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老臣此时再自裁,是不是晚了?”

这话让李亨如何回答?倒是崔光远想说,只要他肯自裁谢罪,多晚都不晚,至少青史上还会给他添一笔,知耻而自裁谢罪,总比当做囚徒明正典刑要好上千倍万倍。

不过他也看出来了,达奚珣这么问根本就不是想死,而是在摇尾乞怜,希冀与天子能赦免他的死罪,给他一条活路。

李亨最终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达奚珣被带了下去,临退出时还频频可怜的看着他。崔光远也觉得心下恻然,但也知道,每个人都该为自己做出的选择而承担其中的代价和责任。既然做了叛臣,还不起实际的希冀于活命,当真毫无廉耻!

当日晚间,秦晋忽然得到了天子的急召,进宫之后才发现崔涣等几位重臣也已经到了。再看李亨已经早没了一早的欣然放松之神情,代之以难以掩饰的忡忡之忧心。

“广陵军报,丹阳太守阎敬之被永王斩杀,江南西路已经大半不保……诸卿都说说,该如何应对才好?”

此时殿上众臣也是忧急于色,又拿不出妥善的办法。秦晋相对比较冷静,问道:

“可有高适的军报?”

李亨摇了摇头。

“高适至今仍无音讯,此乃淮南采访使李成式的求援军报!”

秦晋道:

“既然高适还没有音讯,陛下又何须忧急?如果江南地方能自行应对永王叛军,又何须另行派遣节度使赴任呢?”

明知道秦晋的话有道理,可李亨还是不敢冒这个险,生怕一个决定失误,便满盘皆输。

毕竟永王所威胁的不仅仅是洛阳战局,更还有他天子之位的合法性。而永王身边之所以能很快聚集了一片干将,还是因为他的身份有着极大的号召力。一旦朝廷在讨伐永王一事上失利,只怕有更多的地方官吏和武将会倒向永王,到那时李亨的处境就有些尴尬了。

“陛下,为稳妥起见,奴婢以为,不如遣一能臣再赴江南,若高节度马到功成自然是大好,倘若失败了也可以就势弥补,如此也不至于耽搁了大局不是?”

李亨点了点头,觉得李辅国的主意很有道理!

李辅国虽然很想秦晋出外为将,但当着秦晋的面是万万不会想天子做如此建议的,毕竟此时大唐官场中的共识是,只有留在长安的天子脚下是最好的结果,一旦出外不是苦活就是累活,还有远离中枢以后更会大权旁落,从而丧失对天子的影响力。这是任何一位重臣都不希望见到的结果。

比如房琯,虽然与秦晋争功赢了一局,可是一旦人离开了长安,对长安政局的变化就鞭长莫及,虽然崔涣是个很靠谱的人,但总归要比他亲自把握权柄要差了许多。

李亨询问李辅国当以何人为将合适,李辅国却矜持着不回答,只说道:

“奴婢也是一说,至于陛下打算派遣谁去,却是没有那份看人的本事了!”

李亨呵呵一笑,道:

“将军谦逊!”

李亨也不打算刨根问底,于是又将目光扫向甘露殿内的众人。

“诸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此时,李亨看似恢复了以往的镇定,但秦晋分明能从他的眼睛里看到忧虑,只不过被强行的压制隐瞒而已。其实,李亨的心理素质与其父李隆基想必并不算好,尽管有着十余载压抑的太子生涯,练就了一副常人难以企及的城府,可这心理素质毕竟是天生的,纵然有意克制也绝难做到了然无痕。

秦晋根本就没意义李璘能够成事,阎敬之的斩首也绝对不是江南局面的全部,他相信只要高适一到江岸,就会立即以淮南节度使的名义整合各路人马,对李璘形成合围的态势,到那时攻守容位,优势就彻底在朝廷一面了。

不过,这毕竟都是揣测之辞,如果没有事实作为依据,是很难服众的。因而,他并不急于说话,只是等着其他人发表自己的看法。

作为宰相的崔涣自然不能不说话,他在沉吟了一阵之后,便道:

“陛下,臣以为当等一等高适的军报,如果高适扭转了局面,这也就是虚惊一场!”

“如果高节度的军报迟迟不到呢?”

“这……”

李亨的一句反问使得崔涣语塞,战场上瞬息万变,他又怎么能打包票高适一定会很快有军报,而且是捷报呢?

“陛下!”

忽然,魏方进说话了。秦晋讶然看向他,虽然也是在想,可魏方进早已经有半隐退的架势,对朝中大事已经很少插手,甚至连话都不多说一句,今日怎么就说话了呢?

李亨原本对魏方进就没报希望,在他的眼里魏方进不过是个墙头摇摆的投机之徒,留着他在宰相的位置上,完全是因为他于长安一战中立有大功,不好做鸟尽弓藏的事而异。

“魏卿可有建议?”

“老臣觉得,永王必败,陛下又何须自乱心神?”

“魏相公此言可有根据?”

李辅国代天子问道。

“根据?”

魏方进忽而呵呵笑了,目光转向了秦晋,缓缓道:

“因为高节度乃秦大夫推举之人,所以必胜!”

“这,这是何道理?”

李辅国想不到堂堂宰相竟说出这种没有水准的话来,但事涉秦晋他又不能多做批驳,只得含混其辞。

岂料魏方进竟又道:

“陛下,老臣敢问陛下,秦大夫自入京以来,所荐之人可有无尺寸之功者?所做之事可曾一无无成?所经阵战可尝一败过?”

“这……”

甘露殿内众人这才明白魏方进因何有此一说,觉得这种说法实在荒诞不经,但细细回忆,却又不由得都呆愣住了。因为他们竟找不到一例可以反证魏方进的反问!

崔涣倒吸一口冷气,魏方进不提醒时,他还从不曾想过,现在想来还真是如此。比如神武军中的几位悍将猛将,裴敬、卢杞、杨行本在三年以前全都是长安城里斗鸡走狗的纨绔子弟,一个个劣迹斑斑,不学无术。但也就是这短短的三年功夫,竟全都脱胎换骨,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国之柱石。就连现在威震天下的神武军在当初也不过是个名存实亡的花架子而已,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而这个奇迹不正是由秦晋一手缔造的吗?

除此以外,还有那个冯翊郡的太守杜甫,在此前一战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听说冯翊郡百姓均是托于此人,十之八.九都得以保全。而杜甫的声名鹊起则更是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在此之前做过的品秩最高的官也不过是个员外郎而已。

唐朝乱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88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可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唐朝乱事第88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