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部将们刚刚松开了搀扶着的双手,却见两人便纷纷扑倒在地。

“臣高仙芝……”

“臣秦晋……”

“……叩见皇帝陛下!”

高仙芝与秦晋俱是一副有气无、力元气大伤,似大病初愈的模样。

“两位爱卿,这是如何了?”

其实,高仙芝与秦晋是生生累成了这幅样子,直到天子的近侍找到他们时,他们造就掏空了所有的力气,之所以还在强行较力,凭借的全是一口气。

天子的旨意一到,他们便立时如释重负的瘫软了下来。

秦晋和高仙芝都知道,再这么跑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但出于各自的性格使然,今日这较力却必须分出高下来。

但天子的敕令最终还是把他们比拼到底的心思彻底瓦解了。

“臣,臣没事,就是跑了太多的路,累,累的!”

秦晋毕竟是年轻人,这数月以来又一直与神武军共同训练,体能上要比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高仙芝好上很多,因此还能断续的做着回答。再看高仙芝,却是憋得满面通红,竟一句话也没说出来。

见到这幅场景,李隆基也傻眼了。万万想不到,他的两员骁将竟然会因为跑路而累成这幅模样!

“快,快端热水来!”

李隆基的反应也快,知道他们肯定一天水米未进,这时没有什么会比水这种东西更能让他们恢复体力。

刚才,李隆基曾吩咐宦官大水烧火,为渴了一天的百官们解渴,正好此时便已经烧好。内侍宦官端了两碗热水来,便要喂两位将军喝下。

高力士却制止了他们。

“毛手毛脚的,不知道热水能烫死人吗?晾一晾再喝!”

“是,奴婢知错了!”

高力士还是不满意的喋喋不休。

“如此粗心大意,便再有三年也不能让你们到殿中侍奉,还是回去做黄门吧!”

..

李隆基也甚是关注二人的情形,命人搬来了两张胡床,让二人分别躺下去。喝下了第一口水,秦晋立时就觉得流失的力量在一点一滴的流回体内,见天子还站在胡床之侧,便觉得再这么躺下去也不是办法,挣扎起身……

然则一双干瘦的手却扶住了秦晋,秦晋愕然发现,这双手的主人竟是大唐天子李隆基。

“刚刚喝了水,总要缓上一缓才能有力气,好好躺着!朕在这守着你们!”

秦晋见惯了天子的言不由衷,今日却见他神色眉宇间尽是诚恳之色,不禁为之动容。李隆基又道高仙芝所躺的胡床前探看,却将七尺壮汉感动的泪如雨下。

秦晋并非在这时代土生土长的人,心底里没有那种根深蒂固的皇权思想,自然也无法理解当代之人对君恩似海的体会。

非但如此,李隆基更亲自端起了晾在一旁的水碗,喂高仙芝喝下,的秦晋既惊且怪。其实,秦晋不知道,李隆基之所以如此,与刚刚的情绪失控当大有关联,也许此时他还沉浸在那种心境中没有完全走出来。

所以,秦晋乃至百官们才见到了李隆基这一反常态的举动。施恩于臣子虽然是天子惯用的手段,但在此时此刻此地却并非合适的时间与地点。

禁苑的演武高调开场,却以令人目眩的方式结局。当今天子最宠信的两个人,杨国忠与陈玄礼丢尽了脸面,并向世人展示了他们极尽无能的一面。

杨国忠身为整场演武的“**”指挥者却使数万大军在数千“叛军”面前弄的灰头土脸,甚至连本人都在演武中成为了对方的俘虏。

原本毫无悬念必胜的一次模拟对抗,竟然就让扮作“叛贼”的神武军硬生生的将局面扳了回来。在啧啧感叹的同时,官员们也再次对秦晋其人加深了用兵如鬼神般的印象。只是却忘了,在他们眼里俨然已经是赳赳武夫的秦晋,却还是天宝十三载的进士及第。

天子李隆基当晚并没有申斥杨国忠与陈玄礼,但一道勒其闭门修养的敕令,却让所有知悉内情的人都有了一种预感。那就是杨国忠的复相之路已经在一夜之间变得渺茫无比,而此前荣宠四十余载长盛不衰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怕是也很难迈过去面前的这道坎了!

“圣人,圣人慢些走,外面风大,别浸了身子!”

高力士一溜小跑的跟在李隆基身后,两个人虽然都已经年逾古稀,但很显然,李隆基的体制要胜过其一筹。

不过李隆基却并没有因为高力士的劝告而放慢速度,出了寝殿,满头的大汗已经被渐起的北风吹干,整个人却还仍旧沉浸在刚刚的颠鸾倒凤与腾云驾雾之中。

贵妃丰腴白嫩的身体,让他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几乎就忘了昨日的约定,寅时初刻会召集宰相们于勤政楼议事。而现在已经到了寅末时分,李隆基年岁渐高以后虽然长长罢朝,但却甚少食言于臣下,今日的一时放纵之举万一被史官记录书中,却不知又要在后世留下个什么样的名声了。

因此,李隆基在疾步赶路的同时,身心也迅速从愉悦的巅峰跌落至抑郁失落的谷底。

相比眼前的现实,对他而言则更重视身后的名声,安禄山反贼已经使他原本完美的帝王人生添上了永不可抹去的耻辱一笔,便再不能再让后世的史家们抓住这些原本无足轻重的生活细节来大做文章。

步入勤政楼,果见政事堂的几位宰相正身端坐。居于右者,乃是中书令韦见素,相左依次是门下侍中魏方进,门下侍郎崔光远,以及面色仍显苍白的高仙芝。

原本,这其中也会有杨国忠的位置,但他太不争气了,一日之间竟将李隆基曾给予了厚望的新军毁于一旦。尽管三万多人最后又重新收拢,但这就像覆水难收一般,曾经被吓破胆过的军队,再怎么打造也终将是圈里待宰的猪狗。

不但如此,这支原本可以成为朝廷中流砥柱,杨国忠晋身政绩的人马,也在一夜之间成了朝廷的包袱、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能轻易遣散的根本原因,这么多征募的丁壮一旦就地遣散,将会为地方治安带来噩梦一样的灾难。

府兵制盛行的时代,朝廷便完全不必有此种忧虑。因为一切兵员的分配提调,自有各地的折冲府负责。而在废除了行将就木的府兵制以后,朝廷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兵制能够取而代之,便也为庞大的帝国带来了严重烦恼乃至是后遗症。

而这一点,在取消府兵制的十几年时间里,已经日渐突显出来。

国难思良才,李隆基只苦于找不到一个可以替他拨云见雾的人选,他扫视了殿中四位宰相,从韦见素到高仙芝,他们都有某一样过人的能力,但却不是那种可以定国安邦,开创先河的大才。

换句话说,李隆基君临天下四十余载,提拔重用的都是些守成之臣,而现在他所需要的却是极富冒险精神的开拓进取之人!

唐朝乱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1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可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唐朝乱事第21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