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这话要是说起来,那还真是取经团队先招惹的荆棘岭。这不嘛,唐僧师徒到了荆棘岭,发现遍地荆棘,根本无路可走。从植物学的角度讲,这遍地荆棘就是“四操”的子孙门人,属于荆棘岭的主人。唐僧看到此情此景,内心感受就像朴树的《生如夏花》唱的那样:一路荆棘啊!

猪八戒看到此情此景,内心也浮起了点滴往事。那一年猪刚鬣走下了福陵山,走进了高老庄。那一年缺少男丁的老高家的地也荒芜成这个样子,正是他猪刚鬣一顿耙子给把高老荒变成了高老仓,也正是他一顿耙子让高家全家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那一年猪刚鬣和高翠兰恩恩爱爱的过日子,那一年猪刚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不就是吃的多点吗?老丈人就这么无情的翻脸了。猪八戒变身两丈高,抡起钉耙就把这漫山荆棘给扫荡了。

或许在他们看来,猪八戒这是大扫除的行为。但是在四操看来,这就像是灭门惨案。因此就在这危机时刻,枫树精赤身鬼抓走了唐僧。关键是抓走了唐僧干嘛?吃了?不合适,植物成精吃人有点困难。别看这哥几个都上前岁了,但是平时依然是树的模样跟那戳着。那该怎么办呢?那就跟唐僧讨论一些宇宙真理,目的是提示一下,过路就过路,但是一定要保护植物。

那么打着什么幌子提示呢?就说对诗,对诗多文雅。

四操和唐僧一人作诗一首,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生平。平心而论,除了拂云叟的水平尚可之外,其余几个即使附庸风雅,那诗做的都什么玩意儿?儿歌水平。跟孙悟空的诗相比都差的很远,可见孙悟空受的教育比这几个自学的强得多。就这破水平还对诗?都不如背诗来的雅致。五首诗作毕,估计都没词了。干脆切入正题,四操跟唐僧谈禅。

谈禅正好是唐僧的专业,所以话匣子一打开,那是滔滔不绝。什么是禅法呢?禅得静,法得度。要了解禅法,必读得静度。沉下心来自己去悟,所有道都是悟出来的。唐僧一席话,正中四操下怀。悟道这种事都是建立在静度的基础上,达摩祖师面壁而悟道,鉴真法师静坐而悟道,没见谁干着活把道给悟出来。像李逵那样坐都坐不住的人,上哪悟道去?再看四操,不悟道都不行,静坐了上千年,什么道都悟出来了。

所以一般出家人悟道,先练的就是坐禅,坐不住的,什么都悟不出来。于是四操告诉唐僧,他们悟道跟别人不一样。因为他们不需要联系坐禅这个环节,直接去悟就可以了。他们是植物,而且不是魔兽里面塞纳留斯的植物,所以是不会动的,天生就会坐禅。所以他们悟到更深刻,跟坐禅悟道的人类悟出来的有所不同。不同在哪呢?

水平最高的拂云叟是这么说的,话说道法就在中国,为啥要去西天求取呢?坐禅的目的是为了悟道,取经行为就是为了坐禅而悟道,岂不是本末倒置?放着正统的道法不去修炼,去炼道法的分支佛法,那就是指望铁树能开花,竹篮能打水。

这番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简单说拂云叟就是为了告诉唐僧,所谓佛法就是道法的分支,而道法的祖脉在中国。想真心悟道修行,根本不用大老远去西天,在中国什么道都能悟。佛即是道,道即是佛,本来就是一家子,变着法的忽悠人而已。

唐僧多聪明,顿时明白了拂云叟的意思。这时候凌空子赶紧出来打圆场,让拂云叟别再说了,已经够敏感的了,再说就要跨省了。因此他对唐僧说:“拂云之言,分明漏泄。圣僧请起,不可尽信。我等趁此月明,原不为讲论修持,且自吟哦逍遥,放荡襟怀也。(原文)”意思是咱就是谈文学,不聊其他的。

接着这五个人继续对诗,对完之后,唐僧要走。四操一合计,走不行。因为唐僧还没表态要不要继续西行,如果继续西行,那这漫山荆棘还是保不住。而且不光是荆棘,其他植物也够呛。这师徒四人简直是植物终结者。那咋整,一不做二不休,上大招!

这时候,打扮得花枝招展、俗不可耐的杏树精杏仙隆重出场。这位杏仙特别的直接,上来就问唐僧约吗?唐僧什么样的美女没见过,柔情似水如女儿国王,热辣性感如蝎子精,杏仙算得了什么,因此断然拒绝。

唐僧一拒绝,植物精们打算用强制手段。就在这关键时刻,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找上门来,吓得这群植物赶紧各归各位。唐僧跟徒弟们把事情的经过一说,猪八戒顿时来了精神。一般情况下,妖怪的大boss都是孙悟空干掉,其余的小妖精都是被猪八戒干掉。猪八戒最会的就是柿子捡软的捏。植物成精?杀!唐僧觉得这帮妖精也没要吃自己,何必呢?孙悟空在一旁说了,这帮妖怪是大大的祸害,杀!

其实这帮妖怪犯多大错了吗?真不见的,之所以落得这么悲惨的下场,还是因为知道的太多了。负伤的九头虫飞走之后,孙悟空不去追赶。但是对于这些植物,孙悟空表现出非杀不可的决心。猪八戒作为执行者,一顿耙子灭了荆棘岭妖族。

对于这件事,组织上是知道的。最起码金头揭谛早就把报告打上去了,但是组织上没有任何表示,放任着猪八戒斩灭荆棘岭妖族。总的来说,这就是一场典型的查水表事件。幸好这些妖精不善于活动,只能生活在没有人烟的荆棘岭。否则凭他们到处去瞎说,肯定会被天神跨区域追击,剁吧剁吧当柴禾烧了。

一路踏过荆棘岭,唐僧终于看到了曙光。在唐僧看来,他的目的地到了,只不过他们想到,看上去是终点的地方,居然是个大坑。至于这个坑有什么玄机,下节再聊。

四十九、不懂事

要说今天这段故事,就不得不提一提《封神演义》。之前我一再强调,《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没有人物上的必然联系,哪怕都叫哪吒,也不是同一个人物。虽然这两本书人物上没有必然联系,但是有些道理是相通的。

《封神演义》中的反派男一号叫申公豹,总是变着法的跟正派男一号姜子牙作对。那么说他俩有仇吗?有冤吗?都没有。那么申公豹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原来啊,天庭扩编,玉帝缺人手使用,于是定下封神榜,要给天庭招公务员使用。按说这是好事,应该有很多人挤破了脑袋想借此进入体制。但是天庭是挑人,不是收人。所以不是任何阿猫阿狗都能入玉帝的法眼,虽然到后来还真是有很多阿猫阿狗借此进入了体制。不过天庭看上的,其实是三大教(人教、阐教、截教)的优秀人才。接着问题就来了,三大教的弟子也分三六九等,他们修行从几十年到上千年不等,优秀人才不走封神榜这条路也能成神。事实上到后来李靖、杨戬、韦护等都是肉身成圣,没走封神的路子。

所以这事对于三大教的弟子来说,诱惑力为零。上头旨意发下来,三大教反应平平。唯有阐教的原始天尊象征性的应了这个活,派谁去干这事呢?晒一晒底下这群弟子,最没前途的就是小徒弟姜子牙。这哥们学了几十年的艺,一点前途的都没有,都没自己的徒孙有悟性。像这样的人就算修行上万年,也是榆木疙瘩一个。那就让他去吧,反正他也成不了仙,下山享受人间富贵去吧,赶紧走,别在玉虚宫丢人。

西游记中计----另类解读西游记》小说在线阅读_第6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klingkun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西游记中计----另类解读西游记第6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