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后面的话算不明说出来,李豫也十分清楚他家下来要说什么,心也不免泛起了嘀咕。

“那该如何是好?”

崔涣沉声道:

“现在怕只怕崔涣会和李辅国与张皇后之任何一人做交易,如果他们的行动在殿下之前,便,便大势去矣!”

说罢,崔涣又重重的一跺脚,他显然是不甘心出现这种局面的。

到了此时此刻,反而是一直表现优柔的李豫更加爽利。

“是福是祸总要面对,与其这般猜测担心,不如放手一搏!”

此言一出,面色阴沉的崔涣终于展现出了一丝笑意,他的目光里竟罕有的流露出了一丝赞许之色。

突然间,他发现一直表现软弱的天子居然也有坚强的一面,面对叵测棘手的局面时,反而更能放得开手脚。这世间事是如此,从来没有什么算无遗策,有些时候只有赌一把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既然如此,老夫便与殿下分头行事!”

一方面李豫派了宦官,连夜请李辅国入东宫。另一方面,崔涣主动去找崔光远深谈。崔光远身为河南尹,地位虽然在公候遍地的长安算不得什么高官显爵,但其手事权之重,却是除了宰相之外的第一号。

出了东宫时,长安城内已经宵禁戒严,不过崔涣身为宰相,马车代表身份的旗幡成了畅通无阻的标志。

京兆府官署距离东宫很近,不过片刻功夫,马车到了官署门外。

崔光远与前几任京兆尹不同,以往的京兆尹都在城大坊另置宅邸,只有他反其道而行之,带着家人住在后堂,城但有风吹草动,可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处置。

然则,身为宰相的崔涣居然在通报之后,一连等了将近半个时辰。端坐在马车内的崔涣面色已经难看之至,不祥的预感在胸口涌起,如此慢待不正说明了其的蹊跷之处吗?

终于,崔光远亲自由官署迎了出来,见崔涣早下了车站在外面等着,马满脸堆笑的赶了来。

“崔某公务缠身,迎接相公来迟,请相公海涵见谅!”

崔涣的脸看不出喜怒,只淡淡的答道:

“既然大尹公务缠身,老夫等一时半刻,也没甚打紧。”

“恕罪则个,相公不责怪,崔某心也实属不安。走,进去说话……”

又虚应客套了几句,崔光远便请崔涣入内说话。

只不过,崔光远将两人会面的地方安排在堂,并没有依照惯例在前堂议事。崔涣的心里也南岸诧异,如果仅从崔光远的慢待看,他们几乎都已经无话可说了,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崔光远居然把自己引到堂以示亲近呢?这可让一向自诩眼光通透的崔相公大觉挠头,不知道崔光远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大尹何故与老夫在堂议事呢?其实,老夫连夜拜访也没什么机密大事,不过是再正常不过的公事……”

崔光远却神秘一笑,道:

“老相公莫要装糊涂了,难道老相公连夜来访不是为了太子殿下的安危吗?”

“这……”

再未辨明崔光远真实目的之前,崔涣保持了惜字如金的原则,虽然停顿了一下,却只莞尔一笑,既不否定,也没有赞同。

进入堂以后,两人落座,崔光远这才低声道:

“实不相瞒,刚刚之所以慢待了相公,乃是在相公之前还有位大人物到了,硬是拉着崔某与其坑壑一气!”

崔光远这么说已经是十分的直白了,他忽然又面色转而担忧。

“太子殿下的处境已经十分堪忧,有人要借着建宁王之死,大做章。老相公须得千万早做筹谋!如果老相公连夜来见便是为此,请老相公吩咐是!”

崔涣只愣怔一下,马明白了,刚刚来找崔光远的多半是张皇后,只是张皇后怎么能如此之快的得知了建宁王之死的消息呢?他是第一个得知建宁王引颈自戮的人,并在第一时间下令建宁王府内外断绝通行,目的是封锁消息。

然则,消息还是以令人匪夷所思的速度走漏了。

心惊之下,崔光远并没有将所有的情绪表露出来,只是适当的露出了几许担忧之色,在叹了一口气之后目不转睛的盯这崔光远,试图从他的神色目光看出一些端倪。

不过,算久历宦海的崔涣也没能从崔光远的眼睛里看到任何异样。如此良久,终于,他选择了相信面前的这个人。

崔涣离开京兆府官署时,脚步有些蹒跚,一名随从机灵的扶来,却被他猛的一甩臂膀推了开去。

“老夫还走得动,不须扶!”

大门吱呀呀缓缓关闭,将这位宰相的身影也一并关在了外面。当两扇黑漆木门重重的合在一起,京兆尹崔光远的脸色立时变了,原本挂在嘴角的笑容也消失无踪。

这时一名青袍人从廊下现身,虽然无声无息,崔光远却敏锐的察觉到了扭头看向他。

“秦大夫既然已经决定向太子摊牌,又何故让崔某答应了崔相公的相请,保太子不失呢?”

青袍人却冷然道:

“在下只负责与大尹通报音讯,余者事体一概不知!”

崔光远又笑道:

“不说,不说以为崔某猜不透大夫的心事吗?太子若有闪失,朝局顷刻有倾覆的危险,届时长安成了阉宦和外戚的角斗场,到头来还不是便宜了那些叛军乱党?”

这些话说完,崔光远长长的呼了一口气,他也是不吐不快。自从秦晋率军出征以后,他便时时感觉像坐在了火山口一样,那种无时不刻的危机感令其整夜整夜的难以入眠。人人都道当京官好,尤其像京兆尹这种事权极重的官员,可又有谁了解他此时的心思?哪怕远远的外放当个太守也是心满意足的,只要能远离这处处漩涡的是非之地,保得族人平安是最大的奢望。

安贼作乱的短短数年以来,崔光远见过了太多的百年家族顷刻间毁灭于一旦,尤其这些惨剧还多是发生在故人同僚的身,真不知道这种厄运几时会降临到自己的头。

建宁王之死不单单是死了个郡王,而是预示着自从秦晋离开以后,长安朝局那微妙的平衡已经宣告瓦解。接下来也许是狂风骤雨,但好在秦大夫的密使来的及时,这也说明了秦晋虽然身在洛阳,但仍旧时时关心着长安的局面,这让他心里多少还有些安稳。

崔光远本不是个懦弱的人,让他阵杀敌,肃清叛乱,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可这种愈演愈烈的政治斗争却让他畏之如虎,杀敌平乱的危险也只在阵战,而这政治斗争的残酷之处在于,稍不留神有破家灭族的风险。

看着崔涣步履蹒跚又强做坚持的状态,崔光远更是从心底里感到悲凉。时局如此不靖,当权的却都是些自私自利的奸佞之徒,李辅国不过是个幸进的阉人,而端坐皇后之位的张氏,更是个心思狠毒的妇人,有这两个人祸乱朝政,崔涣的宰相之位永远都是名不副实的。

说到底,现在的朝廷一切都已经乱了,没有任何体统可言,唯一可以决定一切的是哪一方兵强马壮。

李辅国手握左武卫兵权,而张皇后又借着宦官鱼朝恩之手控制着神策军。这两支兵马既拱卫着京畿之地的安危,反过来也成了双方势力争权的筹码。相较之下,规模不过数千的东宫六率则显得渺小的多,太子李豫的尴尬在于此。

唐朝乱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15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可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唐朝乱事第115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