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将们的争吵声越来越甚,孙孝哲只得出面制止。
“好了,都不要争了。大战已经进行了七日,**仍旧不紧不慢,现在要让他们知道疼,攻击商阳的人马已然安排妥当,明日一早商阳关大战正式开始。”
孙孝哲作为副元帅一锤定音,有反对者也不敢当众反对,谁都这道这个副帅的脾气可不比晋王的差。
但是,阳奉阴违的勾当,那些人却一点不比唐朝的官员要差。
会议结束之后,孙孝哲特地将自己的一众亲信重新召集起来,向每个人详细的分派任务。
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商阳关与河东城。可以说,孙孝哲将自己嫡系大部分人马都放在了黄河北岸五十里的河东城。至于商阳关,则大部依靠拥护段氏所出之子的一干人等。
“大帅要控制河东城,末将没有意见,但放在商阳关的人马都不是咱们的人,难道大帅就不怕他们从中作梗?”
孙孝哲哈哈大笑:
“从中作梗?正好给了某杀他们的理由。乖乖听命行事便罢,倘若不然,就别怪孙某辣手无情了。”
几个脑筋活络的部将立刻就意识到,孙孝哲已经有了铲除异己的打算,顿时兴奋的满眼冒光。他们盼这一刻已经盼了许久。西征大军将近二十万人,与**人数大致相当,这其中从幽州南下的人马大约有十万,其余十万则是沿途收编的**。
那些后依附的**不算什么,一干人看重的是十万幽州老军,如果全部操控在晋王手中,就连大燕皇帝安禄山也得侧目了。
可惜啊,安禄山虽然眼瞎糊涂,却也没糊涂的彻底,往孙孝哲的不下里掺上了为数不少的沙子。
这些人都是看安庆绪不顺眼的,但又都是跟随安禄山多年的人,无论资历威望,都不是孙孝哲可以说处置就处置的。
不过,孙孝哲不能任意处置,并不意味着唐.军不能任意处置。
“大帅欲借刀杀人?”
“明明是驱虎吞狼……”
孙孝哲揉了揉太阳穴,部下们的心思都很通透,仅仅从自己透露的一点信息就已经猜到了最终的目的。如此也好,省得他多费口舌了。
“大帅好阳谋,名正言顺的除掉那些只知道动嘴,不敢动武的懦夫。”
孙孝哲也正是认准了这一点,任何人不管怎么反对他,最终都不能对作战军令予以拒绝,否则就等于拱手送上了杀人的理由。
至于,大战之后这些人里还能剩下多少人,就要听天由命了。
次日黎明,燕军向商阳关发起了猛攻。不过,哥舒翰在世之时就极为重视商阳关的防备,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不但加固城防,还派遣了他最为得力的干将马宣仁亲自驻防此地。高仙芝接任潼关以后,了解马宣仁之能,仍旧任用此人为商阳关守将,而且又增派了五千人马以作备用。
也正因为如此,燕军对商阳关的进攻极是艰难,仅仅一个上午的攻城战里,各部共计损失超过了七千人。
这个数目对二十万大军仅仅是个小数目,对于各营的主将而言,却是难以承受的。
这才仅仅打了一个上午,接下来谁知道还要打多少天,如果每天都是这种战损的速度,那么只怕没等攻下商阳关就得全军覆没了。
潼关!
“报,商阳关马宣仁加急求援,叛军数万人围攻商阳关……”
高仙芝得报之后眉头突突直跳,潼关刚刚死了大帅和监军,军心正处在不稳定期间,孙孝哲突然发动攻击,其心不言自明,就是要趁机占个大便宜。他咬了咬牙,这个便宜当然不能让孙孝哲占,但是孙孝哲真正的目标,他却肯定不是商阳关。
商阳关为关中与山南东道的枢要之地,又是潼关的南部门户,孙孝哲选择此地,一定是在吸引潼关的主力大军南移。其实大战展开已经有旬日光景,高仙芝一直都将主力坐镇于潼关内,尽管南部各个关城频频告急,仍旧只派了一步偏师前往救火。
事实上,结果也如高仙芝所料,叛军在难免的作战多数属于佯攻,双方摇旗呐喊的不亦乐乎,但真正杀红了眼见血的大战却并不多。
直到今天,孙孝哲选择了城高池深,兵精将猛的商阳关,其用意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商阳关可不是普通的关隘,其规格也仅仅比潼关次了一等,若要在这里做佯攻,恐怕就不像别处那么容易了。
但不管怎样,高仙芝还是决定先观望一天再说。商阳关守将马宣仁是哥舒翰的得力干将,曾在陇右河西与吐蕃人打了大小仗上百次,与孙孝哲叛军对决,也不会轻易让对方讨了便宜去的。
孙孝哲若想啃下商阳关这块硬骨头,不崩掉几颗牙齿,那是休想。
果然,叛军头一日的攻击在损失了数千人之后就开始变得疲软,甚至有些敷衍了事。一连三天皆是如此,甚至于马宣仁也不急着一日三派信使求援了。就在第四天清早,局面又有了变化,叛军的攻势忽然变得极强,甚至大有不惜人命,也要强攻入城的势头。
马宣仁竟然一日连派了四拨人求援。
高仙芝不由得迷惑了,为难了。尽管心里很清楚,对方也许是不惜人命也要……
其实他早就对这次大战做了判断,孙孝哲就是要以商阳关做诱饵,吸引**的主力,然后伺机偷袭潼关。但如此明显的意图,在战术上而言,是不是有点过于低级了?他忽然腾的从军榻上站了起来。
“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一定是这样的!看来,孙孝哲就算咬不下一大口肉,也得吃进去一小口。
商阳关不容有失,一旦失守,潼关南部则彻底暴露在叛军兵锋的威胁之下,而且关中与山南东道的联络也将彻底中断。这就意味着,长安与淮西江南等地的联络全部都要绕道蜀中了。
这一绕道,不知要远了多少里路,恐怕长安的消息若想送到淮西江南,没有半年一载的功夫,是休想了。更要命的是,淮西江南的粮食可以运抵山南东道,再由山南东道经潼关转进关中,虽然比起大运河的成本高了,消耗也高了,但毕竟可以为关中诉讼物资。
可一旦要绕道蜀中,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更别提运送粮食了。
意识到了孙孝哲的诡计之后,高仙芝下令南下的偏师集中精力救援商阳关,而且只需成功,不许失败,若不成功就提头来见。
这并非是高仙芝强人所难,而是他笃定了孙孝哲如果仅以佯动的兵力和战斗意志,是绝对拿不下商阳关的,所以只须以偏师一部与商阳关守军做内外夹击,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达成目标。
形势的发展一如孙孝哲所料,几名素来与之不和的裨将在他面前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请求他给部众留下一点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