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二百四十四、瑜亮情结

以上语言描写估计是司马迁摘录的《楚汉春秋》,可以从对话中“项籍”的称呼判断出来。如果让司马迁编写的话,一定会用上尊称“项羽”。

郦食其和张良都是六十岁左右的老年人。不同的是,张良是前韩国高官的后代,郦食其是贫困的平民。但是,郦食其有一大优势是张良不具备的,那就是郦食其的弟弟郦商是汉军中能够排进前五名的重量级武将,曾经血拼过西楚军的钟离眛,现在担任的官职是梁国相国,而张良在汉军中并没有可以依靠的人。

张良最有利的条件是——和刘邦关系铁。估计是他在鸿门宴中的精彩表现给刘邦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张良曾经在鸿门宴中和项缠一起调解了刘邦、项籍的矛盾。

在功臣表中,张良的一大军功是“请汉中地”。如果不参考郦商的军功记载,就会错误地认为刘邦得到汉中郡完全是靠了张良。事实上,汉中郡完全是郦商率军攻占的。项籍在戏下分封中,把汉中郡划给刘邦,明显有些无奈的意思。当然,项籍也不是傻子,他把刘邦占领的南阳郡划进了自己的地盘,但是却没有实际占领。

张良有的谋士功能,郦食其也有;张良没有的武将功能,郦食其的弟弟却有。

虽然郦食其对自己提议的效果加入了一些吹嘘,但是其提议仍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在此之前,刘邦就已经进行过一次试验了,比如他分封韩国王室后裔韩信为韩王,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处的“韩信”是那位身材高大的韩襄王庶孙。如今,汉国占领了魏地、部分赵地,如果册立两国后裔的话,并加以控制,就会起到很好的统战作用。齐国现在的君主属于田氏宗族的,不需要重新册立,剩下的就只有燕国和楚国。

燕国现在的君主是臧荼,和燕国王室八竿子都打不着一点边,但是燕国已经向汉军服软,加入了反楚联盟,目前还不能册立燕国宗室后裔充当燕王。至于西楚国,如果册立芈姓楚国王室后裔的话,无疑会狠狠地恶心一下西楚王项籍,项籍的正统性就会被颠覆,汉国进攻西楚国的军事行动也会更加的正义。

由于郦食其的提议被否决,半年后,张耳、韩信两人钻了政策的空子,分别成为了赵王、齐王。

刘邦知道张良和郦食其的“瑜亮情结”,因此咨询张良建议时,隐去了郦食其的氏名,而是用了一个“客”字代替,但还是被张良猜到了。因此,张良煞有介事地整了个“八不可”,以反驳郦食其的提议。

张良所谓的八条反驳,看似头头是道,实则有一半以上是歪理邪说。他提问的方式很特别,直接让刘邦回答“能”或“否”,完全不给刘邦解释的空间,好像刘邦是一个只会点头、摇头的机器。

前两条反驳毫无逻辑,属于同一个论点,刘邦虽然现在不能获取项籍的人头,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是能够杀死项籍的。就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汉强楚弱,汉国的势力逐渐扩大,西楚国则有些穷兵黩武的味道。第三条到第七条反驳则有些无厘头了,和郦食其的提议关系不大,毕竟现在是战争年代,等仗打完了,张良说得这几点,刘邦都可以做到。第八条反驳则有些力度,但是存在漏洞,比如韩王信的韩国在彭城之战后依然力挺汉国。

或许,有读者会问,如果真得册立六国后裔的话,会不会威胁到刘邦的权力。从刘邦对韩王信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只要控制得好,就没有问题。刘邦分封韩王信后,红色韩国一直坚定不移地站在汉国的一边,是反楚联盟中态度最鲜明、意志最坚定的盟友。尽管韩王信后来反叛了,但那是不得已的叛乱。韩王信由于被匈奴裹挟而叛变了汉国中央政府,后来,韩王信的子孙则趁机回到了汉国。

秦国宗室后裔已经被项籍屠戮殆尽了,剩下侥幸存活的,也逃到了天涯海角,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刘邦一点都不担心实施郦食其的建议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然而,张良夸大其词,成功忽悠了刘邦。刘邦认为郦食其的计谋存在争议,于是搁置不用,转而采用另一个谋士的提议。

二百四十五、美丈夫陈平

当郦食其“立六国后以树党”的提议被张良否决后,张良并没有趁机提出自己的主张。因此,刘邦把目光转向“美丈夫”陈平,希望陈平能够想出计谋削弱西楚国的力量。

插一句,如果韩王成还活着,相信张良同志一定会举双手赞成郦食其的提议。

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陈平在刘邦的众多参谋中鹤立鸡群、卓尔不群。或许,陈平早就想向刘邦提建议了,只是前面还排着郦食其和张良这两个老同志,而中国一向讲究论资排辈。因此,陈平引而不发,安坐钓鱼台,等待着鱼儿的上钩。等陈平得知张良否决了郦食其的提议后,他料到刘邦一定会询问自己,到时,自己再献上计谋一定会取得最好的效果。

陈平表示,我并不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我需要有自己的事业,然后去追寻爱情。

于是,史上最精彩的反间计在美男子陈平的循循善诱下产生了。根据《陈丞相世家》记载,刘邦曾经和陈平深入探讨过世界和平。现摘录史书记载,如下:

汉王对陈平说:“天下纷纷,何时才能安定呢?”

陈平说:“项王为人谦恭有礼、爱护别人,廉节好礼之士多归附他。到了论功行赏、分封爵邑时,却又非常吝啬,士人因此又不愿归附他。如今,大王傲慢又缺乏礼仪,廉节之士不来归附。但是,大王能够舍得给人爵位、食邑,那些圆滑没有骨气、好利无耻之徒又多归附汉王。如果双方能去掉各自的短处,采取各自的长处,则只要招一下手,天下就能安定了。然而,大王爱随意侮辱人,不能得到廉节之士。不过楚军方面有着可以扰乱的地方,项王骨鲠之臣亚父范增、钟离味、龙且、周殷之辈,不过数人而已。大王如果能拿出数万斤黄金,施行反间计,离间楚国君臣,让他们互生怀疑之心,项王为人猜忌多疑,听信谗言,其内部一定互相残杀。汉军可趁机发兵攻打,一定能击败楚军。”

汉王认为陈平说得对,于是拿出黄金四万斤给陈平,听凭他使用,不过问他的支出情况。

陈平既然用了很多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在众将中扬言“钟离味等人作为项王的将领,功劳很多,但始终不能裂地封王,打算与汉王联合,消灭项氏而瓜分其土地,然后各自称王”。项羽果然猜疑起来,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

以上对话中,陈平对刘邦一边指责,一边夸奖,而刘邦却欣然接受。暂且不论其内容之真伪,陈平实施反间计的基本事实肯定是存在的。反间计并不高明,为什么郦食其、张良两位老年人没有想出来呢?大概他们二人认为反间计是损招,不屑于使用,而年轻人陈平则没有这些顾虑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青少年时期的陈平是在贫穷中度过的,其对财富地位的向往异于常人。因此,陈平敢于迎娶曾经克死过五位丈夫的富家女。当陈平意识到第一任老板魏王咎不值得自己效命时,果断离去。由于没有完成第二任老板项籍交待的政治任务,陈平果断选择了跑路,投靠了项籍的对手刘邦。在陈平眼中,任何东西都能够抛弃,只要有利于自己实现目标,就会不择手段。

反间计这样的计谋并不高明,只要多读些历史,用点脑子,谁都会想出这一招。早在二三十年前,秦国君主秦政就曾经授意李斯对东方六国实施反间计。秦政已经崩了,但是他兼并六国时采用的计谋却是留给刘邦的最大财富。什么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反间计,等等,刘邦都采用地恰到好处。

因此,多读书、多思考是有好处的。

深度解析汉高帝刘邦的一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15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汉唐星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深度解析汉高帝刘邦的一生第15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