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二百八十七、荡平反汉联盟

垓下之战中,西楚军统帅项籍丢下军队连夜逃跑,因此汉军轻易斩杀、俘虏了西楚军高达八万人。之后,汉王刘邦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荡平了敌对势力:

第一,派遣昌文侯灌婴率领五千骑兵南下追杀项籍。当然,这个时间点位于汉军对垓下的西楚军发动总攻之前。灌婴顺利完成了斩杀项籍的任务。然后,灌婴派遣使者把项籍的头颅送给刘邦,自己则南下继续作战。

《樊郦滕灌列传》中记载:“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受诏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降左、右司马各一人,卒万二千人,尽得其军将吏。下东城、历阳。渡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还定淮北。凡五十二县。”

其中,东城、历阳两县均属于九江郡。看来,大司马周殷降汉时,并没有控制整个九江郡。灌婴渡过长江进入江东后,在吴县城下打败并俘虏了吴郡长,平定了鄣郡、会稽郡、庐江郡等地。“吴”、“豫章”等地名大概是项籍建立西楚国后更改的地名。之后,灌婴返回淮河以北,共平定了52个县。

第二,派遣威武侯周勃向东彻底平定了四川郡、东海郡等两郡二十二个县。虽然灌婴在此之前已经攻占了留县、相县等十余个县,但史官还是把功劳算在了周勃身上,毕竟周勃在汉营中的地位高于灌婴;

潍水之战中,灌婴率部斩杀了西楚军大将龙且,但斩杀龙且的功劳却同时出现在曹参和灌婴的战绩中。这说明曹参的地位也高于灌婴,和周勃位于同一个等级上。

第三,刘邦本人亲率诸侯的军队北上进攻薛郡。联军进攻胡陵县时,遭遇到了激烈的抵抗,临武侯樊哙的战绩中有“屠胡陵”的记载,信成侯郦商的战绩中有“攻胡陵”的记载。

攻克胡陵后,联军继续北上。当抵达薛郡的郡治鲁县时,联军再次遭遇到了城内守军疯狂地抵抗。刘邦有些火大,想要用诸侯联军血洗鲁县。恰好,灌婴的使者把项籍的头颅送到了刘邦帐中。刘邦让人把项籍的头颅展示给鲁县的守军,于是鲁县投降了。

第四,派遣堂兄刘贾率领九江兵,与太尉长安侯卢绾朝西南方向进攻临江国。早在陈县决战结束后,刘邦就已经着手策划攻灭临江国的战役。为此,他派遣建武侯靳歙领兵南下,执行平定临江国的任务。

《傅靳蒯成列传》记载:“(靳歙)别定江陵,降江陵柱国、大司马以下八人,身得江陵王,生致之雒阳,因定南郡。”

刘、卢二人抵达临江国后,与靳歙共同包围了临江国首都江陵县。三个多月后,汉军才攻克了江陵县,俘虏了临江王共尉。共尉被押送到雒阳后,不久被杀掉。

临江国因为首都位于江陵县,所以又被称为江陵国。国君以共为氏,属于芈姓楚国王室后裔。第一任国王共敖曾担任楚王心的柱国,因攻取南郡有功,而被项籍分封为临江王。之后,共敖参与了弑杀楚王心的行动。但汉楚战争开始后,共敖却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共敖于汉三年七月病死,当时汉王刘邦刚刚获得张耳、韩信的军队,驻守在河内郡。共敖死后,儿子共尉继承了王位,继续执行其父不投降汉国的政策。因此,汉国以临江王弑杀义帝为理由,攻灭了临江国。

诸侯联军攻克鲁县后,继续向北。在齐国济北郡的谷城,汉王刘邦以鲁县县令的名号埋葬了项籍的遗体。之后,刘邦亲自主持了项籍的追悼会,回顾了与项籍并肩作战攻灭暴秦的光辉岁月,肯定了项籍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项籍犯下的不可饶恕之错误。

至于项籍被葬在谷城的原因,晚清学者洪亮吉曾在《东阿县西楚霸王墓记》提到“寻碑读之,云有李将军从王死,实附葬焉”,又有清人施遂亭在《武威杂堂》中说:“山阴人,尉李左绩,式项王,不冶,汉王御其首,绩自卸也”。今人根据两个清代人的言辞,认为项籍的部下李将军坚守谷城,刘邦为了攻占谷城,答应李将军把项籍妥善安葬;安葬项籍后,李将军自杀在项籍墓旁。该说法属于典型的穿凿附会、无中生有的虚构历史,就好像李左车后来被虚构成赵国名将李左车的孙子一样。

然后,刘邦赦免了项氏族人,并分封项缠为射阳侯、项他为平皋侯、项襄为桃侯,以及一个在史书中没有留下氏名的玄武侯,同时赐为刘氏。只有平皋侯国和桃侯国坚持到了高后二年,因此在功臣表中留下了排名,分别为第121名、第135名,相当于55年授衔时的少将军衔。

此外,刘邦下诏“诸民略在楚者皆归之”。其中,“诸民”指项籍进入关中时抢掠的秦人,以及进攻齐国时掳掠的齐人等。

紧接着,刘邦向南抵达了定陶县,骑马迅速进入了齐王韩信的军营,夺取了齐军的指挥权,留下了目瞪口呆的齐王韩信……

深度解析汉高帝刘邦的一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18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汉唐星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深度解析汉高帝刘邦的一生第18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