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军帐中,秦晋心事重重,郑显礼刚刚忧心忡忡的进来,向他报告了目前潼关的局面,以及对他所带来百姓处境的忧虑。

“地方官和田建业是一个鼻孔里出气,使唤百姓们当牛做马,抢掠民财,动辄打骂,缺衣少穿,冻饿而死,虐待而死者不计其数,处境形同囚徒一般。只怕随咱们而来的百姓们要戳脊梁骨骂咱们了!”

秦晋万没想到,唐朝的官员对待大唐的百姓居然和那些蕃兵胡将也没什么区别。

“非但是咱们带来的三万百姓,潼关下原本就聚集了十万逃难百姓,潼关守将一直使唤这些人挖壕沟,休整城墙。又要防备这些人坐反,便尽给些猪狗不吃的食物,就是猪狗食物也是一日才有半个拳头大小,根本就不够吃啊,上上下下不知折磨死了成千上万人。”

郑显礼声音愤恨,也不知他是出于对百姓的同情,还是对田建业本人的愤恨。以秦晋分析,朝廷是断然不会开关放逃难百姓入关的,这样会给关中的稳定带来严重的破坏。一群居无定所,又没有恒产的逃难百姓,说难听点就是流民,流民与流寇只有一字之隔,只要一星半点的火星,就能将他们的怨愤与仇恨点燃,一旦处理不好,后果不堪设想。

潼关的地方官像对待敌人一样对待这些逃难而来的百姓与逃卒,时时刻刻堤防着,压迫着他们,难免不是出于这种考虑。但是,旁人他管不着,自己亲自许诺并由陕郡等地带来的百姓却不能不管。

如果他知道带着这些人过来,等于才出了虎口便又入狼群,还不如像安置新安百姓一样,引到深山中靠渔猎避难,也好过被当囚徒一样看管起来。

秦晋也犯了难,若说安置这些百姓头等难题是粮食,他们虽然带了不少粮食,但若给数万人供应下去,也吃不上多少时日,再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接济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要解决如此庞大的难民群体,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要朝廷才又这个能力。

这时,契苾贺与乌护怀忠两个人先后进帐,围坐在铜盆炭火前烤着手取暖。

“少府君还在想百姓的事?”

大家已经明确知道秦晋的弘农郡长史已经鸡飞蛋打,便不宜再称呼其为长史,一个个也都为他的遭遇而愤愤不平,背地里不知骂了那哥舒翰多少遍老贼。

契苾贺先问了一句,没得到回应便又自顾自说着:“有句话说的好,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少府君这么做可不明智啊!地方官在其位都没有解决办法,难道少府君一个客军将领就能把几万十几万难民的吃穿问题都解决了?只怕皇帝佬都没这能耐!”

说到底还是关中缺粮啊,关中向来人口众多,渭水平原里产的粮食入不敷出,一旦有收成不好的年景,皇帝经常会带着朝中大臣们到水运发达的洛阳去就食。

现在正是数九寒冬,青黄不接的日子,朝廷在关中的的粮食储备供应士卒还尚且不够,哪有富余的管这些逃卒百姓?

契苾贺与郑显礼一唱一和,议论时局,只有乌护怀忠静静坐着不发一言。

秦晋将这些情况听在耳朵里,心中却是喟然一叹。

直到此时他才意识到个人力量的渺小,很多事凭借一己之力,便只能望洋而兴叹。

但总不能什么都不做,思来想去还是下令道:“分出点粮食给百姓们,能吃饱一口是一口。”

契苾贺叹道:“潼关东的民营有十几万难民,分多少出去?一旦分配不均,又会横生枝节,不如不分。”

最终,粮食也没能分出去,没人愿意做吃力不讨好的事,秦晋麾下团结兵系与胡兵系上下一致强烈的反对。

到第三日头上,高仙芝还没回来,天子的使者便已经到了潼关。

兴庆宫勤政楼,尚书左仆射哥舒翰铁青着脸与天子力争着:

“关外之兵入长安都是有定制的,秦晋所领之兵,并非十六卫军,也非番上应役的卫士,如果堂而皇之的开入关中,开入长安,以后再有立功之将,他们的兵要不要循例也带到关中来?”

天子沉默不语,哥舒翰却还在声声劝谏:

“老臣带兵几十年,最了解这些兵,穿上号坎是兵,脱了号坎就是匪,让如此一群虎狼到关中,岂非引狼入室?”

“哥舒老相公莫要危言耸听,天子要见一见定难臣子,带几个兵进来,为的还不是激励天下臣工,尽心竭力为朝廷杀贼?如何就不理解天子的苦衷呢?”

说话的是宰相之首杨国忠,但哥舒翰却半分不把名义的上司放在眼里,鼻息间若有若无的冷哼着,继续劝谏着皇帝。

“圣人既然委老臣掌兵马事,便不能置之不理,除非圣人不用老臣掌兵!”

不再讲理,以退为进,逼迫天子表态。

天子李隆基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他既想让秦晋领兵入京,又不想让哥舒翰辞官,是以在两难间犹豫。

若是在太平年景,有官员敢如此要挟,他一定会如其所愿,让这位官员滚出长安,但现在不同,逆胡起兵作乱,连东都洛阳都已经陷落,便不得不倚重朝中硕果仅存的,可堪信任的老将哥舒翰。

而哥舒翰也正是抓准了天子的弱点,才敢如此近似于威胁的抗上。

天子暗暗叹息,哥舒翰说的的确在理,抛开定制,招关外之兵入关的确会开不好的先例,但他的心思诚如杨国忠所言,不就是要为天下官员们立一个楷模吗?况且,三四千人就算作乱又能对关中有什么威胁?

“以卿之见,有没有办法,两全其美?”

天子已经接近于软语相求,若是竭力争执,哥舒翰还能继续硬抗,可是这般态度,他只好哼哼着思忖了一阵,才道:“也不是没有,将秦晋之兵拨入左威卫,将兵分离,就此无忧矣!”

天子眉头微皱,转向杨国忠与自进殿开始就未发一言的韦见素,“杨卿、韦卿,意下如何?”

杨国忠知道天子不满意,但哥舒翰已经做了让步,天子询问他们的意见,就是想寻个台阶下,于是当即答道:

“哥舒相公之言老成谋国,臣附议!”

至此,韦见素才抬了抬屁股,跟着也说了一句:“臣附议!”

“好!即刻召秦晋入京,三日后,朕要亲自检阅虎狼之师!”

宰相们鱼贯出了勤政楼,韦见素才走了几步,便听后边有人在叫他。

“会微兄!”

不用回头他也知道,这时宰相之首杨国忠。

“相公有何吩咐?”

韦见素知道杨国忠甚少与自己闲聊,只要说话必然有要事欲与之订立攻守同盟。

“边走边说!”

两个人沿着甬道,往便门而去。

“哥舒翰在天子面前飞扬跋扈,会微兄也都看到了!”

对杨国忠的开场白,韦见素嗯了一声,静候他接下来的重头戏。

“天子召秦晋入京,所为就是以示恩宠,现在夺了人家的兵权,岂非与天子本意大相径庭,弄巧成拙?”

“杨相公以为当如何?某附议便是!”

杨国忠呵呵笑了两声:“会微兄果真痛快,好,且稍待些时日,便会有确实消息!”

说罢,一甩袍服,径自去了。

唐朝乱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9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可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唐朝乱事第9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