否能够扛起大旗,李譔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于是,李譔又以“傀儡皇帝”李旦的名义,给李贞的儿子李冲送去一封“玺书”,说自己惨遭幽禁,让各地亲王起兵勤王!

事情果然不出李譔所料,接到书信的李贞父子表现各异。李贞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打算看一看再说,李冲毕竟年轻气盛,积蓄多年的怒火顿时熊熊燃烧起来,一发而不可收拾。

为了加强舆论攻势,李冲在李譔杜撰的“玺书”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发挥,又打着李旦的旗号凭空捏造了一份新的“玺书”,说武则天正在打算将李唐社稷改成武氏江山,野心昭然若揭,局势千钧一发!

在博州长史萧德琮的协助下,李冲募得五千多士兵,高举“勤王”大旗,渡过黄河奔济州而去。李冲年轻不假,但也不完全属于“愣头青”,他知道五千多人成不了大事,于是写信串联绛州李元嘉、青州李元轨、邢州李灵夔,还有贝州的李慎,当然也少不了自己的父亲李贞,让他们赶紧发兵,会师洛阳!

李冲这只“出头鸟”搞得热火朝天,各地亲王的反应却不尽如人意。最先撺掇要“起事”的李譔,此刻既不发兵、也不发言。范阳王李蔼稍微好一点,写信给李贞、李冲父子,表示道义上的支持,说“四方诸王并起,事无不济”,可依然不出一兵一卒。

唯一用行动响应的,是身处豫州的李贞。一来李贞早有图谋,多年来减免赋税收买人心,又以打猎为名训练兵勇,二来上阵父子兵,没有儿子打前阵、老子看热闹的道理。

狄仁杰长篇传记小说连载》小说在线阅读_第6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雯撕扇201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狄仁杰长篇传记小说连载第6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