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大致是,代国位于赵国恒山郡的北部,与胡人相邻,经常有胡人攻打,很难设立为国家;把太原郡的部分地盘划出来,成立代国;然后大家伙推举出一位代王。
于是,燕王卢绾、相国萧何等33个人都说:“皇子恒贤知温良,请立以为代王,都晋阳。”
在汉十一年正月丙子这一天,刘恒被立为了代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之后,刘邦大赦天下,与民同庆。
公元前195年2月,刘邦接连发布了两道诏书,内容如下:
“欲减省赋敛,今上交国库没有统一的章程,地方官吏常多取赋敛以上交,而诸侯王则赋敛更多,百姓甚为困苦。现在下令诸侯王、通侯每逢十月为上交赋敛期。至于各郡计算的方式是以人口数为准,每人每年上缴六十三钱,以交国库。”
“常闻王者没有超过周文王的,霸者没有超过齐桓公的,都是依靠贤人辅佐而成名的。当今天下的贤才智能之人难道不及古代的多吗?只怕人主不尊重人才,人才又怎么能被推荐呢!今日我仰仗上天之灵,依靠贤士大夫而取得天下,让天下成为一家,想长久传业,代代奉宗庙而不要亡绝。贤人曾帮助我共定天下,却不能和我共享荣华,可乎?贤士大夫只要能和我同心治国的,我一定给以高官厚禄。特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收此诏转给相国,相国酂侯收诏书下发诸侯王,御史中丞收诏另下发郡守。凡各地公认的明德贤者,要亲往劝勉,派车送往京都,先到相国府报到,登录行状、年龄。隐瞒人才不报的,察觉之后,撤职。年老疲病,就不必派送了。”
第一道诏书是关于国计民生的,主旨是减免百姓赋税。第二道诏书则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帝求贤诏”,表达了刘邦渴求人才的愿望,和汉十二年的大风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有一处让人困惑的地方,比如“御史大夫昌下相国”。周昌在汉九年就已经被调往赵国担任丞相一职了,此时担任御史大夫的是江邑侯赵尧,此处仍称御史大夫为周昌似乎欠妥。或许,刘邦在雒阳发布诏书时,赵相周昌就在身边,同时兼任了汉国御史大夫和赵国丞相。同一个职位、两个人任职的现象在汉高帝时期是经常存在的,比如傅宽攻打陈豨时就高配齐国相国,而当时的齐国相国也是平阳侯曹参。
这封高帝求贤诏中,刘邦先提到了古人用贤人成就功业,然后说明了自己用贤人才平定天下,最后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的诚意与急迫心情。该道诏书虽然短小,却清楚地说明了诏令求贤的原因、目的和方法。尽管此诏书是刘邦晚年发布的,但它毕竟奠定了汉政府用贤人治国的基本国策。西汉大量贤士得到重用是在武帝、宣帝时期。但是,要追溯西汉王朝的求贤历史,还要从这封诏书开始。
清末民主革命者余诚在《古文释义新编》中高度赞扬了刘邦的这道诏书,说:“此诏期望殷勤,法制详细且能流丽端庄,跌宕劲峭,兼而有之。高帝之雄气伟略,殆具足见矣。”
当然,反对者会认为,刘邦此举明显是惺惺作态,把战神韩信、梁王彭越等人都杀了,居然还厚颜无耻地求贤,什么“飞鸟尽,良弓藏;狡免死,走狗烹”等等。
事实上,刘邦的这封诏书主要是寻求与自己共同治理天下的贤人,韩信、彭越之类的明显不属于这类人。除了韩信、陈豨等极少数因为心怀不满而反叛的功臣、诸侯王外,绝大多数功臣表中的列侯都得以善终,比如说大汉第一武将平阳侯曹参的后代成为列侯的时间长达三四百年,大汉第一文臣萧何的后代一直到王莽篡汉后才从列侯沦为路人,等等。
三百二十九、彭越谋反案
公元前195年3月,梁王彭越谋反,被诛灭三族。
由于陈豨叛乱,当刘邦到达邯郸后,就积极组织兵力攻打陈豨。首先,他派遣使者向南到达与赵国相邻的梁国。梁王彭越称病,不愿意北上赵国,大概和陈豨是老朋友,不想亲自攻打陈豨吧。但是,彭越派遣了部将领兵到邯郸向刘邦报告。
刘邦听过梁国将军的汇报后,非常生气,派遣使者责备彭越。彭越害怕了,想亲自前往邯郸向刘邦道歉。
这时,彭越帐下的将军扈辄说:“大王刚开始不前往,被责备后才前行,去了肯定会被擒拿,不如发兵反叛算了!”
高明的领导会分辨出哪些是骚主意,哪些是好主意。显然,彭越不属于这样的领导。面对扈辄的建议,彭越既没有听从,也没有选择前往邯郸向刘邦道歉,而是继续假装有病。
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梁国的太仆得罪了彭越,彭越想要斩杀这名太仆,但是太仆却提前跑路了。太仆跑到汉国后,添油加醋汇报了梁王彭越和扈辄谋反的计划。于是,刘邦派遣使者用突然袭击的手段,逮捕了彭越,然后囚禁在雒阳。
扈辄劝你谋反,你居然不把他诛杀,还留着他,什么意思!
经有关部门审理,认为梁王彭越谋反的罪证具备,请求皇上依法判处。皇上赦免了他,废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郡青衣县。
押送彭越的车队向西走到郑县时,正赶上皇后吕雉从长安来,打算前往洛阳,路上遇见彭越,彭越对着吕后哭泣,说自己没有罪行,希望回到故乡昌邑县。昌邑位于东郡,也就是彭越受封为梁王的地方。吕雉假装同意,带着彭越一起去洛阳。
彭越想回到昌邑,其心思昭然若揭。
吕后向皇上陈述说:“彭王是个壮士,如今把他流放到蜀郡,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不如杀掉他。所以,妾带着他一起回来了。”
这个女人不简单!
然而,刘邦已经发布诏书赦免了彭越,总不能出尔反尔吧。但吕雉有的是办法,她让彭越的门客状告彭越再次阴谋造反。于是,廷尉王恬启呈报诛灭彭越的宗族,刘邦就批准了。这样,在汉十一年夏天,汉政府诛杀了彭越,并灭了彭越的宗族,梁国也被废除。
刘邦诛杀彭越后,把彭越的头颅悬挂在雒阳的集市上示众,下诏说:“有敢收视者,辄捕之。”
梁国大夫栾布刚刚从齐国返回,便把自己出使的情况,在彭越的头颅下面汇报,边祭祀边哭泣。官吏逮捕了他,并将此事报告了皇上。
皇上召见栾布,骂道:“你要和彭越一同谋反吗?我禁令任何人不得收尸,你偏要祭他哭他,同彭越一起造反已经很清楚了。赶快把他烹杀!”
侍卫们正抬起栾布走向装有沸水的铁锅时,栾布回头说:“希望让我说一句话再死。”
皇上说:“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