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高陵君显回答说:“然。”

宋义又说:“臣断定武信君的军队一定失败。公如果走得慢的话,能够免于一死;走得快的话,就会遭受祸患。”

高陵君显接受了宋义的建议,毕竟宋义是从与秦军鏖战的前线回来的,对局势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没有前去求见项梁。而是来到了楚都盱台,去拜见这位年迈但没有军权的楚王。

九十、武信君之死

公元前208年9月,濮阳城内,秦将章邯一边聚集从关中来的士卒,一边加紧训练。秦军的力量正逐渐强大,而楚军由于兵分两路,力量薄弱起来。然而,统帅项梁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为之前的胜利沾沾自喜。

前不久,沛公刘邦因为分兵,差一点被三川郡太守李由打败。然而,刘邦的运气太好,幸亏曹参、周勃及时率兵赶到,因此不仅扭转了战局,还攻杀了李由。和刘邦相比,项梁的运气似乎差了太多。

终于,章邯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秦军倾巢而出。趁着夜色的掩护,章邯命令士卒和战马全都口衔枚,向项梁的楚军逐渐靠近。

悄悄地进攻,声音的不要!

夜色对于章邯而言,真是一件美妙的武器。他曾经利用夜色打败了齐魏联军,杀死了齐王田儋和魏相周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辉煌。如今,章邯准备再次铸造新的军事辉煌,让胜利一下子洗刷掉东阿城下的耻辱!

战争的结局毫无悬念,毫无防备的楚军在定陶县城下被打得大败。楚军溃不成军,连统帅项梁也战死了。

又是一次完美的夜袭!武信君项梁用生命的代价给革命者上了一场生动的军事课。

第一位武信君是前赵王武臣,死在了军事政变中。第二位武信君是项梁,死在了军事行动中。从此,世间再也没有武信君。“武信君”这个名字虽然好听,但是不吉利啊!

楚军大败,武信君战死了!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魏地、齐地、楚地、赵地以及咸阳。这不亚于九个月前陈胜被章邯击败的影响。

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是稳坐在楚宫里的那位须发尽白的王,因为自己终于能够摆脱这位控制欲极强的武信君了,可以彻底成为一名真正的王了。而忧愁的则是项籍,因为此时的项籍还羽翼未丰,季父项梁就过早地战死了,未来一片迷茫!

对于刘邦,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项梁死了,自己将直接面对强悍的秦军。

九十一、刘、项合作的秘密

关于项梁派遣侄子项籍到刘邦军中协助作战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五种可能:

第一,让年轻的项籍跟随年长的刘邦学习,从而增加经验和丰富阅历。刘邦和项籍相比有两条优势,即年长和作战经验丰富。年长可以增加威望,也能够赋予刘邦更宽广的视野和开阔的胸怀。如果过于年少,周围都是一帮老家伙的话,很难服众。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大多数人总是潜意识地服从比自己年长的人。

而作战经验则决定当时一个将军所能达到的高度。在那个年代,没有军校,兵书到是不少。如果天真的希望通过读兵书而成为一代名将,那简直是笑话。五十多年前将军赵括的失败就是很好的教训,关键还是靠经验啊。同时代的张良怎么样,不是号称很懂兵书吗!但是,他和韩王成却不能在秦军的地盘上开辟半块根据地。任凭你花言千语、吹破了天,一切都是虚的,只有实打实的成绩才能令人信服!

第二,希望通过项籍在刘邦军中培养自己的势力。项梁曾经借给刘邦集团“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这些士卒自然不会是项梁八千嫡系中的一部分,可能是陈婴的军队,更有可能是楚国前大司马秦嘉的降兵。换句话说,项梁给刘邦的都是杂牌军,是自己不容易消化吸收的军队。但根据刘邦一贯的良好声誉和高超的政治手段,收服这五千将士的心绝非难事。如果项梁不死,时间再长一点的话,可能项籍都能被刘邦收服。当然,这仅仅是假设!

五百多年后的后赵君主石勒曾说过:“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连石勒这样的军事家兼政治家都对刘邦的驭人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可想刘邦手段之高明非常人能及。因此,项梁的愿望虽好,但不现实。

第三,不相信刘邦的作战能力,想让项籍帮助刘邦。项梁起兵的地点位于会稽郡,是沿海的吴越地区,秦军的统治力量薄弱。因此,他凭着父亲项燕的威名,势力发展得非常快,军队规模很快就达到了将近十万。而刘邦出身于中下层官员世家,奋斗了几个月,手中的军队还不足一万。因此,项梁有足够的理由轻视刘邦。

其实,和项梁相比,刘邦起家的地方位于砀郡、四川郡、薛郡的交界处,秦国的统治力量比较集中。刘邦起兵后,进攻路线倾向于三郡结合部,就是为了避免引起三郡高层的注意。但是,四川郡高层还是没有放过刘邦,监御史、太守先后出动军队前去围剿,而且不惜跨境远征,亲自到薛郡攻打刘邦。由此可知,秦帝国高度重视这块原梁、楚、齐三国的交界区域。或许,项梁没有对此思考过,才想当然地派遣项籍帮助刘邦。

第四,刘邦主动请求项梁,希望借调项籍到自己军中以增加实力。从刘邦每到一地就求取当地人才的行为可以看出,刘邦非常爱惜人才,似乎有这种可能。但是,刘邦想要挖项梁的墙角,而且还是项梁的亲侄子项籍,项梁当然不是傻子,这种可能性又似乎不存在。

第五,单纯的军事合作而已,是后人吃饱了、想太多了。

汉唐氏认为,第一条原因是项梁把项籍安插在刘邦军中表面上的借口,第二条才是项梁的深层意图。也许有读者会认为,项梁出身于军人世家,不会那么狡猾、阴险,你汉唐君纯粹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然而,根据项梁、项籍在会稽郡的崛起经历分析,这对叔侄绝非我们想象中的善类!相反,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僄悍滑贼”。用贬义词说,就是“阴险狡猾”;用褒义词说,就是“聪明、果断”;用中义祠说,就是“智商很高”。这让人想起后来鸿门宴中项籍说过的话“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当然,这只是司马迁的文学加工,但是司马迁这样写肯定也有用意,也就是暗示项籍智商高,一句话就能撂倒刘邦的一员大将。

无论如何,项梁兵败被杀了,项籍将走向历史舞台的前方。

九十二、项籍的蜕变

此时刘邦军队的进展也不顺利,进攻外黄县不成功,又进攻西面的陈留县,居然也没有成功!难道一贯所向披靡的楚军开始走背运了?

很快,项梁战败被杀的消息传了过来。然后,大批失魂落魄、惊慌失措的楚军将士也逃了过来。他们证实了消息的真实性。或许,项梁战死的消息在刘邦进攻外黄县、陈留县之前,于是城内守军受到鼓舞,防守也越来越坚固了。

深度解析汉高帝刘邦的一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8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汉唐星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深度解析汉高帝刘邦的一生第8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