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孙悟空在东海龙宫强索披挂的情节。仔细感受一下什么叫流氓。
悟空将宝贝执在手中,坐在水晶宫殿上,对龙王笑道:"多谢贤邻厚意。"龙王道:"不敢,不敢。"悟空道:"这块铁虽然好用,还有一说。"龙王道:"上仙还有甚说?"悟空道:"当时若无此铁,倒也罢了;如今手中既拿着他,身上无衣服相趁,奈何?你这里若有披挂,索性送我一件,一总奉谢。"龙王道:"这个却是没有。"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龙王道:"烦上仙再转一海,或者有之。"悟空又道:"走三家不如坐一家。千万告求一件。"龙王道:"委的没有;如有即当奉承。"悟空道:"真个没有,就和你试试此铁!"龙王慌了道:"上仙,切莫动手!切莫动手!待我看舍弟处可有,当送一副。"悟空道:"令弟何在?"龙王道:"舍弟乃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是也。"悟空道:"我老孙不去!不去!俗语谓`赊三不敌见二`,只望你随高就低的送一副便了。"老龙道:"不须上仙去。我这里有一面铁鼓,一口金钟,凡有紧急事,擂得鼓响,撞得钟鸣,舍弟们就顷刻而至。"悟空道:"既是如此,快些去擂鼓撞钟!"
齐天大圣四个字是这么来的:
正饮酒欢会间,有人来报道:"大王,门外有两个独角鬼王,要见大王。"猴王道:"教他进来。"那鬼王整衣跑入洞中,倒身下拜。美猴王问他:"你见我何干?"鬼王道:"久闻大王招贤,无由得见;今见大王授了天录,得意荣归,特献赭黄袍一件,与大王称庆。肯不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猴王大喜,将赭黄袍穿起,众等欣然排班朝拜,即将鬼王封为前部总督先锋。鬼王谢恩毕,复启道:"大王在天许久,所授何职?"猴王道:"玉帝轻贤,封我做个甚么`弼马温`!"鬼王听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与他养马?就做个`齐天大圣`,有何不可?"猴王闻说,欢喜不胜,连道几个"好!好!好!"教四健将:"就替我快置个旌旗,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大字,立竿张挂。自此以后,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
这是孙悟空掌管蟠桃园之前的一个选段。看看孙悟空这脸皮。
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那齐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扶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去云来,行踪不定。一日,玉帝早朝,班部中闪出许旌阳真人,俯囟启奏道:"今有齐天大圣,无事闲游,结交天上众星宿,不论高低,俱称朋友。恐后闲中生事,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玉帝闻言,即时宣诏。那猴王欣欣然而至,道:"陛下,诏老孙有何升赏?"
这一段是之前早就写好的,关于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早期发迹过程的分析。当时怕有争议,没有发;后来发现想太多了,发了又能怎么样。于是发在下面:
西游记中的如来俗姓释迦,他有着艰苦的成长历程,也是历尽坎坷才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坐上佛教宗教的第一把交椅的。特别是他早年的人生,也可谓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很久很久以前,如来修成丈六金身,可是他既不是在蓬莱岛上修的,也不是在灵鹫峰上修的,而是在凄楚苦寒的雪山顶上修的,想一想那画面,如来的出身也算是备尝艰辛了。可是刚一成佛,还没来得及体验,如来就突遭厄运,被孔雀一口吞入肚中。当此生死攸关之际,坚忍不屈的如来佛祖没有认命,他与弄人的造化进行了顽强的抗争,最终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得以逃出生天。如来本来打算从孔雀的便门出去,可又一想,觉得太恶心,就剖开孔雀的脊背出去了,然后带着孔雀一起来到灵山。愤怒的如来本打算杀了孔雀,但最终被灵山上的诸佛劝解,说伤孔雀如伤母,于是如来就没有杀孔雀,还把孔雀封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
如果如来真的一心要杀孔雀,那么他在孔雀肚子里就可以杀了孔雀,退一万步讲,他剖开孔雀的脊背出来以后,也可以当场杀了孔雀,没有必要带到灵山圣地当着诸佛的面去杀。如来出来的时候,孔雀已经身受重伤,脊背被从内到外剖开一个大洞,但如来最后是骑着孔雀上的灵山,可见孔雀的伤已经痊愈了,或者被如来治愈了。这个时候,如来再秋后算账,当着诸佛的面煞有介事的要杀孔雀,最后又摆出一副“听人劝、吃饱饭”的架势饶了孔雀,这就很不单纯。作为一位刚刚成佛的新人,如来和孔雀很明显是在演戏给各位老佛看的,让老佛们知道如来这位新佛是很尊重各位老佛的,也是很宽宏大量的。那么孔雀为什么要配合如来演戏呢?很显然,在上灵山之前,如来与孔雀已经达成妥协,双方本着不打不成交的精神,捐弃前嫌,和衷共济,互利共赢。孔雀不是一个小妖,是一个超级妖怪,其生母是凤凰,是天下飞禽之王。这么显赫的家世,如来自然不会浪费。于是,一番威逼利诱之后,孔雀被迫答应了如来的要求,依据佛教典故,孔雀成为如来的干妈,双方结成母子之好。
那如来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很明显,是为了今后在灵山出人头地。如来只是一个新晋的佛,而灵山之上早已有了数不清的老佛,佛教创始人太上老君对佛教宗教也有着千丝万缕的掌控,动不动就指手画脚。作为一个新人,如来可不想久居人下。有了凤凰做干外婆,有了孔雀做干妈,如来的后台和背景自然就雄厚了,他在灵山说话就有底气了。后来,如来又把孔雀的兄弟云程万里鹏也接到了灵山上,壮大自己的势力。有了孔雀和大鹏的鼎力协助,如来的势力越来越大。就这样,依托雄厚的外戚势力,在老佛如云的灵山上,新晋的如来成为风云人物之一。于是,越来越多的小弟聚集在如来麾下,越来越多的弟子门生以如来为效忠对象。又经过不知道多少世代、多么艰苦的努力,如来最终得偿所愿的登上了佛教巅峰,成为了佛祖,还带领佛教摆脱了太上老君的控制。从寒冷雪山上的一个无人问津的和尚,最终成为万众瞩目的佛祖,这样的人生是多么励志啊!
在这样励志的人生中,如来的为人处世已经可见一斑了。从正面意义上讲,自然有艰苦努力、永不认输的意志品质;但从反面意义上讲,如来的上位,少不了阴谋诡计,少不了阴险狠毒。当然,这些都是西游记故事发生很久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了。事情已经过去那么久了,如来的佛祖地位也早就稳如泰山、坚如磐石了,到了西游记时期,此时的如来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依然是阴险狠毒。由于灵山上的政治斗争也是刀光剑影、爱恨交织的,如来的舅舅大鹏,曾经与如来同甘共苦、并肩战斗,此时已经不愿意与如来为伍了,最终于如来决裂。后来,这位劳苦功高辈大的大鹏被捉住时,曾亲口称如来是“狠人”。可见,如来绝不是一个憨态可掬的胖老头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