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一百二十三、“打不死”的赵贲

摧毁平阴县的黄河渡口后,楚军挥师南下,准备回到东南。楚军在尸乡以北遭遇了秦军,而统帅秦军的居然是老对手赵贲!

自从上次在砀郡启封县被楚军击溃后,赵贲一直不甘心失败,于是率领军队来到雒阳城,希望痛歼楚军。真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啊!你把他打败后,他躲起来;等缓过神来,又向你发动进攻。

然而,在雒阳以北的尸乡,楚军再次打败了秦军,秦将赵贲逃到雒阳城。当楚军经过雒阳以东时,赵贲居然又率领秦军冲出城门,严阵以待。

有了固若金汤的雒阳城作为依靠,秦军信心瞬间爆棚。楚军多次冲锋,秦军的阵地依然十分稳固。秦军等到楚军的攻势减弱后,发动了反攻。眼看楚军就要败绩。关键时刻,老司机登场!

城墙上的秦军吃过夏侯婴的亏,于是大喊,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老司机死得惨。他们想以此打击夏侯婴的信心,但是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夏侯婴听不懂他们的方言!

夏侯婴不为所动,率领车兵对秦军侧翼突然袭击,秦军淬不及防,开始溃散。楚军的车兵反复冲击,对方开始收缩阵型,很快就稳住了阵脚。双方厮杀到天黑,谁也占不到谁的便宜,于是鸣金收兵,各回各家吃饭。

刘邦看到无法取得胜利,再待下去,情况会对楚军不利,只好朝东南方向撤兵。

根据《樊郦滕灌列传》记载:“因复常奉车从击秦军雒阳东,以兵车趣攻,战疾,赐爵封转为滕公。”夏侯婴因为此次的功劳,刘邦赐给他“封”的爵位,相当于现在的少将军衔。不久,夏侯婴晋升为滕公。滕县位于薛郡,此时刘邦封夏侯婴为滕公,更多的是一种荣誉称号,犹如曹参被封为戚公一样。

刘邦从雒阳经过轘辕时,韩国申徒张良带兵前来跟随刘邦。楚军帮着实力弱小的韩军攻占了韩地十多座城邑。至此,韩国才真正有了一个国家的样子,韩王成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扛着一个破旗,逃到哪里,哪里就是韩国的领土。

楚军返回颍川郡的阳城县后,收拢军中的战车、马匹,休整士卒,开始制定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一百二十四、司马欣的阴谋

公元前207年5月,留在咸阳的长史欣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得到消息,说赵高要诛杀他。长史欣十分害怕,于是骑上快马,带着卫兵奔回了棘原军中。

长史欣真不容易,一路上风餐露宿、昼伏夜行,还要隐瞒自己的身份。不然,半路上碰到反秦联盟或者赵高的追兵,他就有可能挂掉。

赵高果然派人追赶,但是没有追上,因为长史欣没有走原来的路。

司马欣回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在朝廷中独揽大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如今即使能打了胜仗,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战功;打不赢的话,恐怕难免一死。希望将军认真考虑这种情况!”

以上言语大概是司马迁虚构的,汉唐氏实在无法想象这样的对话怎么会流传到司马迁的耳中。诸君姑且随便一读,反正没有什么价值。如果让汉唐氏虚构的话,也会和这差不多,主旨是劝章邯不要再效忠咸阳,内容无非是朝廷昏庸、再待下去没有希望、早作打算之类的套话。

如果非要认为司马欣的话是真实的,有这样极小的一种可能,那就是司马欣把这段经历讲给了他的家人,而司马欣的家人就包括司马迁的曾祖父,然后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

司马欣属于秦系司马氏,正如两人的籍贯,其极有可能与司马迁的曾祖父司马无泽是兄弟或叔侄关系。由于司马欣后来的名声很差,因此司马迁在撰写《太史公自序》时故意忽略了司马欣这个人。但是,司马欣毕竟在秦末这个大舞台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所以司马迁又不得不记载此人的一些事情。读者诸君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把司马迁放在21世纪的中国,司马欣就是类似于汪精卫一样的反面人物,作为新中国的中高层官员,自然要极力划清与反面人物的关系。

当然,考虑到司马欣和项籍季父项梁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再加上项籍的手段,不排除司马欣已经被项籍策反的可能。因此,司马欣故意这样忽悠、暗示章邯背叛咸阳。

对于项籍而言,他现在的心情是烦躁的,因为楚军已经连续攻打秦军四个月了,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周围将领看他的眼神也发展了变化,由巨鹿之战后的钦佩逐渐转变为现在的怀疑。项籍可以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想尽快消灭秦军,自己更想立刻、马上、迅速痛歼秦军,然后用章邯的人头为季父祭祀。但是,现实不允许啊。

不是楚军无能,而是秦军太狡猾啊!

军事手段无法消灭章邯,只有靠政治手段了。凭借着自己的高智商,项籍肯定会想到通过策反章邯身边的人,然后再策反章邯。至于季父的仇,可以等章邯投降后,再寻找机会杀掉。但是,章邯也不是傻子,难道他不晓得自己的想法吗?他一定会有所防范!如果这样,季父的仇恨只能放一边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

一百二十四、陈馀的劝降

这时,据说陈馀也给章邯写了一封信,司马迁把它收录到《项羽本纪》中,内容有鼻子有眼。但是,这封信是如何流传到司马迁手中的呢?仔细一读,这封信的内容和《鲁仲连邹阳列传》中鲁连劝降燕将的书信内容非常的相似。估计两封信都是小说家蒯彻编造的。

现把书信内容摘录,让诸君自行评价。如下:

“白起作为秦将,南征攻陷了楚都鄢郢,北征屠灭了马服君赵括的军队,攻取的城池土地,数也数不清,最后还是惨遭赐死。蒙恬也是秦将,向北赶跑了匈奴,在榆中开辟了数千里的土地,最终在阳周被杀害。为什么呢?因为战功太多,秦廷不可能封赏每个人,所以就用法律诛杀了他们。

如今,将军做秦将三年了,士卒伤亡损失以十万计,而各地诸侯一时并起,越来越多。赵高那个人一向阿庚奉承,时日已久,如今形势危急,也害怕二世皇帝诛杀他,所以想从法律上找漏洞,杀了将军来推卸罪责。然后,他让别人代替将军以免去他自己的灾祸。

将军在外面时间长久,朝廷里有嫌隙的人就会很多,有功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况且,上天要灭秦,不论是智者,还是愚者,谁都明了。现在将军在朝堂内不能直言进谏,在外已成亡国之将,孤自一人支撑着却想维持长久,难道不可悲吗?将军不如率兵掉转回头,与诸侯联合,订立和约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为王,南面称孤。这跟身受刑诛,妻子、儿女被杀相比,哪个好呢?”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快点背叛秦国吧。背叛的话,好处大大的有;否则,全家死啦死啦的。陈馀在这封信中为章邯作了人生规划,即首先向反秦联盟投诚,然后共同灭秦,最后裂土称王,逍遥一生。

或许,章邯读完这封信后,把它交给了长史司马欣,恰好司马欣本人有收藏癖,便把该信小心地存放了起来;后来,刘邦在彭城大败,司马欣突然投降了楚国,于是留在关中的这封信就流传到了司马迁的手中。

从书信的写作情况来看,陈馀有没有写这封信的可能呢?众所周知,去年12月份巨鹿城解围后,陈馀就和老大哥张耳撕破了脸皮。张耳借机夺了陈馀的兵权,进而掌握了赵国大权,而陈馀作为政治斗争的失意者回到了巨鹿郡的南皮县去打渔。

南皮县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靠近渤海。由于秦将章邯摧毁了邯郸城,因此张耳把赵国的都城设在了信都县。南皮和信都的距离相当遥远,和秦军章邯部所在的棘原更是遥远。

根据《张耳陈馀列传》记载,当张、陈关系破裂后,陈馀“与麾下所善数百人之河上泽中渔猎”。其中,“河上泽”并没有准确的地点。到了公元前206年2月时,当项籍分封天下诸侯时,陈馀在南皮县,而南皮县刚好位于黄河的下游。由此推断,“河上泽”应该指的是南皮县。由于陈馀已经不掌握赵国权力,项籍为什么冒着得罪张耳的风险去请陈馀劝降章邯呢?难道陈馀和章邯以前认识?实在是不可思议!因此,这封信很有可能是伪造的。

要想弄清历史真相的话,只能期待以后的考古发现了。

深度解析汉高帝刘邦的一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10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汉唐星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深度解析汉高帝刘邦的一生第10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