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黄风怪还有不少可分析的,补充分析一条:
黄风怪有七百小妖,如此出众的业绩,显然是如来的巨大压力给压出来的。
黄风怪面对如此巨大的业绩压力,在管理小妖的时候,自然而然的采取了业绩导向,对众多小妖采取激进的绩效管理,将一部分压力转嫁给手下小妖。他是怎么管理小妖的呢?请看,在孙悟空第一次打上门的时候,黄风怪非常忌惮孙悟空,但虎先锋却主动请缨,非常意气风发。黄风怪当时对虎先锋说:“我这里除了大小头目,还有五七百名小校,凭你选择,领多少去。只要拿住那行者,我们才自自在在吃那和尚一块肉,情愿与你拜为兄弟;但恐拿他不得,反伤了你,那时休得埋怨我也。”这句话体现了黄风怪管理洞府的三个维度:一是充分授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永虎先锋出战,就授予其充分的权力,任由其自主挑选队伍和搭建班子;二是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如果虎先锋旗开得胜抓住孙悟空,其得到的奖励是非常全面而且诱人的,他既能吃唐僧肉,也能与黄风怪结为兄弟进而前途无量;三是界限分明的责任机制,既然是虎先锋自己主动请缨,那么所有后果由其自己承担,一旦虎先锋失手甚至于丧命,那都是他自己的事情,与组织无关,这类似于承包制,责任落实下去之后,就风险自担、固定利益归组织、超额收益归个人。也就是说,黄风怪在管理洞府的时候,通过各种管理机制,贯彻落实以业绩为导向的管理思路,在洞府的各项工作中,不讲人情,只认业绩。这也是黄风怪的洞府能够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
但这种管理模式也是一把双刃剑,给小妖们带来了极大的业绩压力。正是在这种业绩压力下,虎先锋做人做事的方式非常矛盾,性格也很扭曲。虎先锋既狐假虎威,又自视甚高,但本质上还是自卑的。当虎先锋一个人巧用调虎离山之计嵌套金蝉脱壳之计抓了唐僧,他在黄风怪面前立刻就牛气冲天,跩到不行;当他被孙悟空击败,好像瞬间就变了一个人,立刻又一蹶不振,甚至于连洞都不敢回,结果惨死在猪八戒耙下。正是因为黄风怪严格的业绩导向管理的压力,所以虎先锋才会对自己的业绩耿耿于怀,取得一点成绩就飘起来,碰到一点失败就萎成渣,所以虎先锋才会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关于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也有一点需要补充,就是关于他们虐山神土地的问题。
金角大王这两个道教妖怪非常过分,竟然把包括泰山的山神土地在内的众多高级山神土地拘到洞里做苦力,这严重藐视了天庭的权威,践踏了天庭的尊严。天庭震怒。那么,金角大王兄弟两个为什么这么不知进退,胆敢虐待天庭官员呢?仔细分析,他们虐的不是平顶山当地的山神土地,而是与其天各一方的峨眉山、须弥山和泰山等名山大川的山神土地。峨眉山、须弥山上都有佛教政治势力存在,这两座山也都是佛教名山,其山神土地自然与佛教政治势力关系密切,难免对道教不够尊敬,所以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要虐他们,这也不难解释。但泰山是五岳之尊,可不是佛教名山啊?没错。但是,泰山系神仙的老大,东岳天齐,与佛教政治势力关系非常暧昧,比如东岳天齐与文殊菩萨的坐骑狮猁是好朋友,也就是说东岳天齐与文殊菩萨关系非同寻常。另外,在朱紫国,赛太岁的先锋前来王宫索要宫女,在打架之前,孙悟空有一串非常诡异的举动,他仔细端详了那位先锋的容貌,还反复向沙僧和猪八戒确认他们是否认识这个妖怪,因为这个妖怪长得非常像东岳天齐手下把门的那个醮面金睛鬼,孙悟空觉得这个妖怪来历非常可疑。即使他不是那个醮面金睛鬼,也可能是醮面金睛鬼的亲戚或家族成员,也就是说,东岳天齐与观音菩萨方面的关系也不错。因此,可以推测,泰山系统的神仙集团与佛教政治势力的关系非常暧昧。所以,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要虐泰山的山神和土地,来警告东岳天齐。
今天补充一段关于唐僧的,如果要插入上面正文中的话,可以放在第188楼“当时是春天”那一个自然段之后,放在“因此,综上所述”那一个自然段之前。
唐僧热爱中国还体现在热爱中国的历史。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必定对祖国的历史怀有深情而真挚的历史自豪感,熟悉本民族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发展历程,对民族历史上所经历的苦难永矢勿忘,对引领民族历史向前发展的的英雄人物充满敬意。唐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朱紫国,唐僧曾经向朱紫国国王简明扼要的介绍了中国的历史,上溯至三皇五帝,下止于他奉旨西天取经离开中国时的水陆大会。唐僧是这样说的:“三皇治世,五帝分伦。尧舜正位,禹汤安民。成周子众,各立乾坤。倚强欺弱,分国称君。邦君十八,分野边尘。后成十二,宇宙安淳。因无车马,却又相吞。七雄争胜,六国归秦。天生鲁沛,各怀不仁。江山属汉,约法钦遵。汉归司马,晋又纷纭。南北十二,宋齐梁陈。列祖相继,大隋绍真。赏花无道,涂炭多民。我王李氏,国号唐君。高祖晏驾,当今世民。河清海晏,大德宽仁。”
在这份激情洋溢的材料中,唐僧对中国历史的热爱,体现的淋漓尽致。第一,唐僧尊崇三皇五帝、尧舜禹汤等上古圣人,认为他们为中华民族肇立根基、砥定中原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并确立了国家社会运行的基本制度、文化与伦理道德;第二,唐僧熟悉中国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辉煌与苦难,唐僧对六国归秦、大汉雄风、大唐盛世都充满了无限的自豪,对历史上的多次大分裂及暴君的残暴统治等苦难饱含刻骨铭心的记忆;第三,唐僧秉承了汉民族历史的正统观,对南北朝各政权,唐僧将南朝视为正统,将北朝视为夷狄僭伪,他只承认宋齐梁陈的正朔,这也是资治通鉴所承认的正朔;第四,唐僧对当时的大唐充满自豪,对大唐的繁荣昌盛的豪迈情怀溢于言表。
因此,这样一个人去取经,他怎么可能不将中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反观如来,他本人对中国的伟大历史嗤之以鼻,其观点与唐僧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如来曾经愤愤不平、枉顾史实的说过:“虽有孔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在他看来,中国的儒家思想简直就是一文不值、狗屁不通,什么“仁义礼智”,都是吃人的封建礼教,中国的历代帝王都是无德无能、忝踞高位,其统治全都如同一潭死水,暴政肆虐,严刑峻法,全中国人民都愚昧无知,放辟邪侈,整个国家沉沦于循环往复的历史周期律的轮回之中而不能自拔,整个中国的历史统统都是糟粕,一无可取之处。古人云:“欲灭其国先灭其史。”如来要进军中国,显然不宜找唐僧这样一个爱国主义分子来做马前卒,而应该找一些“公知”。因为,那些对自己民族的历史与现状持全盘否定态度的“公知”都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他们必定不是真正的爱国者,必定是敌对势力豢养的走狗汉奸。如来如果真的要在中国发展点什么东西,他其实可以扶植一个那样的数典忘祖的“公知”来取经,只要有足够的狗粮,这些人就有可能同如来一条心。但如来还是选择了唐僧,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公知”虽然可以像土狗一样叫的震天响,但他们其实都是软蛋,都是渣渣,只能在安稳的环境中掩耳盗铃和欺世盗名,根本就经不起十万八千里西行路的严酷考验。只有唐僧这样坚定的爱国者,才能坚持走完这十万八千里,虽然对中国的态度与如来不一致,但好在唐僧对待佛教宗教的态度与如来还是有可以求同存异的空间的,因此,如来只能选择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