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回纥部一定早就厉兵秣马,此时居然已经抵达盐州,再有三五日功夫恐怕就要到了长安城下。”

郭子仪长年在朔方为将,手指着标注为白池的地方,徐徐向北移动。

“白池往北上百里是一片戈壁沙漠,回纥部要想抵达五原,须绕不开此地,三五日功夫能到庆州地界就已经是神速了!”

秦晋摇了摇头,这地图上所显示的信息太过有限,若非郭子仪熟悉朔方等地的山川河流,恐怕也很难做出如此精确的判断。

只听郭子仪又道:

“回纥部的出兵速度的确超乎末将预计,一定是早就有所准备,朝廷借兵正中其下怀!”

“事已至此只能接受这个现实了。”

郭子仪沉吟了一阵,又徐徐说道:

“以末将之见,回纥部此时若来,还能对孙孝哲做最后一击,亦能省却朝廷不少气力!”

其实,关于向回纥借兵的弊端,秦晋早就分析透彻,无非是两点,一则远虑,一则近忧。

现在连郭子仪都觉得,回纥部现在来了,对朝廷未必不是好事,可想而知,其他官员甚至天子,都可能做一般如此的想法。

那么,秦晋分析的那一套也肯定就没有了市场。

现在除了李泌等寥寥数人,再没有敢公开提及回纥借兵一事,很大程度上则是因为秦晋的威信使然。

思忖了一阵,秦晋也觉得仅凭自己的力量绝无可能把回纥人挡在观众之外。

“不提回纥,只说李嗣业!联络的游骑可曾入城了?”

“第一批已经到了,李嗣业现在于京畿以北的甘泉山和石门山一带重新聚集,正等着大夫进一步的命令!”

“告诉他,就在那里修养,不要轻举妄动,等候命令就是!”

“还有,昨夜叛军营中一把大火烧掉了半数草料,对咱们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叛军没了骑兵就等于砍掉了一侧臂膀,决战取胜的把握便又进了一步!”

秦晋似乎早就知道此事一般,表情淡然的点了下头,又忽而道:

“告诉李嗣业,老弱藏匿于甘泉山中,仅以精锐横扫醴泉、泾阳、栎阳,先断了孙孝哲北逃的通路!”

闻言,郭子仪精神一震,御史大夫现在就开始考虑断敌后路,想必决战将越来越近,围城解除的日子也近在眼前了。

秦晋之所以要堵住京畿北部的要道,就是不想孙孝哲通过朔方逃到大漠,再经由大漠返回河北。

孙孝哲的兵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如果整编过来,对付关东洛阳的叛军正好就可以以恶制恶,也算是给这些恶绩累累之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到现在为止,仅仅断续投奔过来的燕军就已经有一万余人,全数被秦晋安置在瓮城之中。于计划内,秦晋至少要招降五万人,因而堵住去路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关中以南是绵延起伏的终南山,如果孙孝哲往那里逃奔,与走进了死胡同也没什么区别。向东,潼关早就在裴敬的手中,此处也休想逃出生天。至于向西,由陇右奔河西,一路上雪山草地隔壁不断,没有充裕的后勤补给,根本不可能走多远!

算来算去,仅有北方一途,是孙孝哲最有可能的出逃之路。

“末将担心,李嗣业的人单势孤,挡不住困兽之斗的叛军!”

秦晋则道:

“孙孝哲决死之心已经淡了,其下军卒更是人心惶惶,尤其昨夜烧了他半数草料,没了战马又拿什么逃命?”

郭子仪低声发问:

“大夫可定下了决战反击的日期?”

“发动决战反击的日期视乎于接下来进展的如何。”

秦晋对待孙孝哲的策略一直都是步步蚕食其军心,能避免与其正面作战就尽量避免,如此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此前,秦晋之所以急于破局,因为河东战事危殆,神武军几乎有全线崩溃的危险,但是卢杞最后在绛州一线站稳了脚跟,史思明的攻势受挫,他才能沉下心来做此筹谋。

经过数月的接触,郭子仪已经十分了解秦晋的用兵风格,看似总爱兵行险招,但每每都以保存人命为第一要务,不过,这么慢慢磨要等到猴年马月啊。

“叛军至今仍有十余万众,自从在关中各郡收缩兵力以后,七成以上都集中在长安,倘若不做奋力一击,不止要僵持到哪一月了!”

郭子仪说的委婉,但秦晋清楚,他这是在劝自己,最好改变保守的用兵方式,尽早击败孙孝哲,即便付出代价也是值得的。何况回纥部骑兵南下的消息也像一道催命符,如果不能在他们抵达京畿之前破局,唐朝的处境就被动了。

“从今天开始,加大心理攻势的力度,想必叛军早就不堪忍受了。”

秦晋没有采纳郭子仪速战速决的建议,在他看来现在每一个军卒都是极为宝贵的,与其都在长安城下拼光了,还要保住绝大多数人,留待应对将来的麻烦。他可不像其他人一般,认为只要长安之围一解,平定局面就会指日可待。

用他的话来说,解长安之围只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的硬仗,恶仗恐怕还在后面。如果现在就拼光了,将来就会更加被动。

长史李萼亲自出马,在东城延兴门外对着叛军做心理攻势。所谓心理攻势,就是集合了数百嗓门大的军卒,轮流齐喊事先拟好的说辞,大意就是弃暗投明,既往不咎,还会升官发财,更重要的是,吃食管够。

前事既往不咎,升官发财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头,只有吃食管够这一条可是立马就会兑现的。

为了增强说服力,李萼特地在瓮城中的投诚叛军里挑选了不少能言善辩之人现身说法。

选中现身说法的人,当日都会奖励一碗猪肉,一碗水酒,这对他们可是极大的诱惑。因而人人争抢这相对不多的名额,被选中者庆幸之余,更是卖力表现,甚至于使出了浑身的解数,生怕那位李长史不满意,此后就不派他们优差了。

“兄弟们,孙贼孝哲如此对待咱们,为啥还给他卖命?看看兄弟,投诚了朝廷以后,御史大夫非但既往不咎,还酒肉管够,好吃好喝的供给着……何苦,何苦还守着那阴损刻薄的小人呢?”

这些话说的半真半假,但于听者而言却如海浪蚀堤一般,来自内心的抵抗会住家销蚀瓦解。

“长史君,咱们整日如此嘶喊,能来投奔的却每日不过十数人,至多时也才数十人而已,何年何月才是个头啊?”

一名佐吏忍不住在李萼的耳边抱怨。对此,李萼并不像身边人一般的心浮气躁,忽而一阵风由东南方刮了过来,他禁不住耸动了一下鼻子,因为空气中带着一种淡淡的腐肉气息。

李萼抬腿踢了踢脚下化成稀泥一般的雪地,天气越来越暖和,长安城外堆积了数万具尸体,一旦不能及时处理,恐怕立时就会引发一场大瘟疫。

还有,佐吏的抱怨也是个大问题,他相信日积月累的心理攻势一定是有效果的,只是叛军营地壁垒森严,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能逃出来。此前讯问那些投过来的叛军,多半都是趁着值夜放哨的机会逃出来的。

唐朝乱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75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可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唐朝乱事第75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