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这样一来,解扣子就不灵了。类似地,掐人中和口对口的效果也一样:比如口对口(国营事业私有化),在俄罗斯,很多新贵通过私人关系,以很低的价格拿到了原来的国营事业的所有权,成本这么低,谁还必须按市场规律出牌啊!所以就大肆囤积居奇,谋求暴利。

这就是为什么俄罗斯休克八年毫无成效,反而险些死掉,最后是2000年普京上台,放弃了新自由主义政策,改走俄国传统的卖资源路线,才让俄罗斯走出低谷的原因。

俄罗斯毕竟家大业大,靠卖资源能缓过来;拉美这么多国家,没有一个家业能比得上俄罗斯的。可人家俄罗斯还休克了八年呢!所以拉美各国休克了整个八十年代,也就不足为奇了。

到了1990年,拉丁美洲总算缓过来了。缓过来的原因也是很拉美风格的——随着1990年代初苏东巨变,整个世界出现了全球化的热潮,又带动了对拉美资源的新一轮需求;与此同时,经过10年的挤压,拉丁美洲的市场泡沫被挤压得差不多了,物价回到了正常的水平,所谓物极必反,拉丁美洲总算触底反弹,又缓过来了。

这一缓的时间还不短,将近八年,也就是说,从1990年到1997年。

有人要问了,那1997年以后呢?恩,这个么,为了让本章有个比较光明的结局,1997年之后的事情烟雨还是放到以后再说吧,唉。

最后再啰嗦一句:辩证法是个好东西,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乐观地说,拉美这失去的十年也不是什么好处都没有,最起码,由于经济崩溃,拉美各国的军政府基本上都在这十年间灰溜溜地下了台,久违的民主政治又回到拉美来了。

(免责声明:本章以上描述人体急救的相关文字,完全是非医药专业的本文作者为说明经济理论,而做比喻之用,没有任何医学研究价值和临床意义,如有任何人依上述描述对任何人实施类似的行动,其过程与结果均与本文作者无关,本文作者一概不承当其直接责任或任何连带责任。)

日期:2010-05-0220:24:44

四十七、马岛战争

(214)

前一篇,烟雨说到“失去的十年”导致了拉美各国军政府的倒台。不过,阿根廷情况有些例外:阿根廷的军政府不仅没有搞好国计民生,甚至连本职工作——保家卫国都没干好,结果被老百姓给搞掉了。

直接导致阿根廷军人政府倒台的,就是这个马岛战争。

烟雨在前面提到过这个“马岛”——在说拉美19世纪的经济发展时,烟雨曾经说到,英国在拉美独立之处本来想趁火打劫搞点地盘的,结果两次进攻布宜诺斯艾利斯失败,最后只好占领了一片鸟不拉屎的地方——马尔维纳斯群岛(西语,lasMalvinas),英国人给它改了个英国式的名字:福克兰群岛(英语,Falklands)。

从1833年开始,英国和阿根廷尽管对这个群岛的主权存在争议,但谁都没想用武力来解决问题。毕竟,这个岛屿的战略价值不大,经济价值更是小得可怜。

但是到了1980年代初,情况不一样了:受到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影响,阿根廷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1981年,阿根廷通货膨胀率达到600%以上,同期的工资涨幅却只有19.2%;GDP下降了11.4%,工业产值下降了22.9%,老百姓对以加尔铁里(LeopoldoFortunatoGaltieriCastelli)为首的军政府深恶痛绝,一时间,大规模罢工此起彼伏,军政府的统治基础越来越不牢固。

面对这种情况,加尔铁里想到了一个古今中外所有军政府都能想到的主意:制造国际矛盾焦点,转移国内视线。很快地,加尔铁里就盯上了马尔维纳斯群岛,准备发动一场“收复失地”的爱国战争,借此把国内的反对声给消解下去。

粗看起来,英国人应该不会把马岛当回事:别看马岛有1万多平方公里,可是因为地处偏远,气候恶劣,英国在这个群岛上的常住居民才几千人,外加几十万只羊。除了人和羊以外,岛上连个土生土长的哺乳动物都没有,更别提什么自然资源了。横看竖看,加尔铁里都觉得这个破岛不值得英国人拼命的。

再说了,1982年的英国,早就不是1833年占领马岛时的那个日不落帝国啦!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印度独立了,英属非洲独立了,昔日的大英帝国已经是个走向没落的小岛国了。就算它要闹,还能把南半球的天戳出个窟窿来啊?

加尔铁里还知道,1981年,英国的国防大臣约翰.诺特爵士(SirJohnWilliamFredericNott)已经计划从马岛撤军了,而且同年英国还通过了《国籍法》,马岛居民的英国公民权都受到了限制——种种迹象表明,英国佬不准备要马尔维纳斯了。

加尔铁里算计停当,就让阿根廷的海军司令豪尔赫.阿纳亚(JorgeIsaacAnaya)制定作战计划。阿纳亚很快完成了代号“罗萨里奥(Rosario)”的计划。简单来说,这个计划是这样的:

第一步,出动登陆部队3000人,迫使马岛上的那一小撮英国海军陆战队和丨警丨察们投降;

第二步,占领全岛后将战俘和岛上的英国居民统统驱逐出境,登陆部队在48小时之内收工回家;

第三步:任命一名军事总督总管马岛行政军务,派遣宪兵500人实施军管。

计划完毕。

怎么样,是个稳赚不赔的好买卖吧?尽管没有具体史料,但烟雨相信加尔铁里和他手下的那批弟兄们肯定是这么想的。

日期:2010-05-0312:34:10

(215)

1982年3月19日,作为马岛行动的前奏,一个阿根廷商人达维多夫,带着60个人来到南乔治亚岛的利斯港,拆除了一个旧鲸鱼加工厂,升起了阿根廷国旗,赶跑了前来阻拦的英国破冰船“坚忍号”(Endurance)。

南乔治亚岛不属于马尔维纳斯群岛的范围之内,但也是英国的海外领土,所以,3月22日,英国外交部向阿根廷提出了抗议照会。

第二天,阿根廷的军政府开会决定,正式实施“罗萨里奥”计划。

3月26日,阿根廷出动了3支海军特别混合舰队,分别在4月2日和3日实施了登陆突击行动,一举占领了马尔维纳斯群岛及附近岛屿。4月4日,英国在马岛的政府宣布投降。整个占领过程顺利得不像话:阿根廷军队只死了一个人,英国方面也只有一个人受伤。

迄今为止,对于阿根廷来说占领马岛的行动一切顺利,阿根廷军政府通过打一仗来转移国内矛盾的计划看来就要实现了,可是加尔铁里和阿纳亚他们忘了,英国人也是这么想的。

1979年爆发的第二次石油危机,不仅影响了阿根廷,一样也影响了英国。

虽说1975年英国开始开发北海油田,但是到这时候为止北海油田的产量还不高,再加上作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英国本身家大业大,所以这次危机把英国的经济也打击得够呛,铁娘子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内阁也是内外交困,境况比加尔铁里他们好不了多少。

现在阿根廷在南大西洋闹事,哼,老子当年靠发动对外战争转嫁国内矛盾的时候,你小子还穿开裆裤呢!

4月2日,阿根廷登陆马岛的当天下午,英国内阁立刻开会,决定同阿根廷断绝外交关系,并派遣舰队收复时地。

4月3日,英国成立了撒切尔夫人领导的战时内阁。战时内阁决定成立联合作战司令部,下辖第317特混舰队司令部(海军上将约翰.菲德豪斯JohnFieldhouse指挥,下辖两艘航空母舰竞技神号和无敌号,)、登陆部队司令部(陆军准将朱利安.汤姆生JulianThomson指挥,即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第三突击旅,下辖英国皇家装甲团和陆军伞兵团)和第324潜艇特混舰队司令部。光是军舰就有61艘,排水量达到49万吨。

除了这三支部队以外,英国政府还征用了67艘英国商船,总排水量超过100万吨,为部队提供补给,后勤运输线长达8000海里。

4月5日,英国特混舰队从本土和直布罗陀各港口启航,4月7日,英国政府宣布,自格林威治时间4月12日4时起,对马岛周围200海里海域实施海上封锁。

英国人把这次军事行动命名为“共同作战”(OperationCorporate),而4月5日这天的美国《新闻周刊》,把它称为“TheEmpireStrikeBack”(“帝国大反击”)。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西语,GuerradelasMalvinas,拉丁语系国家又称GuerradelAtlánticoSur,即“南大西洋战争”,英语,MalvinasWar,或福克兰群岛战争英语,FalklandsWar)就此爆发。

拉丁美洲五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8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钱塘烟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拉丁美洲五百年第8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