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史欣回到军中后,向统帅章邯汇报了首都咸阳的混乱情况,并力劝章邯不要效忠于咸阳,而是要早作打算。章邯尽管有些犹豫,依然秘密派遣军候始成作为使者,到项籍那里谈判。
双方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磋商。
终于,军候始成高高兴兴地回去,对主帅章邯说,经过臣的不懈努力,楚军统帅项籍已经全部答应了我们的要求,是否下令士卒饮酒庆贺?
章邯看着笑容满面的亲信,淡淡地说,君回去好好休息吧,我另有安排。
当军帐中只剩下章邯一个人时,他紧锁双眉,深深陷入了沉思之中。在这三年的战争中,章邯已经锤炼出异于常人的思维模式。他敏锐地觉察出这次谈判有问题,楚军答应得太轻松了,自己可是杀死项籍叔父的元凶啊,其中一定有诈。因此,章邯丝毫没有放松军队的防守,仍然下令军中保持高度戒备。
果不其然,项籍向秦军发动了偷袭。没想到,秦军早有所准备,因此楚军被打败。但奇怪的是,秦军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选择了原地待命。
项籍自然是恼羞成怒,没想到章邯是如此老奸巨猾,表面上讲和,暗中居然提防楚军。于是,他命令蒲将军日夜不停地率兵渡过三户津,在漳水以南驻扎下来,与秦军交战,再次击败小股秦军。秦军主力固守,楚军依然不能取胜。
项籍亲自率领全军在汙水攻击秦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还是无法攻破秦军的防线。
章邯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向项籍证明了自己超强的防守能力。一年多后,他也会向刘邦证明,自己才是当时国际社会上最擅长防守的将领,没有之一。
楚军终于停止进攻了!项籍通过巨鹿之战在军中建立的威信已经被章邯带给他的挫败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战争再进行下去,没准项籍就是下一个宋义!见好就收是他目前最有利的选择。
真是让人沮丧,为什么章邯贼竖子的防守能力这么强悍。每当楚军进攻时,他总会像缩头乌龟一样把军队撤到营盘里,然后用弩箭对付大批冲锋的楚军。如果有一点点战胜的可能,我绝对会倾尽全力继续进攻。我要亲手看下他的头颅,摆放在我季父的灵位前祭奠,以消除我内心的愤怒。但是,我却必须面对无法战胜他的事实。楚军中已经有人开始怀疑我的指挥能力了!假如章邯再次派人和谈,我一定不会像上次一样欺骗他。
不久,章邯再次派遣使者来到楚军中,想和诸侯订立和约。对于现在的秦军来说,既然无法依靠进攻消灭反秦联盟,那么和谈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于是,上将军项籍召集诸侯联军的首领商议,说:“粮少,欲听其约。”
早干嘛去了!打不过人家,才想到谈判,死了这么多兄弟,也弄得自己灰头土脸。谁不知道,你想要替你家武信君报仇。秦军明明有了和谈的想法,我们却欺诈他们,结果在秦军的壁垒前血流成河。识时务者为俊杰,再打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还是和谈吧。
对待这位年轻统帅的提议,大家只用了一个“善”字回应。没有多余的言语,连项籍都感到有些意外,同志们居然如此高度统一。如果联军进攻章邯时那么同心协力就好了!
一百二十八、有条件投降
公元前207年7月,项籍和章邯约好日期,在洹水以南的殷墟上会晤,诸侯联军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谈。双方订立了盟约,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秦军投降反秦联盟后,必须协助攻灭秦国;
第二,楚军必须停止进攻,秦军统帅章邯在灭亡秦国后应该被封为雍王,而且必须保证全军士卒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后来,据参加这次会盟仪式的楚军军官回忆,当时章邯见了项籍,禁不住流下眼泪,向项籍诉说了赵高的种种劣行,而楚军统帅项籍则一脸铁青,站在一旁,默不作声。
也难怪,每当项籍看到章邯,就会想起叔父项梁的惨死,但自己却没有能力为他报仇,心中自然是憋着火。
反秦联盟中,项籍自然是名义上的老大,其次就是威望很高的老年人张耳。张耳此时大约六十岁,而且掌握了赵国军政大权。赵国在没有被秦国灭亡前,曾经多次打败强大的秦军,直至秦国用反间计除掉赵将廉颇、李牧等人后,才平定了赵国。可以这样说,战国七雄中,除了秦国,其次就是赵国了;至于楚国,根据和秦国过去作战的表现来看,似乎比赵国差了一点。后来,刘邦平定赵国时,也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定赵国。因此,赵相张耳在诸侯联军中的地位可以和上将军项籍相抗衡。
巨鹿之战时,项籍的威信超过了张耳。而当项籍多次攻打秦军收效甚微后,此时张耳的赵军早已恢复了元气,因此,张耳凭借雄厚的实力和国际上的威望,其威信又盖过了项籍。
虽然项籍是楚军的上将军,但是当阳君黥布并非其下属,而是项籍季父武信君项梁的同事。项籍利用诸侯联军的矛盾,左右逢源,让他们互相牵制,从而驾驭他们。
签订完盟约后,剩下的事情就是秦军在反秦联盟中应该占有的比例了。举个不怎么恰当的例子,这就好像抗日战争时,红军加入国民革命军被改编成八路军一样,其中自然免不了讨价还价,甚至局部发生小的冲突。后来的新安屠杀秦军事件,估计就是因为冲突达到了顶点,双方实在无法调解了而痛下杀手。
根据《秦楚之际月表》记载,这种讨价还价、推诿扯皮又持续了将近两个月。一直到10月份,诸侯联军才开始缓缓地行动起来。
至于章邯投降对刘邦攻打秦军的影响,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章邯投降的地点是在邯郸郡,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与河南省的交界处;而刘邦攻打的南阳郡则大部分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放在今天,这段距离基本上可以忽略,一个电话就可以传达消息,驾车的话,也花不了几个小时。
但是,在那个通信科技非常落后的年代,尽管秦始皇修了很多驰道,但由于到处都是战争,道路上的驿站也大多荒废,原本就不发达的通信在传递信息时会更加滞后。因此,在短时间内,秦将章邯投降的事情传到南阳郡秦军的可能性很小。
退一步讲,即使传到了南阳郡太守的耳朵中,他也无法迅速验证,进而短期内不会相信章邯投降的传言,只会怀疑这是楚军的虚假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