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半死迷宫出入口,胡三光和小皇子赵德芳,以及闻讯而来的水儿正聊着天,小太监辛石已经回宫复命。

突然,一道身影从半死迷宫中冲出,水儿最先认出,惊喜喊道:“是叶哥哥,他的毒已经解了。”

胡三光带领一群华夏卫和刺杀司的杀手大喜之下跪了下去,口中大呼:“拜见总司使大人。”

赵德芳也惊喜的喊了一声老师。

然而,叶尘根本没有理他们,身体飘动之中,很快便消失不见。紧接着玉道香也从半死迷宫之中冲出,追了上去。

与此同时,开封城南城一家茶楼之中,不知什么时候从契丹上京来到开封城的张无梦若有所觉,站了起来,离开了茶楼。

城东大弥勒寺主持,那名高大肥胖的和尚离开了寺庙,不知所踪。

半死迷宫中心小院子之内,白沧海一番恶斗之后,已经将本就身体虚弱到了极致的上官冰云制住。另一边,鬼医虽然担心叶尘的情况,但也暂时将此事放在一边,开始医治寇准。

到这个时候,包括鬼医在内,依然没有人知道导致刚才功亏一篑,且有如此突变的原因是因为寇准身上一种气息。

皇宫之中,虽然发生了寇准这样的意外,但殿试还是要继续进行下去,赵匡胤在辛石回来复命,得知胡三光、白沧海等人已经想到且有所防范之后,便暂时将此事抛之脑后,对之前拿到手中的殿试排名进行了一些调整。

为一甲中人唱名的工作,依例要由宰相薛居正来完成。

头三名,为第一等。

第四名到第二十名,为第二等。

以上二等同属一甲,为进士及第。

第三等为二甲,进士出身。

至于第四、第五等,则是三甲,同进士出身。

薛居正接过名单,只一瞥,就看到了被朱笔修改的地方,手不由自主的就是一颤。

第三,寇准。天子竟然直接将一百多名的寇准移到了榜眼位置。但他在这个当口,却不敢多说什么。

实事上,这样的修改并不算什么。既然是殿试,最高的评审官就是天子一人。别说第三,就是直接将寇准提成状元,也是赵匡胤说什么就是什么。他说谁是状元,谁就是状元!

薛居正已经开始唱名。

等了不知多久,终于等到了名次公布的时候,被之前寇准中毒一事所惊的考生们精神一振,开始凝神静听,却是个个将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只听第一名状元,从薛居正嘴里报出了刘寅的名字。

看着惊喜难耐的刘寅上前叩拜谢恩,其他人几乎眸中全部流露出或嫉妒、或羡慕、或不服的目光。

第二名、安守亮;

第三名、寇准;

薛居正先后念出了成为榜眼的两人的姓名籍贯,不少人都是一怔,本来第三名的王嗣宗更是一脸怒意。

这个时候榜眼这个名次却是与后世有差别的。

后世明清时期科举,榜眼是第二名,但如今的榜眼,却是第二、第三名。

不得不说,第二第三名为榜眼,才是合乎情理的说法。

天榜之中,状元郎高居正中最上,是为魁首。其下二三名,左右并列,就像是位于两只眼睛的位置上,所以叫做榜眼————正常人怎么可能只长一只眼睛?

而后世作为第三名的探花,此时却是跟名次无关。探花郎的渊源来自于唐时。进士高中后,在曲江宴上,一榜进士中最为年轻的一人便会受命去园中摘花,回来后,分给所有进士插上,所以名为探花。理论上,状元都有可能成为探花郎。

叶尘在解毒过程中发生异变,神秘失踪一事。因为白沧海、李君浩和许方义、胡三光等华夏卫府高层下令当日在叶府的华夏卫不可外传,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该知道的人依然知道了,比如赵匡胤和赵光义。只是二人也只知道叶尘毒已经解了,但好像脑子出了一些问题,或者是走火入魔了。具体情况他们就不得而知了。

为此,赵匡胤专门下旨让华夏卫府全力将叶尘寻回。赵光义担心叶尘出现,阻碍他的大事,便下令让暗中的行动开始抓紧。

赵普罢相已经有两个月,赵匡胤渐渐感觉到薛居正、吕馀庆和卢多逊三人的才能远不如赵普,且三人也并非是什么洁身自好之辈,或贪财、或贪色、或贪名,并非他心目中的良相之人。

他想找一个博学多才而又清心寡欲的高洁之士前来辅政,就是能经常陪自己谈古论今、讲史说书也好。

这一日,他招来华夏卫府情报司使许方义进宫,让其查探天下,寻找一些民间不出世的大儒。

三日后,许方义进宫,在御书房中向赵匡胤说道:“陛下,臣打听到一人符合陛下所说。”

赵匡胤眼睛一亮,说道:“此人是谁,许卿说说此人情况。”

许方义说道:“启禀陛下,此人叫王昭素,是开封附近酸枣县人。王昭素可谓是满腹经纶的高洁之士。他从小酷爱读书,志向高远,博通《九经》,对于《老子》《庄子》《诗经》《易经》尤为精通,其学识之宏富在中原一带颇为人称颂,是极为有名的大儒。而且,此人虽然满腹才学,却无意于仕途,从不参加科举考试求功名,只在乡村中靠教授学生糊口,安贫乐道,逍遥度日。”

赵匡胤闻言,兴趣大增,说道:“说说此人都有何事迹。”

许方义说道:“陛下,王昭素身上有不少趣事,在中原开封一带广为流传。”

“据说此人到街上买东西,从不讲究价钱,人家要多少就给多少。因此,县内人们都相约,凡是王先生来买东西,任何人都不得多要钱,这竟然成了一条不成文的乡规民约。”

赵匡胤笑了笑说道:“这王昭素倒是一个妙人。”

许方义说道:“陛下,这王昭素身上还有一件事非常有趣。”

“有一天夜里,一个外地的窃贼来到王昭素家。当时王昭素家中有一些准备盖房子的椽木堆积在门洞里,那窃贼是冲着那些椽木来的。当他正拨门准备进入的时候,被王昭素听见了。他也不作声,自己把椽木从墙头全扔了出去,最后说道:‘壮士若急需,尽管拿回去用吧。’那窃贼登时红了脸,掉头而去。第二天早上一看,那些椽木一块不少地堆在墙外。”

赵匡胤闻言,眸中精光闪动,略一沉思之后,说道:“王昭素举止处事异于常人,必有过人之处,朕一定要见见他。”

赵匡胤做事雷厉风行,当下便派人带着他的亲笔诏书,去请王昭素进宫。

酸枣县就在开封境内,距离开封城不远,两个时辰之后,王昭素便被请至朝廷,赵匡胤在崇政殿召见了他,并让人叫来宰相薛居正、吕馀庆和卢多逊等也都参加召见。

王昭素已经七十三岁了,两鬓如雪,却精神矍铄,行动敏捷,耳不聋眼不花,谈吐清楚流畅,就像五十多岁的人一般,赵匡胤大感讶异。

为王昭素赐座之后,赵匡胤问道:“老先生缘何不求仕进,以致我君臣相见太晚?”

宋王》小说在线阅读_第72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边永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宋王第72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