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也就是在逃离长安的途中,太子与陈玄礼勾结发动马嵬坡兵变,杀死奸相杨国忠,自此以后被压制了十余年的太子李亨正式登上了唐朝的历史舞台。

然则,现在陈玄礼已经被贬官外放,太子李亨也是以戴罪之身刚刚获得了有限的自由。假如李隆基一如历史记载那般逃离长安城,李亨还有没有实力发动马嵬坡兵变,以当前形势推断,他没有发动兵变的实力,可一旦李隆基进入蜀中,那道有可能会使唐朝彻底陷入万劫不复的诏书便会发往天下,到那时,就算秦晋有心,也再无力回天。

如果秦晋没有记错,李隆基在抵达蜀中后,向天下颁布诏书,封膝下诸子为各路大元帅,分别节制天下各道兵马。这么做显然是孤注一掷,只要是他李氏的种,哪怕有一个儿子能在地方上立住脚,也不至于绝了李唐血脉,至于还能不能定鼎天下,那就只能看各自的造化了。

而以秦晋所知,李隆基诸子自幼养在十王宅内,严谨参与政治,都是圈养废了的纨绔子弟,能指望这些昏聩无能之辈力挽狂澜?真是天大的笑话。

“使君,战马草料已经喂食完毕,随时可以整军出发!”

乌护怀忠的声音打断了秦晋的思绪,现在还不是想着李隆基会不会昏招迭出的时候,最要紧的事是赶到长安去。

此时秦晋有一种难以对外人说的焦虑,那就是一旦李隆基果如历史上一般放弃了长安,而李亨又没有能力如历史上一般发动兵变,然后跑到灵武去登基称帝,便只能跟着一路逃亡蜀中。

只要李隆基父子逃到了交通闭塞的蜀中,恢复唐朝那就只能是空话一句。所以,秦晋不得不为神武军的将来做打算,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救下一两个李隆基的儿子。如此一来,就算局面坏到不能再坏,他还能够以李氏的名义而有所作为。

不过,这种想法秦晋只是一个人在腹中暗暗筹划,大军急进关中打起的旗号还是勤王护驾,事实上这也是最正常合理的反应,任何一个人见了都不会有任何异议。

立马黄河西岸,秦晋回首于黑暗中遥望黄河河面,忽觉脸上一片冰凉,抬手一抹却是水渍。

下雪了!

长安城,刁斗声声,惹人阵阵烦乱,大唐天子李隆基在两名宦官的搀扶下步履蹒跚的爬上了兴庆宫东墙角楼,喘了好一阵才用干枯的双手死死抓住栏杆,盯着东方漆黑的虚空,眼睛都不曾眨过一下。

“圣人,圣人使不得啊,让老奴在此守候‘平安火’就是,龙体,龙体要紧啊……”

高力士不断的劝说着李隆基返回宫中,由他在此守候“平安火”报平安就是。

然则,自从接到高仙芝生死不明的军报以后,李隆基的情绪瞬间由天上坠落地域,便终日坐立不安,只要太阳落山,必亲自到这角楼望台之上向东瞭望,非见到“平安火”不可才会回到宫中就寝。

大唐立国之初,由潼关到长安每十里便修建一处烽燧,日落之时便由潼关开始次第点燃烽火,与寻常烽燧报警不同的是,这乃是报平安之火,因而又被称之为“平安火”。这“平安火”从开国到现在日日不断,已经有一百多年不曾中断过了。

随着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李隆基的心也在渐渐下沉,漆黑一片的虚空中久久不亮起那期待中的‘平安火’,忐忑就像一只毒蛇在一口又一口的啃噬着他的心脏。

李隆基贵为大唐天子,曾富有四海,此时竟无力的像个期期艾艾的孩子,不时传出阵阵紧张而又不规律的粗重喘息。

就算因为天色黑看不到李隆基的表情,高力士也猜得出来天子的脸色一定难看极了。

陡而起了北风,随之便有鹅毛大雪扑簌簌落下,眨眼的功夫李隆基身上就已经落了厚厚的一层积雪。

终于,李隆基的身子微微一颤,整个人便颓然软了下来。高力士手疾眼快,在李隆基身子倒地之前,将他用双手拖住。

“圣人,圣人……”

说话时,高力士的声音里已经带上了哭腔。

谁知李隆基却身子微一用力,挣脱了高力士的搀扶,又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干枯的双手再一次把住了角楼望台上的栏杆。

“哭甚哭,朕没事……”

斥了一句之后,李隆基抬头望了望漫天鹅毛大雪,又担心似的其言自语。

“如此大雪,烽燧莫非燃不起来?”

话音未落,却听天边闷雷滚滚,由远及近……

李隆基突受惊吓,再也站立不稳,仰头向后便倒……

“冬雷滚滚,天象妖异,李唐江山怕是要易主了……”

“真人慎言,使君向来最厌恶怪力乱神,小心被听了去徒惹麻烦!”

神武军中军副将王颀拉住了清虚子邋里邋遢的道袍,小声提醒着他,不要说这些大逆不道的话。

事实上,在神武军被排挤出长安到了冯翊郡以后,军中许多人便已经在私下里对朝廷和天子表示不满,只不过敢于公然说出来的人,清虚子还是头一个。

岂料清虚子不但没有听从王颀的劝告,反而点指着他哈哈大笑道:

“贫道直言天道,就算触怒了秦使君的一己私好,又待如何?”

这一反问将一向谨慎的王颀也问住了,王颀不是傻子焉能从清虚子的话中体味不到弦外之音?

说穿了就是唐事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当今天子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出昏招,丢了潼关,致使长安城直面叛军兵锋,想要回天怕是难上加难。所以,在神武军多数人看来,此时回师长安,只能是尽人事而听天命。

如果按照卢杞和裴敬的想法,他们此时不但不应该回去,还应该趁乱控制河东道十八郡全境,如此神武军据河东之地,进可向东挥师河北,退还有朔方河套可做依托,加上现在朝廷面临覆巢之危,使得神武军彻底的失去了朝廷的束缚,当真是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又何必选那下下策,到关中去勤王,搅合那一汪浑水呢?

“王副将,秦使君有请!”

王颀是得到秦晋的调兵令以后,第一个追赶上来与之会合的将领,这还要得益于与蔡希德部一战缴获了大量的战马,所以在成立中军之初比前军和后军不同,又单独组建了一支骑兵,人数虽然不多只有区区两千人,但同样是一人双马的配置,在战斗中的作用绝不亚于万人步卒。

王颀从前军被平调到了中军听命与裴敬,裴敬收到了调兵令以后担心秦晋的安危,便令此人率领骑兵先走一步,赶去支援秦晋。

秦晋在赶赴长安的道路选择上并没有选择经过同州以最短的路径奔赴长安,而是在北洛水与渭水交界处好整以暇的修整了一夜,王颀也正是因为此才能追赶上秦晋,现在唤过去,一定是有重要指示。

王颀看了清虚子一眼,这个老道死活非要跟着他一同来见秦晋,只是到现在也不曾得到秦晋的接见,明显是不受待见的。偏偏清虚子仿佛不清楚自己的真实处境一般,仍旧我行我素大放厥词。

说实话,王颀是个对道教颇为心折的人,而这个清虚子所献的伏火方又在军中推广,威力极为惊人,因而从未将其视作普通的道人,一直对其礼遇有加。

唐朝乱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58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可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唐朝乱事第58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