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越王勾践的后裔比较著名的还有吴芮的属下梅鋗。梅鋗在上文提到过,因为攻破秦国重要的关隘武关有功,而被项籍分封十万户。入武关破秦之后,梅鋗并没有入汉从击项籍。因此在刘邦建国后,并没有获得分封。虽然梅鋗早已死去,但是梅鋗却给后世留下了一系列地名,比如梅城、梅山、梅州等。想必这些地名连起来,就是梅鋗一生的征程吧!

不得不说,刘邦的统战工作十分成功。通过简单的分封,就把潜在的不稳定因素抑制在萌芽状态。在一系列分封结束后,刘邦从定陶来到雒阳,准备建都雒阳。

二百九十、高帝五年五月诏

汉五年夏五月,即公元前201年5月,皇帝刘邦发布了诏书,目的是处理各种战后问题,并希望把国家由战争状态转入和平状态。诏书部分内容如下:

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半之。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军吏卒会赦,其亡罪而亡爵及不满大夫者,皆赐爵为大夫。故大夫以上赐爵各一级,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

七大夫、公乘以上,皆高爵也。诸侯子及从军归者,甚多高爵,吾数诏吏先与田宅,及所当求于吏者,与。爵或人君,上所尊礼,久立吏前,曾不为决,甚亡谓也。异日秦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与亢礼。今吾于爵非轻也,吏独安取此!且法以有功劳行田宅,今小吏未尝从军者多满,而有功者顾不得,背公立私,守尉长吏教训甚不善。其令诸吏善遇高爵,称吾意。且廉问,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

诏书的翻译如下:

定居于关中地区的诸侯国人,免除十二年的徭役;返归本籍所在地的诸侯国人,免除其六年的徭役。以前,有聚保山泽、未登录户籍的人,如今天下已经平定,命令你们回到本籍所在县,恢复其旧有的爵位和田宅,官吏当以文法教训辨告,不得鞭笞侮辱。因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赦免为庶人。

【汉唐君曰:“诸侯子”指的是“诸侯国人”,是西汉初年的法律用语。其来源有二:

第一,据《高帝纪》记载:“羽使卒三万人从汉王,楚子、诸侯人之慕从者数万人。”可见,跟随刘邦前往汉中的人除了三万汉军,还有数万仰慕刘邦的楚人以及其他诸侯国的人,比如韩王信和韩信等。一言以蔽之,跟随刘邦前往汉中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关东地区的六国人。此时的刘邦51岁,被人赞誉为“宽大长者”,魅力非凡!

第二,汉二年六月,刘邦在彭城之役失败后,于当年八月再次率领军队进入关中。这次跟随刘邦返回关中的人比上一批返回汉中的人更加复杂,这表现在不同国籍人员的数量及构成比例。汉元年刘邦平定三秦后,裹挟天下诸侯,率领56万诸侯联军,一举端了项籍的老巢彭城县,却不料败在了项籍的3万精锐骑兵上,仓皇西撤。这56万诸侯联军瞬间崩溃,跟随刘邦返回关中的大多是对革命事业极为信仰的人。

汉元年跟随刘邦进入汉中的人与汉二年跟随刘邦进入关中的人共同构成了“诸侯子在关中者”。等到了汉五年五月,汉政府开始遣散军队。对于这些久经考验、忠诚度极高的军官士兵,刘邦当然希望他们能够留在关中,巩固新成立的政权。因此,刘邦在诏书中说:“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半之”,即在关中上户口的军士享受中央政府在徭役和政策上的优惠。

对于在秦末动乱中“相聚保山泽”的人,刘邦直接下令让其回归户籍地,并恢复其旧有的爵位和田宅。这一政策有利于稳定局面,最大可能的不动用军队就解决这些割据势力。

然后,刘邦又宣布了“废奴”政策。根据《高帝纪》记载:“汉二年六月,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也就是说,之前因为饥荒,关中的汉政府发布过“准许卖子为奴”的诏令等等。因此,统一后的汉政府在诏书中提到“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军队的所有吏卒,除去有罪者外,及爵位不满大夫者,皆赐予大夫(第五等爵)爵位。大夫及以上爵位的拥有者,皆加赐一级爵位。拥有七大夫(第七等爵)以上爵位者,皆给予食邑之优待。七大夫以下爵位的拥有者,皆免除其本人及其同户者的徭役。

七大夫、公乘(第八级爵)及以上的爵位,都是高爵。诸侯子及从军归者,拥有高爵者甚多,我已经多次下诏给官吏,优先给予田宅及其他应当享有的待遇,从速办理。有爵者,特别是诸侯国的君主,为天子所尊礼,地方官吏拖延、不办理他们所应获得的待遇,非常不合事宜。

从前,秦民有公大夫以上爵位者,见县长可长揖不拜,行对等之礼。当今,我对爵位并无轻视之意,官吏岂敢擅自如此。赐予有功劳者田宅是法律所规定的。未曾从军的地方小吏,多私取田宅以自肥,有功劳者反而不能得到应有的赏赐,这种背公立私的事情之所以发生,原因在于郡守、尉等长吏的教训不力。命令诸位官吏厚待高爵者,以满足我的心意,并且查问,如有不按诏令行事者,从重论处。

【汉唐氏曰:刘邦的一系列政策,核心内容只有一个,即“优待军功阶层”。那些在三年反秦、五年平项战争中流血流汗的将士,大汉政府从不亏待他们中的每一个人!他们跟随刘邦出生入死,刘邦也是一个有感情的人,所以丝毫不吝惜对他们的封赏。数十年后,当吕氏家族想发动政变争夺大汉帝国权力时,太尉周勃一声令下,士兵们就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他们的立场。

据司马迁在《吕太后本纪》中的记载:“太尉将之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军中皆左袒为刘氏。”将士们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选择了拥护刘氏,因此吕氏家族在政变中一败涂地。】

什么是真正的历史?不是司马迁那充满偏见和小说性十足的记载,而是那一件件出土的竹简与枯燥的诏书。上述诏书来源于班固《高帝纪》的记载,想必刘邦在发布此诏书前经过了充分考虑,然后再颁布诏书于天下。因此,汉唐氏把诏书的全文呈现于读者面前,使诸君更加直观的了解刘邦的治国理念和思路。

本节内容主要参考著名历史学者李开元所著的《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汉唐氏于此特向李先生致敬!

二百九十一、“汉初三杰”的来源

高帝五年五月,刘邦发布了著名的“高帝五年诏”,至此国家的重心转向和平建设。汉帝国迎来了短暂的和平局面。期间,刘邦与群臣在雒阳的宫殿中饮酒作乐、谈笑风生。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记载了一处很有意思的对话,100多年后,班固在撰写《汉书》时,基本上照抄了司马迁的原话,然后又添加了四个字“群臣悦服”。现以《高祖本纪》为主,摘录如下:

深度解析汉高帝刘邦的一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18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汉唐星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深度解析汉高帝刘邦的一生第18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