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今天补充一点关于天竺国分封制的内容。因为之前有人对这一观点不服,我前面写的也比较笼统,所以,下面对其进行更加详细的论证。

天竺国内有众多的世袭诸侯国,在西游记中出现的诸侯国包括玉华州、凤仙郡和金平府,这些诸侯国都在唐僧的通关文牒上加盖了印玺。玉华州的王子是天竺国国王的宗室,在玉华州已经分封世袭了五代人了,其爵位是王子。凤仙郡是天竺外郡,也是一个诸侯国,不过首长的爵位是侯爵,其首长上官正的正式称谓是凤仙郡郡侯。金平府也是类似凤仙郡的诸侯国,因为金平府慈云寺的和尚说过,金平府也是天竺国外郡,不过金平府的情况要复杂一些。金平府首长的官名,慈云寺的和尚呼之为太守老爷,孙悟空称之为刺史。慈云寺的和尚的说法应该比较靠谱,因为他们是金平府人,不会叫错;而孙悟空在来到官府的时候,从来没有和金平府当地官方打过交道,他也不了解当地政治与文化,人生地不熟,因此他很可能是按照别国通用的方式喊当地老大为刺史,这也在情理之中。无论是太守也好,刺史也好,都是官名,而不是世袭的爵位名称。这说明,金平府历史上有可能是天竺国直辖的地方。其历史很可能是这样的,从某一任太守开始,或者因为时局动荡不安,或者因为太守他爹位高权重,总之,金平府从此不再听从天竺国中央的招呼了,逐渐在本质上变成了太守家族世袭的封地,其子孙世袭金平府太守。软弱的天竺国中央对此无可奈何,只能默认,但始终还是不肯将太守名正言顺的封为郡侯,以示无声的抗议。另外,唐僧途中还经过了铜台府,但铜台府就没有在通关文牒上盖印,可见铜台府就不是诸侯国,而是天竺国直辖的属地。铜台府的首长姜坤三官位是刺史,而非郡侯之类的,也不是太守,而且姜坤三是正儿八经的科举考试出身,虽然其伯父姜乾一也曾官居高位,但姜坤三的铜台府刺史是中央政府任命的,不是从姜乾一那里继承的,也就是说,姜坤三是流官,而不是土官。金平府老大叫太守,铜台府老大叫刺史,可见,在金平府被割据之后,天竺国中央还是采取了必要的应对措施,对中央剩下的那几个府进行了官制的改革,将地方长官从太守改成刺史,这必定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必定伴随着一系列的权力体系与制衡关系的变革,从而尽可能的防止其他地方长官效尤。

天竺国境内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中央治下的高度和谐,而是各自为政,相互对峙,互相威胁,形势非常危险。正是因为如此,玉华州的三个小王子要拜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为师,学他手段,“保护我邦”。也正是因为如此,九灵元圣一心要设计绑架玉华州王子,志在诱发天竺国各诸侯之间的一轮混战。

虽然强藩林立,各自为政,但中央政府依然拥有一定的实力,也有直属中央的地盘,也就是说,天竺国中央在天竺国各政治实体中不是最弱的。在金平府太守割据金平府之后,天竺国对地方官体制进行了改革,将太守改为刺史,削弱了直属中央的那几个府县的地方官权力,强化了权力监督与制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天竺国国土进一步碎片化。同时,天竺国很可能在不是很久以前开始推行科举考试。为什么说不是很久呢?在理论层面,科举制与分封制是根本互相矛盾的两种体制,两者不会长期共存;在现实层面,书中唯一出现的一位科举考试出身的官员是铜台府刺史姜坤三,此人不是草根出身,也是官宦门第,也是贵族子弟,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能在科举中脱颖而出也是“蒙祖上德荫”,因此,天竺国的科举制仍然不健全,很多门阀贵族把持铨柄,钻了体制的漏洞,贵族子弟考中的概率要远大于平民考中的概率。所以,天竺国科举制仍处于原始阶段,不成熟,不健全。但如前所述,科举制与分封制是根本互相矛盾的。天竺国之所以推行科举,是冀此从根本上改变官员的选拔制度,改变贵族门阀世代垄断官僚系统的社会现实,从而加强社会阶层的纵向流动性,打破各阶级之间的藩篱与天花板,促进贵族阶层的权力交替与新陈代谢,为平民阶层的精英创造更多机会,从而逐步从根本上瓦解分封制,并强化中央的实力,逐步促成国家的再统一。

总之,天竺国现在仍处于一种郡国并存的社会阶段,中央、各诸侯、各府县之间矛盾激烈,斗争复杂。

西游记——天庭中兴》小说在线阅读_第11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豹鸡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西游记——天庭中兴第11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