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不可,不可,关城城墙高大,算被将军攻了下来,对将军也是得不偿失的……”

对此,黄宣倒是显得气定神闲,似乎很有把握一样。

按照突厥人的情报,城内既然不到一千人,他们断然不会出城偷袭,这倒让沙州军可以安安稳稳的休息。不过,黄宣还是不敢轻举大意,布置了一千人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其余三千余人悉数休息,养精蓄锐。

在此期间,黄宣并没有闲着,而是带着百余骑兵随从沿着铁门关关城附近游走,查勘地形。这一举动不但沙州军内部不明所以,连关内的贼人都看得一头雾水。

其间,黄宣还不时下马来,蹲下身子用横刀抠了抠脚下的泥土。这里的土质异于关,但也绝不是沙地那般松软。临近日落时,他终于带着随从们返回了军营。

回到军营的第一件事,便是挑选膂力过人的军卒,大致有一千人,分成了五队,分别抵达了距离关城一箭之地以外的地方。

“挖,外一条通向城底下的地道!”

挖地道,这也是攻城时惯用的手段,不过对方城防严密,怎么可能乖乖的等着沙州军将地道挖穿呢?

“测算好距离,挖到城下即止!”

直到此时此刻,黄宣才将三大车秘密武器拿了出来,掀开掩盖面厚厚的油纸,里面露出了黑漆漆粉块状东西,有见识的人当即便认出了此为何物。

“*?”

黄宣的嘴角露出一抹冷笑,的确是*。在张掖时,他在接受了周泌的临危之命,却提出了一个要求,那是到张掖武库任意挑选武器。万万没想到的是,居然在武库内发现了*。

*这种东西在神武军大举推广之前,仅仅是道人方士的炼丹副产品,装神弄鬼时可以拿出来用用。直到神武军的火器闻名天下之后,各大边镇都有样学样的囤积了不少*,以待不时之需。

黄宣二话不说提出来,将所有的*都打包装车,一并带走,今日终于派了用场!

从一箭之地开挖,挖到城墙下面,一二百人轮流不停的干活,至少也得半夜的功夫。黄宣干这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当年神武军在河东与河南挖洞炸城时早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并且在组建预备学堂时又将这些零散的经验汇总到一起,甚至连各项情况的具体数据都统计的十分详细,算有不确定的细节,预备学堂的教官们也都在城郊开阔地做了许多实验,以得到第一手的数据。

黄宣于被征调之前,一直在预备学堂充任教官,此时此刻以往的诸多经验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是担心,他们这么做真的能在一夜之间攻陷铁门关吗?

挖地道进城这种事只适用于突袭,一旦被发现,人家只须派少量的军卒守住出口便万事大吉了。可是,黄宣不但安排了千人挖地道,还布置了两千余人在距离铁门关一箭之地外列阵待战。绵延的火把竟延伸到数里以外,远远的于黑暗看去,声势竟颇为骇人。实际,这只是一种攻心战术,多数的火把都是*在地的,为的只是达到一种虚张声势的效果。铁门关内的贼人如果不亲自到近前查看,是绝难发现的。

一面秘密的挖掘地道,另一面又大张旗鼓的虚张声势,本该秘密行事的却又大摇大摆的拉开架势,难道还怕铁门关内的贼人们发现不了地道吗?况且,铁门关内的贼人十有七八是安西叛卒,有着十分丰富的作战经验,便有更大的几率发现沙州军挖掘地道的行为。

黄宣做事很少向部下们解释,他只须部下们依军令行事,一切便会顺利的朝着他希望的方向发展。

正当如火如荼之际,探马急急来报:

“找到独孤长史了!”

“太好了!”

黄宣兴奋的嚷了一声之后,又问道:

“独孤长史可曾受伤?”

探马答道:

“身的伤不少,应该还不致命!”

仅此判断,独孤延靖的伤应该不轻,但只要没有性命之忧,便还有恢复的可能。不过,黄宣并没有回去看望独孤延靖,而是命人传令,好生照料他,要全力以赴的救治,务必使其尽快恢复健康。

之所以不回去,是因为阵前的形势更需要黄宣,按照此前的预估,再有一到两个时辰会将地道挖掘到城下的指定位置,在这个当口绝不能出现任何差池。

不过,算同样是两百人一组的挖掘地道,进度也同样有先有后,其靠近北面的一组竟然预期提前了半个时辰挖到指定位置,经过反复的测量以后,确定无误以后,黄宣下令将*倒进事先准备好的超大号木箱。

这种木箱长近一丈,宽有两尺三寸,高不足五尺,之所以做成这种长条形,也是出于挖掘地道难度的考虑,木箱的宽度每增加一尺,地道的宽度要相应的扩大一尺半,必须得留出足够的余量,可以将木箱经由地道抬到指定位置。而地道扩了一尺半,所耗费的工时也会大大增加,因而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之下,才有了这种尺寸的箱子。

名为失毕的突厥长者也在一旁观战,他是黄宣特地邀请来的,此战的目的更是使这些心神散乱的突厥人增强对*的信心。

失毕看的莫名其妙,早在四十年前他也是突厥部族数得的勇士,与草原诸部、吐蕃人包括*都打过仗。独独向黄宣这种攻城的法子却甚为罕见。

他虽然已经年迈古稀,可性子依旧十分直爽,便毫不讳言的问道:

“将军既然试图以挖掘地道之法破城,便应该安安静静的尽可能不被发现,因何又这么声势浩大的派了两三千人在那里示威呢?”

其实,这个疑问也是绝大多数军将的疑问,用这种矛盾的战术攻城,还真是头一遭见过。

黄宣在谜底解开之前仍旧卖着关子,也不详细解释,只是告诉失毕:

“这么做必有其意义,稍待片刻,自然便会知晓其的因由所在!”

黄宣说的很轻松,以至于失毕也开始怀疑起自己的想法,难道是自己多年未曾再战场已经看不懂年轻人的战术了?不过,几经思考之下,失毕还是想不透其的关键因由,心不免有几分失望,这个年轻的唐人将军显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睿智,他今夜的所作所为绝对是愚蠢的。

该提醒的都已经提醒了,唐人将军不肯听劝告,那只能等他碰了钉子再说。像这种攻城的办法算遭遇到失败,死伤也不会过甚,大不了明日等他挫了锐气以后再好好的出谋划策也是不迟的。

在失毕看来,*这些年的将军已经大不如前,很难再出现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那样的名将了,从这个自负又有几分愚蠢的年轻唐将身便可见一斑。

唐朝乱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33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可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唐朝乱事第133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