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百年孤独》实在是太有名了,烟雨就不在这里啰嗦故事情节了,只谈一下自己的一个感受:不知道为什么,读这本书时烟雨总觉得很压抑——扑面而来的无休止的长句,没有高丨潮丨低谷之分的连贯情节,让人喘不过气来。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孤独而又浑浑噩噩的命运,好像一个没有尽头的轮回,让烟雨觉得就像书中那场旷日持久的暴雨一样令人压抑。

日期:2010-04-1921:13:24

(202)

马尔克斯绝对是世界级的大师——《百年孤独》之后,1975年他发表了《族长的没落》,1981年发表了《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案》,1985年完成了《霍乱时期的爱情》,2004年完成了《苦妓回忆录》。据说,如今这位年过八旬的大师正在动笔写他的下一部小说。

1982年,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要按烟雨个人偏激的观点,他可能是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以来最没有争议的获奖人选。

除了四大主将以外,巴拉圭的奥古斯托.罗亚.巴斯托斯,阿根廷的曼努埃尔.普伊格和大卫.比尼亚斯,智利的何塞.多诺索,巴西的若热.亚马多、委内瑞拉的萨尔瓦多.加门迪亚和阿德里亚诺.冈萨雷斯.莱昂等人,也都是文学爆炸前后有影响的拉美作家。

拉丁美洲的这次文学大爆炸,一度影响全球,不过,来得也快,去得也快。到了1980年代,很多评论家开始讨论“后爆炸时期”——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文学爆炸已经结束了。

界定这次文学爆炸究竟是哪年哪天结束的,没什么意义。四大主将中的三个人直到现在还在写作(科塔萨尔死得早),只不过现在的拉美文学界,不会像1960年代那样一股脑地出现那么多的牛人和牛文了而已。

拉美文学爆炸时期的这些作品,内容深刻,形式新颖,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深入人心。到了今天,很多人认为魔幻现实主义已经成为了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常用手法。也就是说,从拉丁美洲这个传统文学世界的犄角旮旯里诞生的这种手法,已经登堂入室,位列仙班了。

最后聊聊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作家的文学的影响吧!

80年代,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家作品被介绍到中国,之前谁都没见过还有这样写小说的,全都耳目一新。随后,很多中国作家开始跟风效仿。

不过,大部分的跟风作品都是东施效颦而已。魔幻现实主义之所以能在拉丁美洲大行其道,那是因为拉美有它生存的土壤,除了那么沉重而有些荒唐的历史之外,魔幻现实主义也只有跟拉丁美洲那些荒凉的高原、狂暴的大河、茂密的雨林、拥挤的城镇拴在一起才够味。

烟雨小时候曾经看过一个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跟风小说,书名和作者已经忘了,就记得作者他老人家勇敢地把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移植到了江南小镇。

想想吧,魔幻现实主义的“死人复活、时空倒错、离奇夸张”发生在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江南烟雨之中,烟雨实在想像不出还有哪种小说能比这个更雷人的了。

更有甚者,有些作家连小说的开头都是套用《百年孤独》的经典句式,“多年之后,当王麻子面对切菜刀的时候,他一定会回想起小时候,他爹带着他去吃葱煎包的场景。”

烟雨对此实在无语了。

可能是烟雨孤陋寡闻,这么多年以来,中国作家写魔幻现实主义写得够味的,也就是藏族作家扎西达娃(是个男的)一人而已。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也就是跟神秘的青藏高原结合在一起,才有类似的味道。

日期:2010-04-2020:49:55

四十五、中美洲的大混战

(203)

讲完了文绉绉的文学大爆炸,烟雨又要开始说暴打了。

这次暴打的发生地在中美洲。

其实,20世纪后半段的中美洲历史走势,跟整个的拉丁美洲大同小异,也是一系列的革命与***的故事,只不过它的步调和整个拉美不太一致,而且搞来搞去格外复杂,所以烟雨在这里单辟一章。

为了把事情说清楚,烟雨准备采用小时候常用的“总分总”结构:首先说说整个中美洲的情况,和国家之间的战争,再分头说说几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最后做个总结。

中美洲整体的情况,就从1960年说起吧:

1960年12月13日,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尼加拉瓜四个小国在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签署了《中美洲经济一体化总条约》,1962年7月,哥斯达黎加也批准了该条约,中美洲共同市场(英文,CentralAmericanCommonMarket)就此成立。

应该说,建立中美洲共同市场的这个愿望是很美好的:这么几个小国,如果不能协调一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话,永远都只能靠种香蕉卖咖啡过日子。

但问题是,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别看中美洲几个国家面积都不大,人口都不多,但是彼此之间的国情差异特别大: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工业化程度比较高,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的工业化就差了很多。不仅经济基础不一样,具体国情差得更多。

就拿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来说吧!

相对而言,洪都拉斯地广人稀,而萨尔瓦多地狭人稠,所以长久以来,萨尔瓦多人就到洪都拉斯来打黑工讨生活。

1969年,洪都拉斯政府决定大搞农业集约化,把土地集中起来养点牛什么的,免得总靠种香蕉过日子。因此,政府就到处征地,引来了老百姓的不满。

于是政府就出来说话了,我征地是为了大家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你们有意见不该来找我,得找那些来咱们国家打黑工的萨尔瓦多人去,是他们把你们的土地给抢走的。

洪都拉斯的老百姓一听,恩,有道理,于是就集结起来,把打黑工的萨尔瓦多人给赶走了。

可是说起来,萨尔瓦多人在洪都拉斯打黑工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有的人祖祖辈辈在这里打黑工,都好几代人了。现在被赶回国内,小小的萨尔瓦多又养不活这么多人,两国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尖锐,距离开战就只差一条导火线了。

很快,这根导火线就找到了:

1969年,70年墨西哥世界杯的预选赛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不是冤家不聚头,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在淘汰赛阶段正好被抽到一起。

6月6日,在洪都拉斯的首都特古西加尔巴,主队以1:0小胜;15日,两队移师萨尔瓦多主场,这次的主队以3:0获胜。主场球迷引发了骚乱:让你们把老子赶回来,现在怎么样?不是老子的对手吧?!

当时的足球规则跟现在的不一样,不是两回合看总进球的“客场进球优先制”,而是只论胜负,现在两队各胜一场,按规则还得找时间在第三方搞一场附加赛。

6月27日,两队在中立的墨西哥首都搞了附加赛,结果是萨尔瓦多在加时赛里以3:2获胜。

萨尔瓦多人一下子连喘气都粗了:怎么样怎么样?到底不是老子的对手吧?

就因为这个比赛结果,两国彻底撕破了脸。

日期:2010-04-2120:55:28

(204)

6月27日当天,两国宣布断交。到了7月14日,以萨尔瓦多空军空袭特古西加尔巴为序幕,两个中美洲的小国着实干了一仗。由于这一场的导火线是足球比赛,所以史称“足球战争”(西班牙语,Laguerradelfútbol)。

足球战争规模很小,就这么两个小国参加,一共才打了5天,所以又叫“100小时战争”。

不过,也别小看这5天,两个小国出动了陆军和空军,在地面和天空中打得很热闹。

的确是热闹,想象不到的热闹:

拉丁美洲五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8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钱塘烟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拉丁美洲五百年第8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