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信的小儿子韩颓当和孙子韩婴在汉文帝时期归附了中央政府,仁厚宽慈的汉文帝没有计较韩王信叛变的历史,而是分封他们为列侯。其中,韩颓当在后来的平定七国之乱的战役中立下了大功,后代被封为列侯一直持续到了汉武帝末期。
随着韩王信的被杀、陈豨北逃匈奴,代地的叛乱暂时告一段落。
大约八、九个月后,陈豨在匈奴人的支持下又对代地发动了进攻,周勃、樊哙受诏再次领兵北征。皇帝刘邦则带领曹参、郦商、夏侯婴、灌婴等人向南平定淮南王英布的叛乱。和英布叛乱的程度相比,陈豨的规模小多了。因此,刘邦只派遣了周勃、樊哙两位主将前去消灭陈豨。
双方在代国代郡的灵丘县交战,战役结果毫无悬念,在周勃、樊哙两位猛将的进攻下,陈豨和匈奴的军队一败涂地,陈豨被樊哙的一名士卒所追杀。周勃俘虏了陈豨新任命的丞相程纵、将军陈武、都尉高肆,平定了代郡9个县;樊哙则先在横谷攻破了陈豨的匈奴骑兵,斩杀了将军赵既,俘虏了代国另一位丞相冯梁、太守孙奋、大将王黄、将军、太仆解福等十人,与诸将共同平定了代国的大小乡邑73座。
程纵在汉七年参加了韩王信的叛乱,被老将郦商俘虏了。或许与陈豨有交情,陈豨让他再次担任代国丞相。只不过这次被俘后,程纵就消失了,估计被诛杀了。
至于王黄的被俘,则有些滑稽了。王黄和曼丘臣的下属为了刘邦开出的一千金悬赏,居然把两人绑起来送给了汉军。这可以从《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得到印证,和刘邦同一个曾祖父的刘泽也参加了此次作战。刘泽由于俘获了王黄而被封为营陵侯,在功臣表中排在第88名。
韩王信、陈豨的先后被杀,使匈奴丧失了在长城以南的代言人,汉帝国的边疆才有所稳定。
三百二十八、韩信谋反案
汉十一年春正月,即公元前195年1月,当刘邦还在赵国恒山郡指挥东垣战役时,淮阴侯韩信因为在长安城谋反而被诛灭三族。同时,周勃和樊哙的军队在代国参合县斩杀了韩王信。
关于淮阴侯韩信谋反一事的记载,见于《淮阴侯列传》,如下: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太守,向淮阴侯辞行。淮阴侯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仰天叹息说:“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
陈豨说:“唯将军令之。”
淮阴侯说:“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我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才能,相信了,说:“谨奉教!”
汉十年,陈豨果然反叛,皇上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的住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公。”
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他的一位舍人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舍人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相国谋划,令人假说从皇上那儿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
萧相国欺骗韩信说:“即使有病,也要强打精神进宫祝贺吧。”
韩信进宫,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高祖从平叛陈豨的军中回到雒阳,见韩信已死,又高兴又怜悯他,问:“韩信临死时说过什么话?”
吕后说:“韩信说悔恨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
高祖说:“那人是齐国的辩士。”
就下令齐国捕捉蒯通。蒯通被带到长安后,皇上说:“你唆使淮阴侯反叛吗?”
蒯通回答说:“然。臣的确教过他,竖子不采纳臣的计策,所以有自取灭亡的下场。假如那竖子采纳臣的计策,陛下怎能够灭掉他呢?”
皇上生气地说:“煮了他。”
蒯通说:“嗟乎,煮死我,冤枉啊!”
皇上说:“你唆使韩信造反,有什么冤枉?”
蒯通说:“秦国法度败坏、政权瓦解时,崤山以东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事,英雄豪杰像乌鸦一样聚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遂之,于是才智高超、行动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蹠的狗对着尧叫,尧并不是不仁德,只因为他不是狗的主人。正当这时,臣只知道韩信,并不知道有陛下。况且天下磨快武器、手执利刃想干陛下所为之事的人太多了,只是力不从心罢了。又怎么能够把他们都煮死呢?”
高帝说:“放掉他。”就赦免了蒯通的罪过。
以上记载可谓是纪实描写与小说描写相结合,让人分不清哪些是真实发生过的,哪些是司马迁的杜撰,比如刘邦“且喜且怜之”的神态刻画,很明显属于司马迁的想象。
根据《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载:“(慎阳侯栾说)为淮阴舍人,告淮阴侯信反,侯,二千户。”由此可知,状告韩信谋反的“舍人弟”是栾说。栾说可能和他哥一样,也是韩信的舍人。韩信和陈豨对话的来源估计就是栾说的供词,之后被司马迁做了一定程度的文学加工。
但是,栾说被封侯的时间是“十一年十二月甲寅”。汉十一年十二月,在赵国指挥平叛战役的刘邦先后分封了四位功臣,分别是东阳侯张相如、开封侯陶舍、沛侯刘濞、慎阳侯栾说,在功臣表排名依次为118、115、无、131。除了前两位立有军功外,刘濞由于是刘邦二哥刘喜的儿子而获封,栾说由于状告韩信谋反而获封。根据栾说获封的时间,韩信谋反案的时间应该发生在汉十一年十一月左右。《高帝纪》中的记载“春正月,淮阴侯韩信谋反长安,夷三族”,应该指的是韩信的三族在春正月被诛灭。
长安城里的栾说被留在赵国的刘邦分封为列侯,说明吕雉派遣使者把韩信谋反的事情告诉了刘邦。
另外,《史记索隐》中提到“晋灼曰,楚汉春秋云谢公也”,似乎状告韩信谋反的人是谢公。合理的解释是,栾说和谢公两个人都状告了韩信谋反,但栾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关于韩信是否真得谋反,还是被汉政府诬陷,一向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的末尾发表评论说:“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至少在司马迁眼中,韩信是确定无疑的谋反了。
三百二十九、高帝求贤诏
公元前195年1月,刘邦从赵国返回汉国河南郡的雒阳,发布了以下诏书:
“代地居恒山之北,与夷狄边,赵乃从山南有之,远,数有胡寇,难以为国。颇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属代,代之云中以西为云中郡,则代受边寇益少矣。王、相国、通侯、吏二千石,择可立为代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