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这些人在独孤良佐死后反攻并一举拿下了营地。

废太子李豫在少量亲信的护持下仓皇出逃,最终在乌浒河以北数十里处被生擒活捉。

穷途末路之际,这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天之骄子身边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宦官。

当秦晋得知这种情况以后,以不由得感叹,怪不得唐朝皇帝在安史叛乱之后大量的任用宦官掌权。

往往在关键时刻,还是这些无牵无挂的阉人们更可靠。

但可靠只是相对的,他们同样也有着野心,如此不加节制的赋予阉人权力,最终导致了阉人集团的膨胀,甚至在唐朝中晚期反奴为主可以任意废立皇帝。

这当然有违唐朝皇帝的初衷,然则细细思量此中原因,皆因权力制衡出现了问题。

而制度,则是保证失衡的最有效的前提。

熟知立时的秦晋当然知道,自结束了藩镇割据时代的赵宋王朝之后,便再无权臣篡位,军阀割据的情况之下。

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统治者充分汲取了前人的教训,建立了一整套相对完备的制度,对各方进行制约。

将权力分散虽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效率浪费,可在稳定性上则有了长足的进步。

仅此一点就值得秦晋学习。

所以,秦晋在远离中央政府的各个地方不但保留了都护府与节度使的配置,还以天子的名义派遣了巡抚与总督。

作为天子使者的巡抚总督对成为地方官的节度使拥有节制监察之权,地方官吏再也不能为所欲为的使用地方税收,任命官吏的权利也由这些新一代的天子使者所分流。

而总督和巡抚之间的关系,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上下级,除了官阶品秩的高低,两者之间更多的只是各司其职,。如此一来,则可以保障不至于某一方因为长期掌权而出现叛乱的问题。

秦晋东返带着许多重要人物,除了大食王子马赫迪以外,还有前呼罗珊总督阿巴斯。这些人物当初在大食帝国内部都是握有实权的,跺一脚土地都要颤三颤。

除此之外,还有从波斯波利斯等地招募的各类型人才,加起来总共有数千人之巨。之所以如此,为的便是在回到长安以后,可以进一步的研究并记录波斯与大食的人历史。

这些人只有一小部分是战俘,他们当许多人都对唐朝的长安怀有无尽的憧憬,渴望着能够在异域的都城一展所长。

经过木鹿城以后,他们遇到了石国的叛乱,一开始不少人多少有些慌乱,生怕这场仗打起来会延续个一年半载。但形势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这场叛乱仅仅持续了十几天便宣告失败。

神武军几乎没怎么出手,叛乱者陷入了分崩离析,作鸟兽山的境地。

尤其是向北渡过乌浒河以后,大批的粟特人首领向这里聚集,赶来谒见大唐丞相,一派万众归心的场面,实在是很多人难以预料的。

秦晋屏退了一直跟在身侧的马赫迪,让他回去休息。

望着这位大食王子的背影,秦晋的脸凝出一丝冷笑,不难猜测,此人内心究竟有多少分是盼望着神武军陷入战争泥沼的。

可惜啊,让他们这些人失望了。

“末将周遇拜见丞相!”

秦晋再次抬起头来之时,周遇已经跪在了面前。他赶忙起身离座,双手将他扶了起来。

“周校尉此番冒险收获甚巨,可远超计划啊,废太子能够被活捉,免去了神武军离开以后,一大隐患,实在是大功一件。”

周遇当然不是什么队正,而是近卫军一名校尉,此番主动请缨,其任务是侦查废太子军情形,并相机拉拢其内部可以被分化的人。

想不到,一直颇为倔强的郭幼明竟然成了被拉拢的首要对象。

“快说说,独孤良佐是如何一手促成了叛军崩溃的。”

在此前的军报,周遇已经简明扼要的叙述了基本情况。现在,他主要想了解一下,叛军内部究竟有多少人适合改编加入神武军。

毕竟秦晋一直最重视的是人才的吸收。

周遇思忖了一阵说道:

“废太子本不至于这么快失败,都是他身边的那些人,掣肘添乱,竟然对郭子仪这等忠心耿耿的大将下黑手,焉能不失败?”

他对此多少还有几分愤然,如果李豫不是对身边的那些亲戚纵容包庇,恐怕也不会有今日之败,说白了也是自食其果。

秦晋轻叹一声。

“这注定了李豫不能东山再起,与朝廷分庭抗礼,是朝廷之福气,也是他本人之福啊!”

从秦晋的话里,周遇听出了一丝弦外之音,暗自揣测着,难道丞相并不打算杀死李豫吗?

要知道,像李豫这种亲自举兵造反的废太子,历朝历代都要斩草除根的,如果一味的追求仁义名声,唯恐横生祸端。

在他看来,秦晋这是有些妇人之仁了。

为此,周遇直言不讳的提及了李豫将来的命运。

“末将建议,宜将废太子秘密处决,可将其遗体带回长安,择地安葬,既免除了无端之祸,亦能对朝野有所交代。”

总而言之,一个活着的李豫死了的李豫危害大得多。

秦晋并不避忌与部下商议这等隐秘大事,只摇了摇头,说道:

“李豫不能死,这些造反的罪名只能往他身边的人栽,杀一些人是在所难免了……”

“难道,郭……”

周遇心一凛,说了半截的“郭”字是指郭子仪。他有个秘密一直未对郭幼明说起,他曾经是郭子仪的部下,后来在长安保卫战时才被编入了神武军。

实而言,周遇对郭子仪其人还是抱有一些期待的,希望他能够迷途知返,亦期望秦晋能够原谅他,让他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但现在看来明显有些一厢情愿了,像郭子仪这些人恐怕都难逃一死。

“郭家八郎也算有些功劳,丞相……”

“此人或可免死,但回到长安以后,只能发回原籍,永不叙用!”

郭幼明是一心附逆的,如果不是有独孤良佐等人从内部作乱,他和郭子仪都是不遗余力与朝廷和神武军做对的。

而且,郭子仪的命运已经注定,此人定然不忿兄长的遭遇,对朝廷和神武军多半也会心怀怨恨,所以能够让其返回原籍而不追究其罪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

“郭子仪身有伤在身,独孤良佐没少难为他,李豫身边出了这等蠢货,不败才怪呢!不知丞相打算如何处置他本人及其部下?”

“你的建议呢?”

秦晋不答反问。

“末将建议,安全押解回长安以后,明正典刑,以警告天下心怀叵测之人。”

秦晋赞同的点了点头,郭子仪确实活不了,只要他死才有价值,也算是对朝野下有所交代。

原本他对此人抱有很大的期望,但在吐蕃人攻陷长安时,其选择了叛逃,从那时起其人的命运早不能更改了。

“丞相要不要见一见郭?”

周遇试探的问了一句,秦晋摇头道:

“道不相同,见又何益呢?不过,可以见一见郭家八郎,可惜这个年轻人了。”

他的话充满了无限惋惜,郭幼明这种人如果加以引导,确实可以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然则,以他此时复杂的背景与经历,已经不适合留在朝为官。

唐朝乱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74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可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唐朝乱事第174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