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出于培养继承人的目的,也就欣然答应了这个请求。
这对李豫而言诚然是个机会,但机会也有可能成为麻烦。现在,他对新军中那些勋戚子弟们的将佐就头疼不已。
这些将佐的父祖一辈自然对李豫恭谨到了骨子里,恨不得把他培养成尧舜禹乃至文帝那样的一代圣君,但年轻一辈的心思却更加活络,除了功利之心以外,就是多了一份桀骜不驯。
胡思乱想间,李豫歪在京兆府后堂的座榻上沉沉睡去,也不知过了多久再睁开眼睛时天色已经黑透,只有案上不知何时添了一盏烛台,蜡烛的一点火光扑朔闪跳,屋内影子也随之晃动夸张的变着形。
由于睡的不好,李豫非但没有休息过后的神清气爽,反而觉得浑身上下都酸软不已,同时又口渴难耐。
好半晌,他才使自己的头脑渐渐清明起来,又不自觉的伸了个懒腰。
也许是听到了李豫的动静,外间立时便有仆役轻轻拉开了门,手中端着一副漆盘,低着头,轻手蹑脚的走了进来。
漆盘上摆着刚刚煮好的热茶汤,李豫早就急不可耐,不等仆役将漆盘放稳,就端起茶碗小口快速的喝了起来。
滚烫的茶汤冒着各式香料的浓浓味道,几口下肚之后,李豫的额头上就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整个身体立时也通透了不少,仿佛这一碗茶汤的功效竟远胜于之前那场并不舒服的小憩。
仆役低着头,刚要推出去。李豫又叫住了他。
“大尹何时归来?”
仆役这才答道:
“大尹在日落之前就已经回来了,抓了不少人犯,现在正讯问处置呢!”
李豫微有不悦,问道:
“为何没叫醒我?”
仆役仍旧低着头,他们这种身份低微的人站在皇子皇孙身侧都是泼天的福缘,能问答几句话简直就等于祖坟冒了青烟,紧张忐忑下,声音都干巴巴的发着抖。
“大尹说,说广平王累了,就没有唤醒,等……等醒了以后再,再汇报详情……”
这时,李豫也发现了自己情绪上的变化和失态。如果在以往,他根本就不会为这种事生气,难道是最近麻烦事缠身,以至于心性都不稳了?
意识到这一点以后,他马上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再率性而为,随着心绪的平复,连喝茶的速度都缓了下来。
恰在此时,崔光远脚步急促的走了进来,见李豫端着茶汤正在轻啜,便道:
“刚刚见广平王酣睡正香,不忍惊扰,还请恕罪!”
李豫淡然笑道:
“大尹一片好心,何罪之有呢?快说说,人可捉来了?”
其实,在见到崔光远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时,他就已经肯定,一定是马到功成了。果不其然,崔光远落座,喝了一口茶汤,才道:
“京兆府的老吏果然不俗,回纥兵一百二十五人一个不落全都抓了!”
“首恶可成招认了?”
现在李豫关心的重点是回纥人是否服软,交出首恶,这样他能对上对下都有个合理的交代,同时也给了回纥人一个狠狠的下马威。
至此,崔光远皱着眉摊了摊手。
“但凡人犯,哪有从容就范招认的?广平王请勿心急,得慢慢来!”
崔光远乃是从县尉这等杂苦差事一步步升上来的,做过地方官,也做过京官,对于刑狱之事了然于胸。
不管人犯是何种身份,本事如何大,只要进了大狱,那就都是任人宰割的囚徒,各种手段用上去之后,没有几个能够撑到最后的。
对此,无怪乎崔光远信心满满。
李豫这时竟好像第一次认识崔光远一般,在他的旧有印象里,此人是个耿直由于而又能力不足的人,但今日一番接触下来,竟惊觉其极是干练。
都说看人不可只浮于表面,他又不觉有些气馁,看来在识人这一节上,自己还差得远。
想想也是,但凡秦晋看好并推荐重用的人,哪一个不是能力出众?郭子仪,李萼,就连家奴出身秦琰都是个勇冠三军的悍将。试问,如此种种之下,如果不是崔光远有过人之处,他又怎么能如此倚重此人呢?
一日之间,内心中两次受到冲击,李豫的心绪又隐隐起伏,一方面是因为挫败感带来的沮丧,但反之也因着认清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而又觉得隐隐兴奋。
这就好像疾病一样,发现的早,治疗的早,就会尽可能小的对身体造成损害。如此,套在自己身上也一样适用,在自身的无知和毛病制造麻烦之前,得到及时的旧账,这绝对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走,去看看那些回纥人究竟有什么三头六臂,敢如此嚣张放肆!”
崔光远迟疑了一下,劝道:
“都是些未开化之人,难保会做出危险的举动,交给老吏去处置,断不会有纰漏!”
李豫无意坚持,又问道:
“可辨认出磨延啜罗?”
“大致可以确认,就是磨延啜罗。磨延啜罗曾作为质子在长安居住多年,认得此子的人不少,下吏寻了几个暗中辨认,都说确系无疑!”
崔光远回答的很结实,确系磨延啜罗,那就可以进行下一步计划了。至于暗中辨认,则是出于需要而为之,现在还不宜当众拆穿磨延啜罗的身份。按照秦晋的计划就是要让磨延啜罗吃个哑巴亏。
“如果磨延啜罗表明身份又待如何?”
这个可能崔光远很明显没有想过,但马上又答道:
“如果磨延啜罗表明身份,当此内外交困之时,出于笼络回纥人计,也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过,以下吏揣测,磨延啜罗的长安故交评价其狡猾隐忍,因而一定不会主动袒露身份,这个哑巴亏他吃定了!”
李豫失笑,教训教训磨延啜罗也是好的,但也只能点到即止,他当然不能把磨延啜罗当首恶惩处了。
“但有一条,具体为恶抢掠民财的回纥兵,绝不可放过!”
崔光远吸着滚烫的喷香茶汤,口中说辞也含糊不清。
“下吏头疼的就是这一点,回纥人的嘴巴很紧,又负隅顽抗。这给了咱们逮捕他们的口实,但也麻烦在于互相偏袒。”
其实,按照崔光远的想法,比李豫还要进一步。
除了按照唐律处置为恶的具体回纥人,还要把磨延啜罗也跟着整治一番,如果仅仅是坐一回京兆府大狱,似乎太便宜他了。
但李豫的顾忌似乎很多,并不打算落井下石。
自从见过秦晋以后,他也相通了,自己的身上早就被打上了神武军的烙印,那些政事堂的宰相们对自己肯定会另眼相看,一旦被调离京兆尹的位置,要么明升暗降,给一个品秩高却没有实权、事权的差事。要么也可能外放做个郡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