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二百七十、功臣表中的灭齐战役(上)

根据司马迁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和班固的《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现把参加灭齐战役的汉国诸将的功绩罗列如下:

淮阴侯韩信:兵初起,以卒从项梁,梁死属项羽为郎中,至咸阳,亡从入汉,为连敖典客,萧何言为大将军,别定魏、齐,为王,徙楚,坐擅发兵,废为淮阴侯。

由于韩信曾经担任汉国灭魏、灭齐两大战役的总指挥,很多人便认为韩信才华横溢,于是因此受到刘邦的器重。其实不然,韩信在汉国晋升如此之快的原因更多的是机缘巧合。刘邦在汉二年六月立次子刘盈为太子,刘盈的舅舅吕泽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汉军的二号人物,而太子之位最大竞争者刘肥的拥护者曹参则落了下风。出于政局稳定的考虑,刘邦自然不能任命曹参为汉军对外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总指挥,其他丰沛系的将领自然也不能凌驾于曹参之上。于是,作为萧何亲信、吕泽派系的韩信便走上了历史前台。当然,刘邦大力提拔韩信也有培养人才的长远考虑。

可惜的是,韩信急于立功,擅自攻打齐国;后来又趁刘邦与项籍鏖战之际,索要齐王的封赏。等刘邦消灭项籍后,找了个借口把韩信从齐国挪到了楚国,然后用计擒住了韩信,把韩信废为淮阴侯,罪名就是“坐擅发兵”。最后,韩信因为心怀不轨而被吕雉诛杀。由于是反面人物,并且死在了“高后二年”之前,因此,韩信没有排名。

河阳侯陈涓:以卒前元年从起碭,以二队将入汉,击项籍,得梁郎将处,侯。以丞相定齐。

陈涓在功臣表中排名第29位,相当于55年授衔时的上将军衔。他在秦二世元年刘邦起兵沛县前就参加了革命;再准确一点,时间是刘邦在芒砀山落草为寇期间。陈涓可谓是元老级别的人物。他以丞相的身份跟随齐国相国曹参平定了齐国,当时韩信已经率兵南下了。

汉军中的高级将领出征前经常被汉王刘邦冠上“丞相”、“左丞相”等头衔。当然,这些所谓的“丞相”仅仅是一种尊贵的荣誉称号。至于处理政务,则由真正的丞相萧何负责了。从这一点看出,刘邦非常擅长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乐成侯丁礼:以中涓骑从起砀;为骑将入汉;定三秦,为正奉侯;以都尉击籍;属灌婴,杀龙且;更为乐成侯,千户。

丁礼在功臣表中排名第42位,相当于55年授衔时的上将军衔。他大概在刘邦被楚怀王任命为砀郡长后才参加的革命。由于其在平定三秦中的出色表现,被刘邦分封为正奉侯。尽管丁礼首次封侯的时间赶在了排名第10的阳陵侯傅宽前面,但是其最终排名与后者的差距依然很大。大概丁礼除了军功之外,再没有其他长处了,比如说参加革命早、与刘邦关系密切等等。

骑将正奉侯丁礼跟随御史大夫昌文侯灌婴参加了潍水之战,并且亲自攻杀了楚齐联军的总指挥龙且。后来,丁礼被改封为乐成侯。他的曾孙丁义因为向汉武帝推荐错了人才而被诛杀,乐成侯国也被废除。

丁礼还有一位氏名为丁义的弟弟,被封为宣曲侯,在功臣表中排在了第43位,仅次于丁礼。丁义在汉五年十月的固陵之战中还会出现。至于两个“丁义”重名的现象,或许是丁礼的后人为了不曾忘却的纪念吧!

二百七十、功臣表中的灭齐战役(下)

肥如侯蔡寅:以魏太仆汉王三年初从,以车骑都尉破龙且、及彭城,侯,千户。

蔡寅在功臣表中排名第66位,相当于55年授衔时的中将军衔。他曾经是魏王豹的专车司机。汉国攻灭西魏国后,蔡寅加入到了汉军的队伍中。由于刘邦不缺少司机,于是蔡寅改行做了骑将。他跟随昌文侯灌婴参加了潍水之战,攻破了龙且的军队,然后又参加了灌婴攻破彭城的战役。

蔡寅是降将中排名比较靠前的武将之一。大概由于其一直跟着灌婴作战吧,被贴上了灌婴嫡系的标签,因此蔡寅在高后二年的排名中相对靠前。

下相侯泠耳:以客从起沛,用兵从击破齐田解军,以楚丞相坚守彭城,距布军,功侯,二千户。

冷耳在功臣表中排名第85位,相当于55年授衔时的少将军衔。虽然他参加革命比较早,但是在刘邦称帝前立下的战功太有限了,因此排名比较靠后。冷耳参加了灭齐战役的第一战——历城之战。但此次战斗中,汉军突袭了没有准备的齐军,战斗过程基本上很轻松。冷热的简历中把这样的战斗都写进去,由此可知,其本人实在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功劳。

汉十一年,淮南王英布反叛,攻下了荆国,荆王刘贾战死。英布向楚国进军,时任楚相的冷耳坚守彭城,抵挡了英布的进攻,因此被刘邦封为下相侯。

戚侯季必:以都尉汉二年初起栎阳;攻废丘,破之;因击项籍;别属韩信破齐军;攻臧荼,迁为将军;击信,侯,千户。

季必在功臣表中排名第90位,相当于55年授衔时的少将军衔。季必在灌婴的传记中被误写为“李必”。刘邦在彭城大败后,想要组建专业骑兵,李必不肯担任骑兵的统帅,于是刘邦任命灌婴为骑将。之后,季必参与了攻打雍王章邯的最后一战——废丘之战。在灭齐战役中,他被划入到了韩信直接率领的军队中,参与了攻破齐军的系列战斗。然后,他又参加了平定燕王臧荼和韩王信的战役。最后,季必被封为戚侯。

这么拼的武将,排名居然如此靠后,大概与其降将的身份有关吧!

深泽侯赵将夜:以赵将汉王三年降,属淮阴侯,定赵、齐、楚,以击平城,功侯,七百户。

赵将夜在功臣表中排名第98位,相当于55年授衔时的少将军衔。他在汉灭赵战役中投降了汉军,之后跟随韩信四处征战,是韩信为数不多的、可以勉强算得上亲信的人之一。不过,既然赵将夜为了保命而投降汉军,当然也会在韩信衰败时离开韩信。由于参加过刘邦主导的平城之战,他被分封为深泽侯。

中水侯吕马童:以郎中骑将汉王元年从起好畤,以司马击龙且,复共斩项羽,侯,千五百户。

吕马童在功臣表中排名第101位,相当于55年授衔时的少将军衔。吕马童在后人心中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因为他牵涉到了项籍之死。据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籍临死前曾与吕马童有过一段简短的对话,并称吕马童为“吾故人”。吕马童因为与其他四人共同斩杀了项籍,而被刘邦封为中水侯。

汉国平定三秦系列战役中,吕马童在好畤县参加了汉军。之后,他基本上在后方防守。直至汉四年的灭齐战役,他才以汉军司马的身份参与了潍水之战。估计其相对独立,因此没留下“属淮阴”或“属灌婴”的记载。

深度解析汉高帝刘邦的一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17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汉唐星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深度解析汉高帝刘邦的一生第17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