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此人,余者悉数斩首示众!”
张惑大惊灰色,“你,你们难道不知我等乃大燕……”
“当然知道,但将军有令,我等自然要遵从,请御史中丞随末将去见将军吧,否则被溅了一身血污……”
守军的动作很快,眨眼间就已经有几个人首级落地,鲜血喷溅的到处都是。张惑毕竟不是阵前厮杀的武人,见到如此血腥的场面,一向灵活自如的脑筋此时也如生锈了一般,反应迟钝。他只觉得自己被人拉扯着离开了队伍,等到从震惊中反应过来回头去看时,他的十数名随从都已经成了无头之尸。
“这,这是……”
张惑心乱如麻,不知皇甫恪唱的是哪一出戏,杀了他所有的随从,却偏偏留下了他一个人。浑浑噩噩的任人拉扯着走了一阵,进入了一处低矮的宅院中,一名须发灰白的老者正笑容可掬的看着他。
“使者远道而来,受惊了,老夫这厢赔礼……”
“这,这……不敢,不敢……”
早就被吓得不知所措的张惑见皇甫恪如此客气有礼,更觉得心中发寒,不知这个老狐狸要如何炮制自己。但以此人杀光了他所有随从的手段来看,怕是自己也凶多吉少了,之所以暂时留着自己一命,恐怕也是要玩玩猫戏老鼠的把戏。
万念俱灰之下,张惑的满腔抱负与豪气都化作了一江东水,普通一声跪倒在地。
“老将军饶命啊,张惑投了安禄山,不,不,投了安贼也是迫不得已,只要将军网开一面,张惑愿意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岂料,张惑的求饶并没换来回应,在沉默了一阵之后,他终于鼓起勇气抬起头来,去看皇甫恪的反应。皇甫恪正看着他,眼睛里流露着似笑非笑目光。
“御史中丞这话从何说起?如果你投了唐朝,老夫和谁谈判去?”
“啊?”
张惑一时间觉得自己的思维有点跟不上皇甫恪的节奏,但他也知道谦卑一点总是没错的,到了现在,保命才是正经事。十几名随从的死,给他的刺激太大了,他难以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也会如此满身血污的死于非命,首级被悬挂于城头腐烂生蛆,尸身则丢到旷野中任野狗野兽啃食。
“张惑愚钝,请将军明示!”
皇甫恪哈哈大笑。
“御史中丞是聪明人,应该知道老夫这么做是有苦衷的……”说话的同时,皇甫恪终于挪动了身体,来到张惑的面前,将他扶了起来,又一把按到旁边的座榻上。“杀了御史中丞的随从,其实是做给秦晋那竖子看的,此时御史中丞在外界人眼里已经是个死人了。”
“死,死人?”
张惑直觉口干舌燥,艰难的问了一句,但是他从皇甫恪的言语中又看到了生的希望。
“对,死人!不过这都是障眼法,秦晋那竖子的眼线以为老夫杀了你们,你我之间才有得谈啊……”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张惑愚钝,竟险些置将军于艰难险地。”
“嘿嘿,怨不得你,说说吧,孙孝哲这回拿甚出了条件。”
事情的发展真是千回百折,柳暗花明,张惑大有劫后余生之感,想不到皇甫恪做了那么多事,不过是自保的一种手段而已。想明白了这些,他也暗暗庆幸,幸亏自己不是副使,否则此刻也成了一团团的死肉之一。
张惑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却不敢将孙孝哲所提出的条件说出来了,万一达不到皇甫恪的要求,惹怒了此人,再一言不合动手杀人,那不是自讨苦吃吗?
“不能使皇甫将军归附我大燕,孙将军一直引以为憾,而今遣了张惑前来,只为探知皇甫将军的要求……”
听了张惑的话,皇甫恪却又嘿嘿笑了。
“御史中丞开玩笑了,老夫有心归附,孙孝哲岂能没有亲笔书信相询?”
一句话又如晴天霹雳,张惑顿觉如堕冰窟,他的确有孙孝哲写给皇甫恪的亲笔书信,但是却不在身上,而是在随从所持的木匣中。而那封亲笔信,想必已经落入了皇甫恪手中,也就是说这老狐狸已经知道了孙孝哲的所有条件。
一想到自己欺骗了皇甫恪,可能换来杀身之祸,张惑离开座榻又匍匐在地。
“张惑没,没见过,见过血腥,被吓的糊涂了,请将军恕罪,恕罪啊!”
皇甫恪依旧笑容不减。
“御史中丞这是作甚?快起来,快起来,老夫不得已杀了御史中丞的随从,还要向御史中丞请罪呢!”
张惑这次啊狼狈的爬了起来,口中连声道:
“不敢,不敢!”
“孙孝哲的条件,老夫看了。老夫不稀罕甚京官,也不习惯人洛阳的人情应酬,在朔方待习惯了,离不开了。只要能保证老夫做朔方节度使的,便可甘心为之驱策!”
张惑心道果不其然,离开都畿道时,孙孝哲的判断没错,门下侍中的高位都不能吸引皇甫恪,偏偏选了在朔方这等苦寒之地做节度使,还是放不下手中的兵权,不肯到洛阳去做有名无实的宰相。
“既然皇甫将军提出了条件,张惑一定尽心传达!”
“好,御史中丞快人快语,老夫的条件这是底线了,如果孙孝哲做不到,也不必再派人过来了!”
“张惑明白,明白!”
临走时,张惑收到了一枚木牌,说是再来时做接头之用,千万不可再明目张胆的公布身份,否则就是大罗金仙也就不得他的性命了。
张惑走后皇甫恪立即将冯唐招至身边。
“你连夜去河东城,将这封密信亲手交给秦使君。”
皇甫恪的面色少有的阴沉凝重,冯唐马上意识到,自家将军所交代的这桩事,绝不是简单的送信而已,否则也不必用他亲自出马了。
“请将军放心,末将一定将信亲手交在秦使君手中。”
“很好,老夫只有将这桩差事交给你去经办,才能放心。”皇甫恪并无意对冯唐隐瞒张惑之事,“孙孝哲派人来招降的事,你也知道了吧?”
“末将的确有所耳闻,之事不曾得到将军明示,也不知是真是假。”
“是真的!”
皇甫恪轻松的吐出了三个字,却引得冯唐面色赤红,急道:“将军万不可与孙贼牵扯,此贼定然没安了好心。”
冯唐的劝说使得皇甫恪一阵纵声大笑。
“孙贼没安了好心,难道老夫就对孙贼安了好心?你可知送给秦使君的信中,是何内容?”
“末将不知!”
“老夫这回要对孙孝哲来一次将计就计,说不定此计一成,可轻取夏县,歼敌无算呢,你说说,这等前贼难逢的机会岂能放过?”
冯唐闻言大喜。
“将军英明神武,末将佩服!”
面对部将的恭维,皇甫恪笑骂道:
“不用拍老夫的马屁,交给你的差事办好了,有重赏!”
冯唐知道皇甫恪从不轻易许诺,但只要许诺了就一定言出必践,是以欢天喜地的回到军中,又马不停蹄的点起百余随从出了安邑城,一路向西狂奔。大约在日落时分,一行人终于见到了余晖下巍峨的河东城墙。
“使君,皇甫恪麾下裨将,冯唐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