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说这些话的人,有的就是不怀好意的的挑拨或赤裸裸的嫉妒。有的是潜意识里看不得别人生活平静幸福,心情淡定从容,以搅乱别人心境为乐事,把这种有意无意的嫉妒和恶意掩藏在貌似关心的面具下。对于这种人,请大家牢记一句话,“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无论对方表现的多么古道热肠,多么为你鸣不平,其人品都已经是十分可疑,动机更是不良。

还有极少一部分,是没有恶意,但因为思想观念的狭隘,总想把自己认为“幸福”、“正确”的生活观念强加在他人身上,如果人人都按照他(她)的生活轨迹走下去,他(她)才会获得一种安全感和自信,告诉自己“看,我这一辈子活的多正确、多明白,身边人不都得这样活着,我的三观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能这样对你的人,以亲戚居多。

大家回忆一下,自己有没有过这种心态,本来挺开心的,却被别人的几句话,就搅得心绪不宁。然后,猜疑、嫉妒、怨愤、不甘、忧虑、焦躁等等各种负面情绪,就被牵动出来了。这些负面情绪一旦产生,即便被理智强压下去,也会或快或慢、或轻或重的、有意无意的找个因由发泄在亲人或外人身上。

以上都是负面语言的引导,还有一种情况是捧杀,别人出于各种目的或想法,对你大肆褒扬、赞赏,你就洋洋自得了。

这两类情况都是心随境转,是愚痴啊。自己的事自己判断、自己处理,即便因为信息不足或判断失误做“错”了什么,这个“错”也可以成为经验教训,成就你日后更大的“对”。

别人无论什么动机来说这些试图乱你心神的话,你都不应该受到影响。否则,一切生活轨迹和情绪都被外界诱导着发展,你哪来的自信,自己潜意识里对自己都会下个定义,“我就是个墙头草,没有做决断的能力。我是个玻璃心,承受不了任何冲击。”天长日久的负面自我暗示下来,对心灵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情绪完全被外界环境牵着鼻子走了。

当然,这和刚愎自用完全是两码事,如果他人给你提供了以前你不了解的确凿、真实的信息,你因此调整对某人某事的处理和应对方式,这是很正常的。前文指的是,不应因为外境的转变而动摇心境,生起负面情绪。

说到这里,我们还得反向思考一下,有些话我们听了不舒服,那么我们也就不要对别人说那种消减对方幸福感的话语,将心比心嘛。

那我们既然要建立强大的心理素质,当然就不能放任这种情况发生,要努力的调整自己。一般人对自己的心是比较放纵的,即便偶尔做些调整也是一种娇惯的态度,要是受点委屈时忍了下来,潜意识里就把自己夸得不得了,觉得我好宽容,好悲壮啊。其实我们不应该这样惯着它,应该告诉它最多的就是,你错了,你又让“本我”冒头了。任何事不吃苦、不努力都不会有大的成就,修心也是如此。

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和思考,到了铁块的境界,就不大容易受他人影响了,一般的得失也放得下,但一些较大的顺、逆境还是经受不住,仍然会动心,比如亲朋好友的离弃与背叛,自身有了一定成就带来的傲慢、张狂,或财色名利方面的重大诱惑等。如果他(她)能够较快的反省自己,从负面情绪中脱离出来,那么问题还不大,如果就此滑落下去,那么就可能会推翻以前自身坚持的理念,改变初心。

到了心静如水时,那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除了至亲的生离死别还可能撼动心境,其余一切财色名利,身外之物的得失,都不能引发贪嗔痴了。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会不同意,觉得活着就是靠爱情、亲情来支持人生意义的,失去了这些还不能悲痛,那岂不是没有人性。抱有这种观点,那是对人生意义思考的不透彻,对世事无常这个根本规律,未能深信。

世间万物,一切生命有生就有灭,我们自己的生命也是如此,既然人人都必须死,为什么我们所爱的人就不能死。一切相聚最终必然分离,人人都可能分离,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被分离。怎么可以那么贪心。

当你对感情有了执着的贪恋,就必然会有忧惧发生,因为你害怕失去,一旦失去就必然痛彻心扉,越执着就越痛苦,而有些分离是无论如何都要发生的,无论你多抗拒,多深爱也阻拦不住。

所以说要放下对感情的执着,解脱感情对心灵的束缚。放下、解脱是避免情感对理智的蒙蔽,而不是放下慈悲心、关爱心,以此为借口,对身边人冷漠无视。

越是对感情没有奢求和期望、不求回报,越是要对他人诚挚关爱和付出,这样才彰显出你的慈悲和宽宏。否则对别人的爱,也不过是试图交换回来情感的满足而已,一旦抱了交换的心态,得失不均衡时自然就要怨怼或伤悲了。

放下对感情的执着,指的是,当他们在我们身边时,我们尽力去关爱,一旦无可挽回的分离或失去,就要马上放下,不是说一点不能悲伤,而是悲伤的原因主要是悲悯人类生命的脆弱易逝,由自己此刻的痛苦,感受到众生失去亲人的痛苦,由此生起慈悲之心。而不是只悲伤自己失去了一个能给自己情感温暖的人,而且把心念长时间的驻扎在这份悲伤上。

悲悯和悲伤完全是两个概念,悲伤总是离不开“我”的利益得失,有物伤其类的意思,悲悯则是对万物苍生的大爱,“视众生如子女,视子女如众生”。

当然,如果彻底看透了生死,那就丝毫不用伤悲了,这样的人,即便自己临终也不会有任何痛苦和畏惧,对他们来说,生命的终结,不过是一场旅行的结束,生有何欢、死有何惧。所以,庄子丧妻,鼓盆而歌,我们不能认为他是薄情寡义,实在是境界不同,感受和做法自然不同。

而且,即便纯从实用角度出发,如果一场生离死别,已经注定发生,无法挽回,那么你悲有何用?能改变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实吗?既然改变不了还要折磨自己,那不是愚痴是什么。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种悲伤,主要的作用是无意识下维护自己的道德感和情感利益。如果不悲伤,他(她)会怀疑自己的道德层次,觉得自己薄情寡义,越悲伤他越会觉得自己是重情义的人,这样也会一定程度的增加他的自信,自己对自己的正面评价嘛。

而且悲伤也是一种情感抚慰和满足,也就是说,他(她)潜意识里会告诉自己,我已经为你痛苦到茶饭不思,憔悴不堪,说明我对你的亲情(爱情)是真挚无比的,我这样折磨自己,对得起你曾经为我付出那么多。痛苦的时间越长,他(她)就越觉得对得起离去的人。然后等到,他(她)觉得这种痛苦,足矣和对方的付出均衡时,他(她)就会有意无意的告诉自己,我不能再这样悲伤下去了。然后他(她)才能放下这个心结,开始新生活,重新寻找快乐和幸福。当然,也有极少数人,潜意识中为了符合重情义的标准,悲伤一辈子的,这是极少数,就不多说了。

戏说金庸之心理训练法—使你掌控内心增强自信》小说在线阅读_第4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善解万物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戏说金庸之心理训练法—使你掌控内心增强自信第4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