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五、项籍的愤怒
公元前207年12月,分封方案正在酝酿中。大致轮廓已经出来了,原来的楚国、秦国被分为四块,齐国被分为三块,韩国、赵国、魏国、燕国均被分为两块。至于这19个王国的人选,还需要召开扩大会议再研究讨论。
这一年的最后一个月,项籍快满27岁了,还没有儿子,但是他很想称爸。不,是称霸,称霸于天下所有诸侯!
他依稀记得自己儿时的梦想。他曾经到达过巫山之巅,遥望天边蔼蔼云气,向楚国山川大喊“我项籍要在三十岁之前加官进爵、当上大司马、出任楚令尹、迎娶楚公主、走上人生巅峰!”喊完之后,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项家祖上,从项燕这一代就有拥兵自重的传统,因此,项燕拥立昌平君为楚王。到了项梁这一代,项梁掌握军队后,又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为楚王。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年幼的项籍有这样的想法,实属正常。
然而,时至今日,他早放弃了那个过去很辉煌而现在却很黯淡的理想。他想要称霸,像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證hong王那样地称霸。不对,像宋襄公那个榆木脑袋怎么能算是霸王呢。把宋襄公去了,加上我项籍,正好五个!原来上天早已在冥冥之中安排好这一切!
想到这里,项籍很兴奋,在榻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终于熬到了黎明。他召集幕僚中,赶制了一封书信,让使者快马加鞭送给彭城的楚王心。信中写着自己如何英明神武、如何指挥若定、几十万秦军在他谈笑间,转眼就灰飞烟灭,然后破关入秦,秦民夹道欢迎、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最后诛杀了秦始皇的侄子秦王婴,焚烧了暴秦的王宫殿堂,屠杀了一些不听话的秦民等等,请求封王云云。
几天之后,使者乘着快马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同时,也带回了楚王心的答复,就两个字“如约”。意思是按照以前约定的办,即“先入关者王之”。换句话说,砀郡长武安侯刘邦已经是关中王了
如约?这个只会牧羊的老家伙居然就“如约”两个字!项籍压低了眉毛,脑门上青筋突起,牙齿也咬得“咯咯”发响。
老家伙,如果不是你当初不让我和刘邦一起西征入关,偏要去救什么赵国,以至于后入关。我早就是王了!你不仁,我不义!你以为没有你的红头文件,我就无法称王了。
怎么让“先入关中者王之”这句约定成为废话呢?项籍为此头痛了好几天,最后听从范增、陈平等人的建议,决定先分封诸将为王,以换取他们的支持,然后自己就可以水到渠成的成为主宰天下的王,称霸天下!
一百五十六、狡猾的项籍
公元前206年1月,按照楚怀王的约定,刘邦已经成为了王。因此,刘邦集团的兼职史官陆贾把这个月定义为汉元年春正月,写进了《楚汉春秋》中。一百多年后,曾经的官方史学家司马迁以《楚汉春秋》的时间为标准,写成了《秦楚之际月表》和《高祖本纪》等作品。再过一百多年后,官方史学家班固根据陆贾、司马迁的著作,以及汉宫档案等等,写成了《高帝纪》等篇章。
在上述记载中,关于时间的准确性,以班固的《高帝纪》为主,司马迁的《秦楚之际月表》、《高祖纪》为辅。原因很简单,司马迁的时间记载很混乱,没有条理,没有班固的精确。
读者诸君可能感到困惑,为什么刘邦没有经历项籍的分封就成为了王?答案很明显,怀王之约!虽然其他诸侯国不一定认同,但在楚国内部,刘邦已经是王了,而且刘邦的部下也会这样认为。只是他们都没想到,项籍居然撇开楚怀王另搞一套,后来还弑杀了楚怀王!
这个月,项籍召开了第二次诸侯代表大会。项籍坐在主席台上动员大家说:
“天下初发难时,暂时立六国诸侯的后裔以讨伐秦国。然而亲自披坚执锐,带头起事,暴露于山野三年,灭秦而定天下者,都是诸位将相和籍出的力啊!怀王虽然没有功劳,但大家已经尊他为‘义帝’了,所以应该瓜分他的土地而称王。”
诸将都说:“善。”然后大家纷纷起立,用最热烈的掌声表达他们对项将军的拥护。
“坚决拥护项将军的讲话!”
“彻底贯彻落实项将军的讲话精神!”
会场上,这样的口号此起彼伏,甚嚣尘上。会议全票通过了尊奉楚怀王为义帝的决定。
何为义帝?义,假也,比如义齿、义父等词语,而非正义、义气等词语包含的意思。义帝而非皇帝,因此楚心自然不能和秦政相比。这位帝还不如王,因为他没有军队,只有几个文臣。
项籍对此还不满意,因为留着义帝在身边,让他感觉极度不爽。毕竟是曾经的老领导,天下共主的牌子要是一直挂在众人面前,他是不好意思称霸的!
我听说古代的王,地方千里,一定居住在河流的上游,因此决定把义帝迁到长沙郡,以郴县为都城。同意的请举手,不同意的也举手。
诸将有些骚动不安,议论声逐渐响起。长沙郡这个地方,人烟稀少,特别是郴县,蛇虫遍地、瘴雾弥漫,禽鸟在那里拉屎的时候都思虑再三,能住人吗?
一千多年后的中唐时期,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写下了著名的《捕蛇者说》。文章中提到了处于半开发状态的永州毒蛇横行的情况。想必秦汉时期的湖南省情况更差!项籍把义帝迁徙到长沙郡,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项籍看情形不对,拔出佩剑,大喊,全票通过!接下来商议裂土封王!
一听到“裂土封王”四个字,大家顿时把楚怀王抛到九霄云外,纷纷踊跃发言,热情阐述自己对某郡某县的热爱。会议来来地开了很多次,诸将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与楚国的高层人物拉关系、走后门,以获得最大的利益。
一百五十七、分封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