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离是我们上文提到过的秦国老将王翦的孙子。在这个时代,举贤从来都是不避亲的。已经战死的三川郡太守李由是秦国老丞相李斯的长子。下文即将登场的杨熊也和老将杨端和存在着血缘关系。
有趣的是,王离未来的主要对手是项燕的孙子项籍,而项燕在十五年前被老将王翦打败而自杀。或许,这就是宿命吧。
一个王离就已经令赵国招架不住了,更何况是“战神”章邯呢?在章邯带领军队来之前,项梁战败被杀的消息就已经传到了赵国。章邯可真是丧门星啊,哪个国家碰到他就会灭亡。陈胜的张楚国、魏咎的魏国,以及齐王田儋、楚将项梁,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刚发生过不久,向世人昭示着章邯的强大。
丞相张耳和将军陈馀马上判断出不能再防守邯郸城了,应该北上防守更加坚固的钜鹿城。于是在章邯军队到达之前,向北逃到了钜鹿城。秦将王离、涉闲紧随其后,很快就包围了钜鹿。
秦将章邯挥师包围了邯郸城。邯郸城基本上是一座死城,已经没多少主力部队在防守了。
将军陈馀逃到恒山郡后,把原先的军队集中起来,得到数万士卒,驻扎在钜鹿县的北边。然后,陈馀向北边的燕国、东边的齐国、南边的楚国派出大批使者求救。至于魏豹在河东郡建立的魏国,毕竟只有一个月,估计消息还没有传到赵国君臣耳中。即使传到了,赵国的使者也不可能穿越秦军的防线向西到达魏国。即使侥幸到达了,估计魏王豹也不敢惹正在强盛时期的秦军。自我保全尚来不及,谁会为了一个不认识的赵王歇去和秦军拼命呢?
使者到达楚国后,楚王心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回复赵国使者道,在对待“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上,楚国的态度是不容置疑的,凡是秦军进攻的国家,都是我们的同盟国,要给予帮助;凡是秦军支持的武装力量,都是我们的敌人,要予以坚决打击。
因此,楚王心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鲁公项籍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带领楚军救赵。
九十九、上将军宋义
在这次重大的人事调整中,名不见经传的宋义被楚王心任命为援赵楚军的总指挥。因此,我们很有必要解读一下宋义这个人。
宋义留给后人的印象大多是靠耍嘴皮子上位,夸夸其谈而没有行军打仗的经验。由于项籍率领楚军取得了钜鹿之战的胜利,多数人就事后诸葛亮地认为只有项籍能够带领楚军取得胜利,似乎宋义被项籍袭杀是理所当然的。事实上,当我们返回到那个特定的年代,用当时人们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宋义,看他的氏就知道是宋国宗室的后裔。熟悉战国史的读者可能会想起楚顷襄王时期的著名辞赋家宋玉。楚顷襄王是楚王心的伯父,宋玉估计也是宋义叔父一辈的,当然也不排除两人同辈。也就是说,宋义并不像从石头中蹦出的孙悟空一样毫无来历。没准在战国末期,楚王心就与项梁、宋义等人相识。
项梁死后,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使楚王心有机会培植自己的势力。项家从项燕那一代,就有另立中央、掌握国家大权的习惯。到了项梁这一代,仍然恶习不改。俗话说:“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只要不是傻子,谁都不会再重用项氏。然而,项梁虽死,但项氏家族的势力依然庞大,楚王心只能靠提拔宋义和刘邦压制项籍。或许,这位老人有信心掌控全局,所以才任命项籍为次将,仅次于上将军宋义。
至于当阳君黥布,估计楚王心对这位脸上刻字的劳改犯是反感和轻视的。因此,在新一轮人事变动中,黥布仍然是当阳君,基本上远离了政治中心,仿佛成为了无关紧要的路人。这让黥布心存不满,最终当项籍搞大串联时,黥布便加入了项籍阵营,这是后话。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黥布由于出身社会底层,而且曾经因为触犯秦法而被施以黥刑,因此,他十分渴望得到别人的尊敬与肯定。如果明白了黥布内心深处的诉求,然后使用一定的手段,就能操控黥布。番君吴芮明白了这一点,把女儿嫁给了黥布,因此黥布后来帮吴芮杀掉了义帝楚心;武信君项梁也明白这一点,封黥布为当阳君,和自己是相同的官爵,因此黥布感激并听命于项梁;汉王刘邦也明白这一点,让黥布享有与自己相同的吃穿住行,黥布于是又为刘邦卖命。
楚王心任命范增为末将,更多的出于对范增的感激,因为当初正是范增建议项梁拥立自己为楚王。但范增毕竟是七十岁的老人了,参加革命时也是孤身一人,没有自己的军队,楚王心想通过范增插手军队无异于痴人说梦。
关于宋义的任命,司马迁认为,宋义因为成功预测了项梁的失败而被楚王心提拔重用。相关记载见于《项羽本纪》,摘录如下:
先前,宋义在路上遇见的那位齐国使者高陵君显正在楚军中,他求见楚王说:“宋义曾猜定武信君的军队必定失败,没过几天,就果然战败了。在军队没有打仗的时候,就能事先看出失败的征兆,这可以称得上是懂得用兵了。”
楚怀王召见宋义,跟他商计军中大事,非常欣赏他,因而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任次将,范增任末将,去援救赵国,其他各路将领都隶属于宋义,号称卿子冠军。
一般情况下,姜还是老的辣。然而,老年人楚心碰到了概率非常小的特殊情况,那就是“剽悍滑贼”高智商的项籍。归根结底,这位老年人实在不应该轻视年轻人。
一百、先入关中者为王
可能有的读者会问,楚王为什么不让砀郡长刘邦率军救援赵国?
因为刘邦另有重用,而且比救援赵国的任务重要多了。项梁战死后,刘邦等人把军队撤到了砀郡的东部,秦军顺势东进,重新占领了楚军以前攻占的城邑。楚都彭城受到秦军西面与北面的威胁。刘邦此时的任务不仅要清楚彭城周边的敌对势力,还要配合宋义率领的援赵楚军前往赵国。
毕竟刘邦是楚国的武安侯,理应为楚国的生死存亡贡献全部力量!
楚王一方面派出楚军主力救援赵国,另一方面他也在酝酿着一个计划。他希望用重赏提高天下人灭亲的积极性,单纯的封侯拜相显然无法激发大家的热情。什么奖赏能让大家竭尽全力地去攻打秦国呢?只有奖励王的爵位!当然,他并不是把自己楚王的位置让出来,而是秦国灭亡后秦地的王!
然而在当时,秦兵还十分强大,常常把反秦武装打得大败,然后乘胜追击,舆论普遍不认为先入关是有利的事。只有提高筹码,人们追求富贵的理想才能被点燃,进而争先恐后的进攻秦国!
然而,在西征秦国的人选上,楚王心陷入了犹豫,因为年轻的鲁公项籍希望能够与砀郡长刘邦共同西征灭秦。但是,考虑到项籍对秦人比天高、比海深的仇恨,楚王担心项籍会大肆杀戮,从而激起秦人的拼死抵抗,不利于反秦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