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我们知道小说中宇宙形成开始计算,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之后,宇宙有了天干十二会纪年法。过了五千四百年之后,宇宙形成了混沌状态。又过了五千四百年,天在混沌中生根。又过了五千四百年,混沌中形成了日月星辰。又过了五千四百年,混沌中的大地开始沉淀,变的坚实。又过了五千四百年,由于大地沉淀的不均匀,所以形成了山川湖海等地貌。又过了五千四百年,混沌中出现了动植物。又过了五千四百年,人类大量出现在混沌中。在这种情况下,才有了盘古开天辟地,接着才有了三皇治世五帝定伦。

做一道数学题,把上面的数字加一加,从宇宙形成到盘古开辟,一共是167400年。

再算一道,从开辟之后,就进入了三皇五帝时代。从三皇五帝时代到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代,一共是多少年?估算一下,三皇五帝在传说中是800年,夏、商、周、秦、两汉加一块大概是两千多年,再加上之前那个惊人的数字,可以得出结论,从宇宙的形成到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保守估计是十七万年。这意味着什么呢?

咱再算下一道数学题:1750x129600=226800000

这道题是什么意义呢?玉皇大帝自幼修炼,到孙悟空被压倒五行山下那年,经历了1750次大劫,每劫129600年,一共是226800000年。

不用我多说了吧,玉帝这个资历,在整部小说无出其右者。这就是为什么在小说中,玉皇大帝是宇宙之主,三清在他手下做事。

天庭政府刚成立,肯定缺人。所以早起吸收到政务职能部门的神仙,都是天赋异禀型的。比如凤凰、麒麟、龙、双冠子大公鸡等等。天庭不能都是动物吧,所以为了吸收人类,神仙满世界找可造之材送仙丹,吃完就升仙。

但是这种吸收公务员的办法有很大的弊端,被动升仙的神仙,一旦吃过了仙丹,就很难静下心来修行了。比如猪八戒。地面上的妖怪如果修炼勤奋,肯定要比吃仙丹神仙强。所以天庭制订了不太严谨的修行标准,练的好就能升仙。比如沙僧。

这样一来天庭就会源源不断的吸收到优秀人才,直到人才够用,人才过剩,冗官冗员。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所以天上老君降世临凡,创立道教,统一了修行标准。修道分两派,想成仙的修仙,想长生的炼丹,别管修哪个,都得花钱。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修炼,人类不修炼干啥?那就剩打架了,所以世界上战乱不休。天庭其实不希望再有人信道教了,人间君王这个级别的,弄不好就是哪个神仙下凡,他们信还无所谓。其他人就不要再学道教了。所以老君教出来一个弟子,就是孔子,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企图用道德约束人类向善,取代道教的地位。后来老君才发现还有那么的底层人民很迷茫,他们不知道该修道还是学儒。据说修道能成仙,太贵了玩不起。学儒能当官,太苦了学不了。这辈子反正是不行了,那就玩命作吧。为了渡化这部分人,老君化胡为佛,创立佛教。让人们知道是有来生的,这辈子不学好,下辈子会变畜生。这辈子学佛向善,下辈子变成国民老公。

由于佛教传播的不顺利,以及大乘佛法形成的较晚,这才有了取经工程。

取经工程是个双向工程,唐僧师徒这一路虽然还没取到经,但是这一路就是传播佛法的过程。到了凤仙郡之后,唐僧师徒看到的景象是三年大旱、民不聊生,于是认为求雨是小菜一碟的孙悟空,因此自告奋勇要去求雨,这一求雨,孙悟空可是碰上钉子了。

老龙王一直都是孙悟空随叫随到的碎催形象,这回孙悟空叫来了老龙王,让他下点雨。本来老龙王吐口痰就能解决的问题,没想到龙王推脱说没有玉帝圣旨不能下雨。这才引出来孙悟空上天庭请旨,老龙王假装会东海拿工具。

这时候凤仙郡的人民供奉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之前供奉的是玉皇大帝,现在供奉的是老龙王,这说明凤仙郡人民信仰的一直都是道教。

孙悟空上了南天门,护国天王告诉孙悟空凤仙郡不该下雨。孙悟空不信,觉得自己面子大,就要去凌霄殿找玉帝。结果途径通明店,孙悟空又被四大天师拦住了,他们也说凤仙郡不该下雨。孙悟空还是坚持自己面子大,结果到了凌霄殿,玉帝一点面子不给,让四大天师带着孙悟空去披香殿,看看里面的三大魔咒。

披香殿里有一座十丈高的米山,下面有个刚孵出来的小鸡在啄米。还有一座高二十丈的面山,下面有只哈巴狗舔面。还有一个约莫一尺半长的金锁,底下放一个小油灯在烤。玉帝说了,凤仙郡君侯把供奉玉帝的贡品喂了狗,所以玉帝立下这三道魔咒,等到鸡吃完了米,狗舔完了面,火烧断了锁,才给凤仙郡下雨。

孙悟空看完之后反应,作者写了八个字:“大惊失色”、“满面含羞”。重点呢就是“惊”和“羞”。

见了这么高的山,“惊”很正常,“羞”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从凤仙郡到披香殿,孙悟空都自信面子能解决问题。结果到了披香殿才发现,自己错了,这完全不是面子的事,披香殿就是一个哑谜。

孙悟空最会打哑谜,马上懂了这里面的道理。这里面压根不是狗吃完面、鸡吃完米的问题,这是个修行的问题。就像唐僧取经一样,不是说到灵山把经带到长安就大功告成了。如果仅仅是那样,唐僧就是个快递员。这一路走来,唐僧师徒经历了那么多,都是修行。孙悟空一个跟头到灵山取经,再一个跟头回到长安送经,没有任何意义。凤仙郡君侯先因为屁大点事就把供奉给玉帝的贡品喂狗,等到干旱了才想起来求玉帝、龙王同样是没有意义。

那怎么办呢?猪八戒说他去吃了米山、面山事情就解决了。孙悟空对这个小儿科的言论不屑一顾,根本不是吃不吃完的问题,玉帝有旨,要求凤仙郡向善。

上官郡侯善良吗?很明显不善良,表面上供奉着玉帝,转过脸来因为跟老婆吵架,就推到供桌把贡品喂狗,说明他心里并不尊重玉帝。三年自然干旱,老百姓死伤无数,上官郡侯可还是过着很好的生活。所以说这个人善良,都是表面功夫。怎么样才能让他从内心向善呢?玉帝早有暗示,学佛啊。

所以在孙悟空的指导下,凤仙郡全郡信佛,比着虔诚。也正是因为这样,玉帝很开心,什么米山、面山、金锁都是浮云,雷部众将到凤仙郡考察,见凤仙郡人民果然都敬天礼佛,于是回报玉帝此情此景。玉帝大喜,总算是渡化了全郡的人民。既然如此,那就下雨吧。

自此,玉帝这盘大棋下完,让佛教在凤仙郡站稳脚跟,成为了指导思想。唐僧也明白了来龙去脉,感慨这场大雨比比丘国救小孩更重要。

凤仙郡的事情完结,唐僧师徒继续西行。从狮驼岭之后,很久都没有重量级妖怪出现了。在下面的篇章中,吴老爷子又塑造出了一个重量级的妖王,至于这段故事又有什么玄机?下节再聊。

西游记中计----另类解读西游记》小说在线阅读_第9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klingkun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西游记中计----另类解读西游记第9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