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则也正因为此,神武军当时几乎没人在场,才被阴谋者钻了空子。
这处军械库也没必要原地复建了,建筑毁坏的太过彻底,倒不如整理成平地,用来建造日渐稀缺的民房。至于,必须重建的军械库,则可以改建在因为重修城墙而扩建的新城区。
如此则是一石二鸟,新城区多的是空地,连新的集市也可以规划在那里,既避开了老城区,也不至于使得居民聚居区涌入了大量的外地人而出现过度的治安问题。
当然,这些都已经不是秦晋需要过多考虑的问题,自有秦琰以下诸在其位者谋划。
现场的治安军都撤掉了,神武军将士们面色凝重的站在当场,实际再守卫这里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他们只是在尽量找补昨夜丢掉的脸面而已。
这是一场因为失职而引发的灾难,秦晋对他们没有过多的责难,也没有说什么宽慰的话。
直至离开,他都用不发一言来表示对军将士卒们的不满。
接下来是今日行程的重头戏,秦晋挨家挨户的走访了受灾的人家。
对于家房屋财货俱毁的,他亲自送了衣服食物以及慰问金,并再三表示,木鹿城市政厅会对所有受灾的损失进行一定程度的救济,做到不让任何一个人流离失所。
其有人要求严惩凶手,秦晋也信誓旦旦的答应下来,并且透露,神武军在当夜抓住了纵火犯,只隐去了废太子的关系,只声明与石国造反的粟特人有关联。
木鹿城作为泰西封朝廷在东方的重镇,拥有大量的波斯人和大食人,对于向来桀骜不驯的粟特人存有本能的敌视与偏见。
在得知凶手和粟特人有关以后,他们丝毫不觉得怪,甚至许多人都表示,愿意加入新军,帮助神武军尽快平定这场叛乱。
危机竟然如此轻易的转化成了有利的因素,使得民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凝聚,促使新军的兵员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可能也算是一种因祸得福吧。
离开受灾现场时已经是午时分,草草的吃了一口饭,他又赶去城外军营见了前总督阿巴斯。
此时,阿巴斯对木鹿城内发生的事情还一无所知,只通过夜间所听到见到的,隐约猜到了城发生火灾。
他毕竟是个受到监视的重要人物,负责的军将在没有得到命令之前,任何事都是对其保密的。
最初,阿巴斯对自己的这种处境很不满意,但现在也渐渐的适应了,毕竟还没有哪个战败者会像在神武军这里一样受到了相当程度的优待,甚至连折磨都没有遭受过。
人真是个怪的动物,即便阿巴斯这种曾经高高在的当权者,一旦被打落神坛成为最底层的俘虏也厚,也很快能习惯失去一切的现实。
秦晋并没有隐瞒昨夜的灾难,将有人作乱的事简单描述了一遍。
“木鹿城内有各国的奸细,据推断,他们在城内潜伏的时间不短了,阁下当初是如何防范这些人的呢?”
这并非是对阿巴斯的揶揄奚落,他希望能从这位前呼罗珊总督的口得到一些经验,来给秦琰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
阿巴斯虽然已经成了没爪子的老虎,但内心仍然是个老谋深算的狐狸,仅从秦晋的问题里,他大致推测出了昨夜城内的异常或许与奸细有关。
然则,曾经作为铁腕总督的他,对于奸细问题也是颇为头疼的,甚至一度觉得自己是束手无策的。
但阿巴斯是不会向秦晋承认自己的无能的,他只会避重轻的选择几个实际的例子来表明自己当初对于奸细的防范办法和处置手段。
防范的办法实际很简单,是控制城内人口信息,将城内分为若干小区域,然后由官吏负责监视,一旦发现异常会层级报,然后又市政厅迅速做出反应。
凡因此抓获的奸细,经过简单的审判以后会被立即当处决,以此来加大威慑力。
除此之外,在木鹿城内还施行了更为严酷的连坐制度,城的居民,不论官吏抑或贵族,只要被证实与奸细有勾连,轻则会被驱逐,或者被没收财产,本人被罚为奴隶,最重者甚至连坐受死。
如此一来,严重的奸细问题并不多见,但那些隐藏在暗处的阴谋却从未平息或减少过,总有人不怕惩罚,为了某些目的铤而走险。
做了以措施以后,阿巴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也只能尽可量的加大侦查力度。
只是侦查力度与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是息息相关的,而且长时间的搜捕还会在城内造成恐慌的蔓延,长此以往依旧是弊大于利的。
对于阿巴斯遇到的问题,秦晋也深以为然,打仗和守城显然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一座大城必然鱼龙混杂,不可能一棒子把所有的鱼打死,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这样听之任之。
阿巴斯看向秦晋,只见这个年轻的掌权者眉头紧锁,他似乎还是头一次在秦晋的脸看到如此表情。
确实如此,李忠制造的麻烦,让秦晋十分头疼,如果新近征服的城市里,总有这样那样的阴谋者在筹划着作乱,对于神武军的统治将是不能忽视的*烦。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秦晋在短时间内没有定论,他更加擅长的是打仗,处理复杂的民政事务,还是颇有些力不从心。
秦琰作为一个以军功起家的地方镇守主将,恐怕更欠缺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一味的使用暴力手段加以震慑也不是长久之计,毕竟这样做会伤及许多无辜的民众,他并非是一个同情心泛滥的人,可伤及民众会伤及民心,伤及民心等于动摇了神武军统治的根基。
对于神武军而言,根基是一切,没有了根基,他们会像当年的波斯人和大食人一样,从这片土地被打败,被赶走。
如果不想在短时间重复这样的命运,必须要做出改变,只是如何改变,对于秦晋而言还是个未知之数。
阿巴斯没能给秦晋更多好的建议,他在对内统治,也是个乏善可陈的暴君,还达不到秦晋所需要的标准。
这一日也不全然是坏消息,出乎意料的,派出去平叛的骑兵打了个打胜仗,一支超过两万人的叛军被全歼,斩首数千,俘虏数千,而且还住了一名叛军主将。
叛军的兵员大多数是属于石国的粟特人,但这位主将是一个姓郭的唐人。
此人在大战受了重伤,因此没能突围成功,被迫成为了一名俘虏。
秦晋身边的幕僚大为兴奋,据他们所掌握的情报,废太子李豫身边的支持者便有在吐蕃攻陷长安时始终的节度使郭子仪。
后来河西大战与安西之战时,李豫亦干涉其,郭子仪便在其出了大力。
但是,自从长安始终以后,郭子仪的一切事迹都只是经由旁人之口传说,并没有亲眼所见,至于真真假假一直无从证实。
而今,抓获了郭姓的叛军首领,或许便与郭子仪大有关系。算不是郭子仪本人,也定然是他的子侄辈。
与幕僚们的兴奋不同,秦晋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兴奋的情绪,因为对于此事他本情绪复杂。
郭子仪是历史数一数二的兴名臣,由于自己的出现使其成了叛军首领,这固然对他的个人命运造成了影响,可更加令人惋惜的是,唐朝失去了一位可以任为股肱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