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说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可孔晟竟然收了楚王府的礼物,一点觉悟都没有。
这就是价值观的分野了,李适恐怕穷其一生都无法理解孔晟的心态。在孔晟看来,既然你送上门来送礼,凭什么不收?收了又能代表什么?
如果孔晟的立场和原则能用一点财帛就能够收买,孔晟还是孔晟吗?
不过,李适觉得自己这一趟长安侯府之行怎么说也是有些成果的。至少,孔晟收了楚王府的礼物,肯定会引起赵王李系的反弹,说明在孔晟心目中,开始放弃赵王倾向于楚王一系。
可孔晟偏偏不这么看。他看不上的人、哪怕是送一座金山过来,也不会有任何变化;可若是值得一交的人,哪怕是粗茶淡饭,也同样还是交情如故。孔晟相信李系不会如此幼稚和浮躁。
至于别人怎么想,会有什么辐射影响,孔晟根本不在乎。
但楚王府庆贺长安侯开府礼仪的事儿,却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遍了长安城。老百姓倒也罢了,顶多是背后议论两声,道声好奇;而对于长安城的皇族权贵来说,这就有些不同凡响的味道了。
几乎所有人都下意识地认为孔晟已经向楚王低头,双方达成了某种默契,否则楚王怎么可能降尊纡贵主动给孔晟送礼,而孔晟又怎么敢大摇大摆地收下楚王的礼物?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楚王的礼是这么好收的?
很多人都在开始思量事态的发展变化,而有些人则开始考虑是不是也去给长安侯送些贺礼,缓和一下关系。毕竟,在大多数人眼里,孔晟文武双全年少崛起,若是肯投身于李俶门下,将来李俶登基,他必是当朝权臣。
长安城的风波和动静与孔晟无关。
接连两天,长安侯府内外忙碌,临时充作府中仆从的护军军卒进进出出,有的在长安城中疯狂收购胡人酿制的三勒浆,有的则运输各种物件进入侯府,而还请来了不少工匠,也不知道长安侯府内在搞什么。
孔晟没有按照当朝惯例,去拜会各路神仙,去拉关系找盟友,而是在府中“埋头苦干”,聚精会神地弄着自己的营生儿。
其实不要说外人了,就是乌显乌解这些人都不知道孔晟要做什么。赵光然带人买了大批量的三勒浆,几乎将城中两人胡人酒坊储存的三勒浆购买一空,数百坛三勒浆进了侯府,与此同时的是皇帝赐给的财帛数量在等额支出。
侯府后庭中专门开辟出了一个独院,院门紧闭,除了运输各种物品的护军之外,再就是在其中按照孔晟指挥着干活的几个工匠,没有人知道这间院子是做什么用的。
实际上,说来也不复杂。孔晟购买本来就比较烈的三勒浆,是想通过蒸馏提纯工艺,酿制出更加烈的高度酒来。高度白酒对于孔晟来说,不仅是一种消费品,日后还有颇多用处。比如说可以军用做军卒负伤后消毒,勉强替代酒精使用。
别小看这一点,古代冷兵器战争完全就是人海战术,死伤惨重,而不少军卒负伤后因为缺乏消毒而出现病菌感染的比比皆是,导致兵员锐减和战斗力大幅下降。
孔晟让赵光然找铁匠打制了一口特大的天锅,类似于现代社会的那种双层蒸锅,也分为上下两层,外套一个密封的圆形铁罩。铁罩的一端开了一个圆孔,接入竹管。
将天锅的下层装满三勒浆,然后上炉煮烧。当酒液沸腾起来的时候,立即加上第二层锅,锅中盛满冷水,最后是盖上圆形铁罩密封起来。
柴火旺盛,蒸煮三勒浆,含有酒精的气体被上面的冷水冷却,凝成液体,从竹管道流出,这就是孔晟所希望得到的蒸馏酒了。这个法子在后世的元朝才从波斯传入中原,在元人胡义熙的《藏酒注》中有着明确的记载。
蒸馏提纯设备组装完毕,加入三勒浆之后,所有工匠们就退场了,只留下两名侍女烧火,随时听候孔晟吩咐行事。
浓烈的酒气弥漫着整个院子。孔晟蹲在蒸锅旁边,瞅着出酒的竹管,神色微微有些紧张。其实他完全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过,能不能成功、或者说能不能提纯出基本达到他目的和要求的高度酒来,他也没有把握。
白色的酒液淅淅沥沥淌出,不多时就凝化成一小盆。孔晟舀起一勺,品了一口,入口清冽清香直入肺腑,而且由于酒精含量的大大提高,在香气入喉中又似是有一团流火冲入食道。更妙的是,烈火中带有一丝清凉的苦感,似冰雪能平息中和烈度的灼烧感。
孔晟兴奋起来,他在院中转着圈圈,虽然酒精度数大概也就是50来度,但与大唐市面上流行的这些酒水相比,这就是无与伦比的极品琼浆啊。
孔晟几乎敢保证,若是经他提纯后的高度酒走上市场,必将引起巨大的轰动。
这让孔晟意识到无与伦比的生财之道。他是御封长安侯,当然不能做买卖,但他可以安排人去经营啊。有此高度酒在,何愁不能财源广进?
他用三勒浆提纯蒸馏,不过是一种试验。实际上,他完全可以设立一家私人酒坊,先酿初酒,然后再进行提纯蒸馏。孔晟曾经读过两三本酒经,而且他前世分管工业对于本地酒厂的工艺原理有着充分的了解。
躲在府中鼓捣这个,一方面是消磨时间、他本身就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另一方面是为了赚钱。算是一条未雨绸缪的后路吧,孔晟突然意识到,倘若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仕途彻底无望,那么,完全可以转行做个富甲天下的大贾。普通的商贾在大唐没有什么社会地位,但当一个人有钱到富可敌国的程度,其实地位什么的统统都有了。
孔晟说干就干,立即出了独院,吩咐赵光然雇佣工匠,在独院里建设私人酒坊。赵光然有些啼笑皆非,堂堂的长安侯、名动天下的孔太守,竟然要躲在府中酿酒,这算不算玩物丧志?或者说是因为没有得到皇帝应有的封赏而受到极大的刺激,脑子出了问题?
第二天上午,酒坊就建设起来。酒曲是购买的,酿酒用的原料是现成的,器皿和工具更是一应俱全,有长安侯府的招牌在,赵光然弄这些东西岂不是轻而易举。
当然,在建设酒坊的同时,由孔晟亲自监工、府中侍女具体操作的三勒浆提纯轮班进行。整整两个昼夜下去,几百坛三勒浆被蒸馏提纯出来,不过数量少得可怜,只得到几十坛高度蒸馏酒。
皇帝赐给孔晟的宫女彻底变成了孔晟私人的酿酒劳动力。为了保密和确保蒸馏提纯的工艺知识产权,孔晟没有用工匠和外人。因为这种工艺实际上并不复杂,一旦传扬出去肯定会引起大面积的效仿。一旦高度蒸馏酒大规模上市,那就不值钱了。
赵光然按照孔晟的要求,购买了大量的经过雕刻和干燥处理的葫芦。然后孔晟又命人将所得高度蒸馏酒分装入葫芦,一共得到上百葫芦酒。
孔晟笑吟吟地站在厅中,凝视着自己亲自蒸馏提纯出来的酒,回头望着赵光然道:“赵总管,这就是孔某亲自酿制的酒,你要不要尝尝?”
赵光然轻轻苦笑一声:“侯爷辛苦了几日,就是为了这些酒,赵某何德何能,岂敢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