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二百六十五、韩信破齐

公元前204年10月,赵国相国韩信听信了辩士蒯通的劝说,决定背着汉王刘邦突袭齐国。

此时,韩信所带领的汉军中名将如云,有右丞相建成侯曹参、御史大夫昌文侯灌婴、右骑将通德侯傅宽等人。此外,还有相对独立的汉将柴武、陈涓等人。柴、陈二人的名气相对小些,后来两人在功臣表中分别排在第13名、第29名,柴武还会在下文中登场,至于陈涓则默默无名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韩信擅自发兵,为什么曹参、灌婴等资深老将不阻止呢?

汉唐氏认为有两种可能:第一,郦食其成功劝降齐王的消息仅传到了韩信耳中,韩信隐瞒了这一事实,而是矫诏命令曹、灌等人前去攻打齐国;第二,曹、灌等汉将知道了齐国投降汉国的消息,由于韩信执意攻齐,再加上众人想要通过战争立功封赏的想法,于是突袭齐国就这样达成共识了。

第二种可能性比较大,虽然攻齐不符合汉王刘邦的利益,但是符合汉军诸将的利益,尤其是有总指挥韩信背黑锅,何乐而不为呢!对于大多数武将而言,活着的最大意义是什么?立功封赏,荣华富贵而已!

汉军渡过平原津进入齐地的济北郡后,朝东南方向的历县进军。在齐军眼中,汉军已成为了盟军,因此丝毫没有防备。于是,历城轻松地被汉军攻克。根据史书关于历城之战的记载,功劳突出的汉将战绩如下:

曹参:以右丞相属韩信,攻破齐历下军;

灌婴:属相国韩信,击破齐军于历下,所将卒虏车骑将军华毋伤及将吏四十六人;

傅宽:属淮阴,击破齐历下军,击田解;

柴武:击齐历下军;

历城之战以汉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当然,这并不是一场光明正大的决战,而是一场偷袭站。在这次战斗中,灌婴所率领的郎中骑兵表现突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俘虏了齐军的车骑将军华毋伤,以及中高层军官46人。右骑将傅宽的表现也很不错,打败了历城的齐军主将田解。华毋伤这人的名讳很容易让人想起刘邦军中曾经的右司马曹无伤,只不过前者成为了俘虏,后者早已成为白骨,“无伤”之人最后还是受了伤害!

之后,汉军迅速向东逼近齐国首都临淄。齐军仓促迎战,结果被汉军迅速击溃,然后汉军占领了临淄城。临淄之战的相关记载如下:

曹参:遂取临葘;

灌婴:降下临菑;

柴武:击齐历下军、临菑;

根据上述只言片语的史料记载,在历城、临淄两次战斗中,战功最突出的汉将当属昌文侯灌婴了,或许和他率领精锐的郎中骑兵有关吧。至于资深老将曹参,则比较洒脱了,基本上让人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估计其不屑于和年轻的灌婴、韩信等人争抢功劳吧。但这并不能否定其在汉军中崇高的威信和地位。从汉军发动三秦战役以来,基本上每次重要的战役都有曹参的参与,除了汉灭赵战役。当然,那场战役是由汉王刘邦亲自指挥的。

曹参就像一棵大树一样,总能带给人安全感。年轻的韩信虽然位置居曹参之上,但截止到临淄之战时还没有列侯的爵位。曹参的爵位是完全凭借自己一刀一枪、一步一个脚印逐渐获得的。面对这样的老将,韩信只能立下大功,才能和曹参、周勃等人相提并论……

韩信虽然占领了临淄,但齐国高层早已经逃之夭夭。其中,齐王田广和将军田既向东逃到了胶东郡的高密县,另外一个将军田吸逃到了北边的千乘县,丞相田横则向西逃到了济北郡的博阳县,守相田光则逃到了西南方向更远的西楚国东郡的城阳县。

齐地完全成为了乱局!更恶劣的情况是,西楚国派遣大将龙且、周兰带领二十万士卒正在救援齐国的路上。

本来应该是汉齐联军共同进攻西楚军,现在却成了汉军单独进攻楚齐联军。

二百六十六、平定济北郡

韩信等人攻占齐国首都临淄后,面对逃向四面八方的齐国军政高层,汉军只能兵分数路前去消灭抵抗的齐军诸部。总指挥韩信留在临淄肃清城内残余敌军,曹、灌二人则兵分两路前去执行平定济北郡的任务了。

其中,建成侯曹参负责平定济北郡北部的任务,先后攻占了著县、漯阴县、平原县、鬲县、卢县。得知西楚二十万大军前来救援齐国的消息后,曹参所部向东急行军到达胶东郡的高密县以西,与韩信会师,以做好与楚齐联军决战的准备。

而昌文侯灌婴的作战就比较精彩了。由于他带领的骑兵,因此作战区域和速度远远大于老将曹参。他率领郎中骑兵迅速赶到了济北郡的南部,与齐国的骑兵发生了交战。

鉴于此次汉齐骑兵会战发生于嬴县、博阳县,因此称其为“嬴博会战”。这次会战中,齐军的主帅是齐相田横,而汉军的将领则是年轻的御史大夫灌婴,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最终汉军的胜利告终。灌婴帐下的一名士卒斩杀了齐军的一名将领,只可惜史书并未交待这名士卒的氏名。此战,汉军不仅俘虏了齐军的四名将领,还攻克了嬴县、博阳县。

灌婴留下一部分军队防守两地,然后亲率大部分骑兵朝东北方向奔驰到了临淄郡的千乘县,打败了齐将田吸的军队,帐下的一名士卒斩杀了田吸。

消除后方威胁后,灌婴率部也向东到达胶东郡的高密县以西,与汉军主力汇合,做好决战的准备。时间已经到了汉四年十一月,即公元前204年11月。

昌文侯灌婴俘虏的四名齐将中,有三名后来成为了汉军的中层将领,在功臣表中留下了记载。现列举如下:

(昌侯卢卿)以齐将汉王四年从淮阴侯起无盐,定齐,击籍及韩王信于代,侯,千户。

(共侯卢罢师)以齐将汉王四年从淮阴侯起临淄,击籍及韩王信于平城,有功,侯,千二百户。

(平都侯刘到)以齐将高祖三年定齐降,侯,千户。

上述三人分别在功臣表中排在第109名、第114名、第110名。前两人从氏名来看,很有可能是兄弟,当然也不能排除是叔侄的可能性。奇怪的是,昌侯卢卿的食邑数目少于共侯卢罢师,但排名却高于后者,估计辈分比后者高,或者加入汉军的时间稍微提前了一些。

昌侯国位于齐地,第二代昌侯在汉景帝时期参加了七国之乱而被废除侯国。共侯国则比较幸运了,传承了三代,第三代共侯因为“无子”而被废除封国。

深度解析汉高帝刘邦的一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16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汉唐星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深度解析汉高帝刘邦的一生第16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