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小说家蒯通、司马迁之流似乎忽略了这一部分史实。否则的话,他们完全可以发挥想象力,虚构出精彩的萧何劝降场面。或许是他们二人不喜欢刘邦,因此也牵连到萧何,对萧何这仅有的战功视而不见。
在萧副县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下,四川郡监平投降了!监御史平在与萧何深入交流后,认清了形势,决定做一回识时务者的俊杰。然后,他像防守胡陵县的将士绘声绘色的讲述了沛公刘邦如何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英明神武,总而言之,投降了好处大大的有,否则,死啦死啦地!
刘邦在沛县之后,又占领了胡陵县!
胡陵县和沛县一起成为了刘邦早期的革命根据地。
胡陵县战役结束后,夏侯婴同志被赐爵五大夫。至于攻城的曹参和劝降的萧何,两人都没有封赏的记载。大概刘邦也不确定谁的功劳大些,因此对两人都没有封赏。萧何在这次战役结束后,再也没参加过任何军事行动,而曹参依然勇敢的冲锋陷阵,帮助刘邦征战天下。
四十一、杀死太守壮
四川郡监平投降了,但是还有四川太守壮,这位四川郡的一把手!他在薛县据城防守,对刘邦集团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攻取胡陵县后,刘邦进攻东南方向的薛县。在薛县以西,两军交战,曹参、樊哙带领士卒一往无前的冲锋,很快太守壮败下阵来,带领残兵向南方的戚县逃去。
此时,左司马曹无伤登场了!作为起义军中仅次于首领刘邦、右司马吕泽的三号人物,曹无伤后来由于被杀,其战功也被汉政府抹去了很多。但是,对于现在的刘邦集团而言,曹无伤明显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左司马曹无伤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单独率军攻克了戚县,并杀死了太守壮。戚县可以说是曹氏家族在刘邦起兵初期立下的一大战功,后来刘邦任命曹参为戚县县令,号称“戚公”。至于为什么不是曹无伤为戚公,或许是曹无伤推让给曹参的,毕竟都是曹家人;当然也有可能曹无伤也担任过戚公,只不过后来被抹去了记载。
太守壮的死亡是四川郡的一件大事,标志着秦国在四川郡的统治彻底瓦解,同时也说明了刘邦在四川郡与秦军的较量中占了上风。而同时代的陈胜攻杀了淮阳郡的二把手——太守丞,项梁凭借欺诈刺杀了会稽太守,只有沛公刘邦是靠单纯的战争杀死了四川太守。
攻杀四川郡太守使刘邦名噪一时,很多有志之士纷纷投靠刘邦。其中的佼佼者有周苛、周昌兄弟,他们二人均是太守府的卒史,相当于现在的省政府科长级别的官员。周苛以门客的身份跟随刘邦,周昌则以“职志”的身份跟随,职志主要负责掌管旗帜。后来,周氏兄弟成为了刘邦集团中的高层官员。
刘邦还军亢父县,清理秦军留在薛郡以南的残余势力。
四十二、邯郸城的政变
公元前209年11月,在赵国的邯郸城,爆发了一场政变,赵王武臣被部将李良杀害了。事情的具体经过如下:
赵王武臣称王之后,曾经派遣将军李良去向北攻取恒山郡。李良完成任务后,回到邯郸城汇报工作,武臣很满意,高度称赞了李良的能力,并对他攻取太原郡寄予了厚望。于是,李良再次带兵出征。
太原郡位于恒山郡的西边,再向西就是关中了。所以,秦政府为了保证首都咸阳的安全,非常重视太原郡的防守,经过多年的惨淡经营,太原郡不说是固若金汤,至少也是易守难攻之地。当李良回邯郸城汇报工作时,秦军出兵恒山郡,占领了井陉县,并企图向南进攻,一举荡平赵国。
连太原的秦军都出动了,整个晋北快要乱成了一锅粥!
李良在石邑县听完斥候侦查的敌情后,感到忧心忡忡。攻打恒山郡容易,因为对手是综合素质较差的地方军;而攻打太原郡,则必须与秦国精锐的中央军交战了,李良感到信心不足。
正在烦闷之时,北方的秦军派遣使者送给李良一封书信,并声称这是皇帝陛下的亲笔信。奇怪的是,帛书并没有封口。李良曾经在秦宫里侍奉过二世皇帝,因此对秦宫书信的制作有一定的了解。他觉得这封简陋的书信不像来自咸阳,很有可能是对方伪造。
李良打开信,信中说:“李良曾经侍奉我,并且得到显贵宠幸。李良如果能脱离伪赵政权,归顺秦国,就赦免李良的罪过,然后使李良显贵。”
先不论这封信是否为秦二世的真实意思,如果想在与对面秦军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李良必须增加自己的实力。
于是李良准备再次返回邯郸城,向赵王请求增加兵力。人没有到城里,在路上就遇到了赵王的姐姐外出赴宴而归,有一百多骑士跟随左右。李良远远望见尘土飞扬,以为赵王来了,就伏在地上通报姓名,请求召见。
赵王的姐姐喝醉了,不知道李良是赵国的将军,只是让随从的骑士答谢李良。李良一向尊贵,从地上站起来后,面对着自己的随从,忽然间感到很羞愧。
想当年,而公也是跟着皇帝混过的人,什么大场面没有见过。我在秦宫时,你们这些人还不知道在干什么。种田,或是给别人当佣人?如今居然都骑在我的头上拉屎撒尿。
随从官员中有一人也为李良感到愤愤不平,怒吼道:“天下人都背叛暴秦,有才能的人率先立为王。况且赵王的才能本来就比不上将军,如今,连一个妇人也不肯为将军下车行礼,请允许我追上前去杀了她。”
李良已经收到秦国的书信,本来就想要反叛赵国,还没有决定,又遇上这件事,因而发怒。于是,他听从了随从的建议,派人追赶赵王的姐姐,把她杀死在道路上。
紧接着,李良率领着军队偷袭了邯郸。邯郸城完全不了解情况,因此丝毫没有任何准备,还都以为李良向上次一样回都城汇报工作。
在这次动乱中,赵王武臣、右丞相召骚被杀死。而左丞相张耳、将军陈馀则侥幸逃脱。
原因很简单,李良率领的赵军中有张耳、陈馀的眼线。
姜还是老的辣啊!陈馀一定十分佩服张耳在李良军中安插眼线的做法。
两人仓皇逃出邯郸城后,在信都县站稳了脚跟。陈馀收拢武臣的残余军队,得到了数万人。
这时,有一个门客劝张耳说:“张君和陈君都是外乡人,客居在此,要想让赵国人归附,很困难;只有拥立嬴赵的后代,以道义扶持,才能够建功立业。”
张副总理欣然采纳了门客的建议,于是寻访赵国的宗室后裔,并立赵歇为赵王,都城在信都县。时间是公元前208年1月。
四十三、混乱的时局
李良本来以为诛杀掉赵王武臣后,赵国就会崩溃。正当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高兴时,下属突然传来了张、陈二人在信都县拥立赵歇为王的消息。李良顿时怒火中烧,真是打不死的小强啊,两个竖子侥幸捡了条命,不好好苟延残喘,反而四处蹦跶,我将代表中央消灭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