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地藏王菩萨在见到孙悟空后,也像见到救星一样。孙悟空突然驾临,备言前事,地藏王菩萨当时就多云转晴,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当即决定,这个锅就由孙悟空来背了。地藏王菩萨的情绪是大喜,一口一个“大圣”的叫着,他对孙悟空可从来都没有这么客气过。地藏王菩萨说:“寇洪阳寿,止该卦数,命终不染床席,弃世而来。我因他斋僧,是个善士,收他做个掌善缘簿子的案长。既大圣来取,我再延他阳寿一纪,教他跟大圣去。”也就是说,地藏王菩萨已经想好了怎样篡改生死簿,就是:将关于寇洪的最初记载,按照寇洪的实际死法进行篡改,改成只有六十四岁,而且不是在床上死的;之后,由于孙大圣人情太大,幽冥界充分考虑到孙悟空的影响力,决定将寇洪延寿十二年,这样也能与原本的生死簿记载相互照应,即使篡改工作不缜密,出了纰漏,将来也能自圆其说,毕竟寇洪最终真的按照原记载活了七十六岁。注意,孙悟空来幽冥界的本来目的是让寇洪暂时还魂,去向当地官员以及寇家人对质,说明事情的真相,还唐僧师徒清白,仅此而已,孙悟空并无意让寇洪延寿。但是,地藏王菩萨为了维护幽冥界的利益,自作主张、兴高采烈的做出了上述安排。这样,寇洪的死就合情合理了,而幽冥界没有派鬼使去勾取,这只是一个操作性的失误,无可厚非,比较容易圆过去;而寇洪的还阳,那就是孙悟空的事情了,反正幽冥界惹不起孙悟空,天庭要是有意见的话,那天庭自己去找孙悟空理论吧。至此,寇洪事件和平解决,皆大欢喜。而孙悟空带着寇洪离开之后,地藏王菩萨必定会协调整个幽冥界加班加点的重新梳理生死簿,对所有那些曾经得到佛教政治势力保护的善男信女的档案进行彻底的清查和改编,在排除佛教政治势力干扰的前提和假设之下,重新设计和安排这些善男信女的人生终点,从而避免出现第二个寇洪。
寇洪事件虽然是个意外,但仍在意料之中,虽是偶然事件,但是偶然之中有其必然。也就是说,在天庭全面压制佛教政治势力的大环境中,佛教政治势力全面溃败,无力再干涉三界正常秩序。原本被佛教政治势力所操纵的很多事情,将会发生彻底的改变,许多三界众神都习以为常的惯例将被彻底终结与颠覆,或者说,被佛教政治势力所扭曲的三界秩序,将会逐步还原到其本来面目,或者说,因为佛教政治势力干扰而变轨的三界运动规律将会逐步复位到其最初的轨道上。宗教干预社会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这一切都是天庭大获全胜的产物,这种现象将会成为三界今后的新常态,三界众生都需要主动去适应这一新常态。
另外,孙悟空在铜台府、地灵县满城故弄玄虚,特别是化妆成浪荡游神,矫诏称奉玉帝之命来搞事情,这一行动也无疑会增加天庭在天竺国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过了铜台府,又走了八百里,取经团队就来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西天灵山灵鹫峰大雷音寺。这一路历时十四年,行程十万八千里,经过唐帝国、哈密国、乌斯藏国、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西梁女国、祭赛国、本钵国、朱紫国、狮驼国、比丘国、贫婆国、灭法国、天竺国等十五个国家,历经九九八十一减五等于七十六难。过程之艰苦,可谓九死一生,可谓步步惊心。无论如何,大唐帝国的西天取经项目算是即将胜利收关了。
注意,胜利的是大唐帝国的西天取经项目。佛教政治势力的西天取经项目实际上完败了,而且是一败涂地,一败如水,一败再败,百战百败,败的彻彻底底,败的干干净净,败的完完整整,败的自自冉冉。真正的胜利者是天庭中央政府。
佛教政治势力正式发起西天取经项目之前,佛教政治势力虽然在整体实力上弱于天庭政府,但是在战略上是处于进攻态势,在发展路径上是处于上升态势。当时,佛教政治势力在火焰山以西的广大地区,发展态势非常旺盛,如日中天,如火如荼,将天庭的基层统治挤压到边缘,分割成若干孤立区域,将佛教文化扩张到极致;在火焰山以东,佛教政治势力一路突围,杀进乌鸡国,而且势头非常旺盛,一时风光无限,睥睨群雄;在东土大唐,小乘佛教势力作为前锋和探路者,也有条不紊的惨淡经营了数百年,虽然成绩不大,但是站稳了脚跟。在这样大好的局面下,天庭虽然采取反制措施,但处于守势,也不敢贸然反击,如来发起取经项目,剑锋直指天庭心腹,意图一剑封喉,直捣黄龙,犁庭扫穴。如果取经项目成功,大唐沦陷,天庭将无力再战,佛教政治势力将会与天庭平起平坐,分庭抗礼,实现一边一国,而且在战略上处于优势地位。
但是,天不遂人意,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来的野心最终失败了,在取经路上,他的攻势不断受挫,防御不断失守,其政治野心和军事冒险最终在这条路上得到了彻底的清算,佛教政治势力的扩张企图最终全部付诸东流,可谓人生长恨水长东,不如自挂东南枝。
现在,佛教政治势力全线溃败。在东土大唐,由于观音菩萨的派系倾轧,小乘佛教被唐朝视为无用之物,最终难逃被唐朝弃如敝屣的命运。在火焰山以东,佛教宗教在车迟国元气大伤;在乌鸡国的经营成果全部毁于一旦,乌鸡国佛教政权被颠覆;进军宝象国的攻势也受阻于�木狼,始终无法东扩一步;在通天河的据点、在黄风岭的据点都被悉数铲除,损兵折将,死伤累累。
在火焰山以西,佛教政治势力在祭赛国、比丘国先后遭受天庭的重大打击,佛教文化受到重创;天庭军队或将领先后攻打佛教圣地小雷音寺和佛教据点陷空山,小雷音寺被焚毁,陷空山失陷;在灭法国,当地蓬勃的灭佛运动将佛教宗教几乎连根拔起;在朱紫国,佛教政治势力内部派系相互倾轧,最终两败俱伤,据点沦陷,佛教政治势力饮恨退出;在狮驼国,出走五百年的佛教外戚势力虽然再度归顺,但却没有带着小妖一起归顺,小妖损失殆尽,佛教政治势力元气大伤;在青龙山,佛教政治势力最大的创收单位被夷为平地,导致了佛教濒临财政破产;而天庭的官员和道教领袖,包括紫阳大仙、寿星、风雨雷电诸神、龙王、二十八宿、太阴星君和嫦娥等在各国频繁显圣,大大增强了天庭的威信;特别是玉帝在凤仙郡滥施淫威,导致了当地的佛教在事实上成为了天庭的统治工具。
总之,在取经的过程中,佛教政治势力由盛转衰,在内忧外患中逐步资源耗尽。那么,佛教政治势力到底是为什么会失败呢?他们最初拿到手的是一副好牌,但到了最后却连裤子都输掉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如来个人原因,如来长于阴谋,短于战略,小聪明过多,大智慧太少。
第一,战略选择的失败。如来是佛教政治势力的最高领袖,但更是佛教宗教的最高领袖,他肩负着将佛教发扬光大的历史重担。但是,在主客观条件都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如来贸然带领佛教政治势力集团进行了暗中反抗天庭的政治冒险。他的出发点自然是让佛教在他的手上昂首屹立与世界西方,但是这一战略抉择的失败最终给佛教带来了灾难。如果当年的如来选择继续与天庭合作,韬光养晦,稳步发展壮大佛教团体,潜伏等待时机,佛教未必不会昂首屹立与世界西方。
第二,战略执行的失败。在具体的斗争中,他既没有充分协调佛教政治势力内部各个派系,也没有有效掌舵佛教政治势力与天庭和道教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有效主导佛教政治势力与非佛教政治势力的佛教徒之间的关系,甚至没有有效疏通佛教政治势力与人间统治者之间的关系,这样必然导致失道寡助,导致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其结果就是,佛教政治势力内部不团结,外斗不抱团,支撑佛教大发展战略的各个大型计划与项目之间难以协同,相互牵制甚至相互冲突,而外部已有合作伙伴往往都成了生意伙伴而不是战略同盟,潜在合作伙伴往往得不到想要的利益而最终转向天庭。内外部有那么多矛盾,而如来坚持选择冒险挑战天庭,却不是安下心来调整巩固内部,这是不可饶恕的失职。
第三,战略控制的失败。如来在风险管理方面犯了严重的错误。在大闹天宫的时候,他没有做好风险管理,轻易离开西天,导致大鹏反出西天;西天取经过程中,他又没有做好风险管理,导致取经团队被天庭成功利用,不但让取经项目失败了,而且顺带冲垮了佛教的多个大型项目;在天庭大举进军火焰山以西的时候,他依旧没有做好风险管理,没有及时化零为整,没有及时凝聚人心,导致火焰山以西的各个佛教地盘被各个击破。
(2)佛教政治势力内部派系林立,多项任务相互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