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胡狗杀来了,胡狗进城了…….快逃命啊……”

秦晋只心念一转间就明白了缘故,乌护怀忠和他的部下都是胡人样貌,又下如此杀手,乱民们便想当然的认为是安史叛军到了。

神武军被误认为安史叛军,秦晋原本还有些紧张,时时戒备有**会偷袭反击。可一路所见情形却让他“大失所望”。

不但乱民纷纷逃命流窜,偶见穿着禁军衣甲之人也是逃命如兔子般的飞快。骑兵所到之处竟如入无人之境。

秦晋于马上忽而纵声大笑,几乎笑出了眼泪,煌煌盛唐的真实面目竟然如此丑陋。京师城破,居然连个抵抗之人都没有。

“魏相公,这城中的禁军都去了何处?来自陇右的神策军不是驻扎于此吗?”

神策军是哥舒翰的旧部,常年于陇右之地与吐蕃人作战,也算得骁勇善战了,怎么可能一箭不放就逃得干干净净呢?

魏方进低头颤抖的答道:

“当是天子领着神策军主力……”

想想也是,天子逃难身边岂能不带着禁军?一念及此,秦晋有些泄气,最能打的神策军也脚底下抹油溜了,还能指望剩下那些烂透到骨子里的两衙禁军和安史叛军拼死一战吗?

一行人过了普宁坊以后便向右拐,连过休祥、辅兴二坊,四周乱民早就逃得不见踪影,再驻足时皇城安福门就已经遥遥在望了。

秦晋远远望去,见安福门紧紧关闭,好像皇城之内并未遭受乱民的冲击烧抢。也就在此时,安福门忽而洞开,一支队伍从里面冲了出来。乌护怀忠当即便下令以骑弩警戒,只要这些人敢有异动便立杀无赦。

“莫射箭,莫射箭!吾乃京兆少尹崔光远,愿率长安官民投奔大燕皇帝……”

闻言,秦晋差点从马上惊了下来,他本以为这些人要拼死一战,那料得到竟是举城投降。

至于因何带着全城官民投降的仅仅是个京兆少尹,秦晋就算不问也想得到原因,像魏方进这样的大臣,既不愿投降,又没有拼死一战的勇气,自然纷纷或躲或逃而去。

“老相公仔细看了,为首那人可是崔光远?”

秦晋随在长安为官近一年,却从未见过崔光远其人。魏方进眯缝着老眼看了一阵,点头道:

“没错,就是此人!崔光远出身博陵崔氏,不想竟如此没有气节,可鄙,可鄙啊……”

魏方进几乎是带着一腔悲愤说出的这句话,话才说了一般就因为情绪过于激动而咳嗽不止。

秦晋不再理会自身懦弱却又鄙视崔光远的魏方进,纵马向前驰去,直与乌护怀忠并驾齐驱才高声喝道:

“某乃河东道节度留后,冯翊郡太守,秦晋也是!”

第四百四十九章:忠奸难分明

“甚?谁?”

对方一时之间没听得清楚,走在最前面的几个人倒是真真,然而又都一连懵怔,不知道是自己耳朵出了问题,还是胡狗故意戏耍他们。一时之间,双方处境颇为微妙,神武军骑兵弩箭上弦,咄咄逼人。从皇城中冲出来本打算投降的唐朝官员和禁军,亦开始疑虑重重,诸多戒备。

这时,一身褴褛布衣的魏方进觉得自己不能再坐看下去,他自问了解秦晋的脾气,万一此人迁怒于这些没有气节的家伙,下令斩杀,那局面才真真要失控了。

“前面可是京兆少尹崔光远?不知张大尹何在?某乃门下侍中魏方进……”

魏方进之所以知乎其名,目的就是要提醒崔光远,他现在还是大唐的官员,而京兆府的长吏则是张清,如此急吼吼的带着城中部分官员投降,吃相也太难看点了。

“魏相公?”

对方果然一阵惊呼,只不过惊呼之中还带着浓浓的疑虑,然则仅仅眨眼的功夫,声音竟又转而惊喜。

“难道老相公先一步投了大燕?”

“放屁,老夫生是大唐的人,死是大唐的鬼,安禄山鼠辈,岂能让老夫为之折腰屈膝?”

听了魏方进这番慷慨陈词,秦晋只暗暗觉得好笑,这老家伙明明懦弱怕死,现在又来装作大义凛然,也是演戏的一把好手。然则,他纵然有千般的错误,总比大难当前就只想着投降的叛徒奸人要强得多了吧。

所以,这回秦晋是挺魏方进的,亦在不知不觉之中对其印象发生了改观。

“真是魏相公?老相公回来就好了,下吏,下吏身单力薄,实在扛不起大唐这千钧重担啊!”

这话一出,听清楚之人面色都为之一变,刚刚还口口声声要投降大燕皇帝,现在见着了魏方进,却立即又换了口吻,实在让人鄙视至极,

“崔光远,做人不能这么无耻,刚刚还要投大燕皇帝,现在又说自己扛着朝廷的千钧重担,难道当秦使君是三岁小儿吗?”

说这番话的是清虚子,他自从跟随秦晋赶赴长安后,一直便是个极度活跃的人物,现在见崔光远如此厚颜无耻,亦忍不住出言嘲讽挖苦。

一个人高马大的官员下马步行来到了秦晋面前,深深一揖到地。

“下吏的确说过要投安贼叛军的话,但也是为了城中官民免遭涂炭而忍辱负重啊!”

秦晋还没说话,魏方进又连声的质问道:

“左右都让你说了,难道就妄想以这种幼稚的手段掩盖自己打算投敌变节的耻辱吗?倘若你心中还存着一星半点的愧疚,就该引咎自裁,保全自己和博陵崔氏的名声!”

去年,崔安世在新安打算投敌,此事传到了长安后,对清河崔氏的名声触动很大,很多在朝为官的崔氏族人都为此而蒙羞,不想现在博陵崔氏竟也出了个投敌变节的无耻小人。

“魏相公错怪崔少尹了,乱民抢了左藏大盈库,又要要道南内抢掠放火,多亏少尹组织官吏予以镇压,这才每使长安彻底沦为一片火海。只是,只是听到了安贼进城的消息,这才,这才决定忍辱负重,而尽量保全城中官民的。”

“放屁!如果今后人人都说自己忍辱负重,岂非可所以投敌,两头下注了?”

魏方进说的不无道理,投敌之后假若安禄山果真成功篡夺唐朝大位,其人自然可以凭借反正之功水涨船高,假若唐朝扭转了局面,再称自己为了保全官民而忍辱负重,真真就是两头下注的最佳例子。

说实话,秦晋自打来到唐朝以后,遇见的崔姓之人一个比一个无耻阴损,眼下此人虽然不是出身自清河崔氏,但博陵崔氏恐怕也好不到哪去。这些绵延数百年的大家族到李隆基这一代后,已经成了阻挡历史车轮向前的罪魁祸首。

然则,秦晋却也清醒的意识到,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既然崔光远嘴上还忠于唐朝,那就暂且相信他忠于唐朝。毕竟战乱之时,很多事一时之间也分辨不清,如果贸贸然处置了他,难保不会给长安的官员们带来心理阴影,而排斥神武军。

倘若因为杀了几个人而使得自己的计划受到了影响,那就真真是得不偿失了。

秦晋深吸了一口气,并没有像魏方进和清虚子一样,揪住崔光远投敌之语不放,而是淡淡的问了一句:

“天子与太子何在?京中官员何在?”

唐朝乱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59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可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唐朝乱事第59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