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这个让边令诚妒忌至极的人正是天子李隆基新近提拔的内侍宦官张辅臣。

张辅臣见了边令诚以后,仍旧按照以往的礼数,做足了谦卑的姿态。边令诚这才稍稍气顺了一些,又见他行色匆匆,便随口问道:“何事像火烧了屁股一般?”

“将军有所不知,宫外陆续有贵戚宗室要求面圣。”张辅臣两手一摊,叹了口气。

“普通宗室贵戚无召见不得入宫,挡回去也就是了,何必惊扰了圣人?”边令诚满口的不屑,在他看来,这个张辅臣也是胆子小的可以,如果每个人逾制求见都要天子亲自定夺,还不得把天子累死?

“将军言之有理,但今日事涉巡防治安与米价波动,宗室们产业受了波及,子弟都被捉进了京兆府,还是要请圣人裁夺的。”

边令诚点点头:“也是!”

听说这些宗室贵戚闹事乃是因为秦晋,边令诚心中乐开了花,闹吧,闹的越大越好,看此人如何收场。

张辅臣被一众内侍们簇拥着,众星捧月般的往天子便殿而去。边令诚看着他的背影,嘴里忍不住阵阵泛酸,然则一想到秦晋有可能倒霉,心里立时就平衡了不少。

按说,边令诚曾经有收服此人的心思,但自从他“死而复生”以后,自己此前编排的一切谎言,便连累朝廷的一系列举措成了笑柄,天子虽然嘴上不说,可在心里已经产生了不满,态度也大不如前。

如此种种,边令诚怎么可能不恨秦晋?

“干爹,崔安国捎信出来,希望能送几个女人进去快活快活!”

边令诚的身边只剩下了一个小内侍,是他收的干儿子,见人都散了左右无人便禀报机密消息。

边令诚大怒,“宫中耳杂,何事不能等出了宫再说?”他在皇城边有天子钦赐的宅邸,平日里都是回到宅子里过夜,干儿子的鲁莽,正好又撞倒了枪口上,是以劈头盖脸一顿叱骂。

小内侍挨了骂就赶紧闭上嘴巴,连连低头认错,他被骂的次数多了,反倒逆来顺受习惯了。边令诚发泄一阵,觉得堵在胸口的一股气终于消散了不少,又低声道:“姓崔的得寸进尺,某能保他家人安然出京,已经仁至义尽。告诉他,若再有非分之想,就提前让他见阎王!”

边令诚的话杀气腾腾,小内侍虽然见惯了他发怒,却甚少见他如此,吓得大气也不敢出一下,应了一声后,低着头一溜烟的便离开了大明宫。

心情稍有平复后,边令诚觉得今日还是有收获的,只要挑拨的秦晋惹上杨国忠,自有那位杨相公火中取栗,他只须在后面安静的看着好戏便是。

李隆基明告张辅臣,将所有求见的贵戚宗室全部撵走,若有抗命者,一律交由羽林卫处置。见张辅臣犹豫着还不告退,这位老迈天子语气中已经带出了明显的不满。

“还不快去!”

面对天子的催促,张辅臣壮着胆子重新跪下,声音颤抖的谏言道:

“圣人恕罪,奴婢,奴婢……”

也许是太过紧张的缘故,张辅臣的话还没说,就已经结巴的不成句子。李隆基便不耐烦的将他打断,“你一定在想,朕老糊涂了,不顾他们闹出乱子,是吧?”

“奴婢不敢,奴婢不敢!”

天子说的正是张辅臣所担心的,这些宗室在长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闹将起来,势必将使长安人心不安,在他看来自然要以安抚为主。可万万想不到,天子竟明知如此,态度竟还如此强硬。

“不敢?”

李隆基抖着颌下山羊胡,居然闷笑了一声。

“朕不能见他们!朕让秦晋整顿长安治安,此时正到了关键时刻,若见了外面那些人,风言风语一出,就得功亏一篑,你知道吗?”

说到最后,李隆基语重心长,以干枯的右手拍着身下软榻。

张辅臣心下羞愧,心道原来不是天子糊涂了,而是自己见识浅陋。不过天子的态度却罕见的温和,向这等耐心的解释,就算对高力士也是不多见的。

便殿上静的掉根针都能听得一清二楚,李隆基满意的看着张辅臣,此人能够冒险谏言,并非像绝大多数人一样唯唯诺诺,说明他不但忠义为先,而且还是个颇有胆识的人。

李隆基毕竟不是昏庸无能之辈,虽然年逾古稀,精力不济,可看人的眼力还是有的,是以对这个新近进入视线的小宦官越发满意看重。

张辅臣刚要退下,李隆基却又将他唤住。

“慢着!去内府支取绢帛百匹,金千两,送到杨相公府上去。”

想到贵妃今夜没准会因为此事来闹,李隆基为了提前应对,也只能在金钱财帛上对杨国忠予以补偿。至于巡查治安,整治不法一事,是万万不能半途而废的。尤其城中米价,更是关乎大局稳定,绝不能任由那些无耻商人囤积居奇,暴涨上去。

李隆基略一思忖又对张辅臣道:“你亲自去一趟禁苑,告诉秦晋,万事又朕在背后,让他尽管放手施为!”

天子口谕,对神武军众人而言,无异于一颗定心丸。

裴敬初时还颇有些心虚,毕竟一长串名单上,不是重臣,就是宗室贵戚,若是这些人联手闹起来,万一天子为了平息众怒,而牺牲了中郎将也不是不可能的。就算天子曾经有过承诺又如何?只要对局势有利,天子翻脸可是比翻书还要快的。

开元末年的宰相宇文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天子为了增加财赋收入,用宇文融的扩户之法,数年间朝廷岁入大幅上涨。然则,宇文融执政风格霸道,不知变通,也得罪了朝中大批权贵,扩户之法又使地方世族利益受损,长久下来怨声载道,此时天子为平息众怒,便毫不犹豫的弃之如敝履。

最终一代干才明相凄惨的死于岭南烟瘴之地。

如此种种,裴敬担心这位中郎将太过刚直,又身陷权力斗争中,难免也步了宇文融的后尘。但是,在天子派了亲信内侍宦官传达口谕后,这种担心立时就烟消云散。看来,天子整顿治安,平抑米价的决心,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期。

秦晋也暗暗松了一口气,说他不担心那是骗人,但这条路一旦走下去,就已经没有退路,要么走到底,要么……不论后结果如何,他这次算是赌正了。

次日一早,神武军又在东西两市张贴布告,将平抑价格的范围扩大到了布匹,炭薪,肉食等十几种生活必需品,如有违犯者,一经发现即行封铺。

原本商人们都在观望,等着重臣宗室贵戚们的反击,等着看神武军中郎将的笑话,谁知重臣们竟均是一声不知,宗室贵戚们闹虽闹了,也终究是雷声大雨点小。那位胆子比天大的神武军中郎将秦晋,竟安然无恙,非但如此,还加大了打击范围,这让商人们恨透了他,然而也只敢背后里咒骂几句,真正敢于顶着风头,继续涨价的却一个都没有了。

唐朝乱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4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可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唐朝乱事第14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